革命文痞姚文元的照片、文章和讲话目录[组图]
2007年11月20日 11:35凤凰论坛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文革]

"四人帮"之一 姚文元

 中间前排站立者为姚文元。

对姚文元来说,195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得意过,也经历过风险。但是,这一年,他终于成了一根“棍子”。

姚文元开始“跟风”

从1956年底到1957年初,毛泽东多次谈到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大力倡导实行“双百方针”,使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活跃起来,使广大知识分子备受鼓舞。大家献计献策,一时间,各种风格的文章也纷纷见诸报端。

对当时知识界发表的大多数文章,毛泽东都比较关注。他尤其关注知识分子成堆的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在读这些文章时,毛泽东更注意姚文元的文章。在此前批判胡风时,毛泽东就很赏识姚文元的文章,并且通过柯庆施了解了姚文元的一些情况。到1957年初,他两次夸奖了姚文元。

一次是1957年2月16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了文艺界的情况时,提到了姚文元,说姚文元的文章“是不错的”。而且他是在讲了文章要讲究辩证法,讲两点论,在百花齐放的前提下,肯定姚文元的文章的。这实际上就是说,姚文元的文章是讲两点论的,是讲辩证法的,是对百花齐放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章。

另一次是在1957年3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上海赴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文化教育代表团时发表讲话。毛泽东说:“我看,任何人都难免有片面性,青年人也有,李希凡有片面性,王蒙也有片面性。在青年作家中,我看姚文元的片面性比较少。”当时,姚文元也是上海文化教育代表团的代表之一。

回到上海后,姚文元格外注意起政治问题来了。他特别关注北京的消息,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人民日报》。他主要是看头版头条的新闻和社论,然后看重要文章,以此来揣摸中央的精神,他几乎每周都要去见柯庆施、张春桥,有时一周去几次。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了解中央特别是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动向。毛泽东在北京的几次谈话的主要内容,他用心地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他就翻开这些小本子,仔细揣摸毛泽东所讲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句话中所包含的深层意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摸,姚文元隐约地感到,毛泽东最近有一个认识上的变化,就是要通过发扬民主,给*提意见,来防止*内产生官僚主义。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似乎证明了他的这一揣摸。

不久,从中央传来了毛泽东在4月30日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说:这次整风,非党员自愿参加,自由退出。这就是整风的办法。我攻你,你攻我,有意见就说,党内外打成一片,此即整风。姚文元感到,中央要搞全党整风,要发扬民主,可以大胆提意见了,提得越多越好。

姚文元认定自己揣摸到的毛泽东的想法和中央的精神,是准确的,于是便开始行动了。1957年6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敌友之间》一文。姚文元在文章中反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写道:“有这样的人(也许一万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他用把同志当作敌人来打击作为抬高自己‘威信’的手段。‘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就是这种人的口号。但历史证明,这种极个别的冒充‘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野心家,是并不能永远维持自己的‘威信’,他迟早总会被拆穿。”就在同一个月,姚文元又在《文艺月报》1957年第2期上发表了《论“知音”》一文。姚文元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批评家应当成为作家的知音!他不是高高在上给作家打分数的教师,他应当成为懂得作家的心的挚友和诤友……”“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惺惺惜惺惺’,批评家和作家之间也应当有这种感情。”1957年5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又发表了姚文元的《放下架子!》一文。姚文元在这篇文章中直接批评党的领导干部说:“一个领导干部要同群众接近,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架子!”“一个党员要同党外人士谈心,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第一件事同样是:放下架子!”

相关链接:

姚文元文章、讲话编年目录

姚文元著作封面

处在权力巅峰时期的王洪文春风得意时[组图]

文革中叱诧风云的五大学生领袖现在生活状况

叶剑英文革崛起 一场“二月逆流”靠边站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