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喜马拉雅小国不丹为何唯印度命是从?

2017-07-18 12:26:30 凤凰历史 殷夫

从六月至今,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的边防军已在洞朗地区对峙了一个多月,双方时而筑起人墙怒目对视,时而互相喊话推搡,似乎随时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中印之间虽然有漫长的未定边境线,但洞朗地区所在的锡金段边界恰好是唯一的一段已定边界:早在1890年,这段边界已由《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正式划定,中印两国政府均承认条约的有效性。印军悍然越过边界阻拦中方筑路,在法理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不丹的地理位置

印度越界的借口也振振有词:中印边界虽已划定,但中不(不丹)边界尚有争议,印度军队是替小弟不丹出头。不久,不丹驻新德里大使纳姆加尔(VetsopNamgyel)果然发表声明称,中国的修路行为“违背了两国之间的协议”。印度越界阻拦中方修路的真实动机虽路人皆知,不丹这个小弟却也着实听话。

不丹与中国的边境争议为何轮到印度来出头?不丹又为何对印度言听计从?故事要从不丹王国第一任国王乌金旺秋说起。

佛法不抵枪炮金钱

不丹国的早期历史已不可考,但是不丹主体民族“菩提亚人”的族源却是明确的:公元9世纪来自喜马拉雅山北部吐蕃征服者的后代。时至今日,不丹官方语言宗喀语仍是藏语的一种方言,书面文字则更几乎与藏文如出一辙。

“不丹”这个国名也印证了此种联系。“不丹”来源于梵语Bho?a-anta一词,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西藏地区的最南端,直接道出了不丹与西藏在文化、种族以及地理上的紧密联系。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统一的吐蕃王朝逐渐分裂崩溃,不丹此后得以脱离核心藏区的直接管辖。尽管如此,历朝历代,核心藏区与不丹之间的政治、宗教、军事联系始终不曾中断;直到元代对西藏地区建立起有效行政管理体制,让这个藏区边缘的小政权和中原王朝之间产生了间接的联系。

至18世纪30年代,清朝驻藏大臣联合西藏地方政府派兵南下平息不丹内乱,不丹从此纳质受封,成为西藏的藩属,清朝藩属的藩属。

1885年,不丹内乱再起,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再次派人前往调停,调停之余还规定:如果遇到英国等外部势力的侵略,与西藏同文同种的不丹应该协同救助,互为战友。可惜的是,此种苦口婆心很快沦为了耳旁风。在1903年-1904年英国侵略西藏的战争中,不丹以调停为借口,充当了英军的帮凶。当时掌控不丹实际政局的是通萨本洛(相当于中、西不丹省长)乌金旺秋,又译做乌颜·旺楚克,此人最终凭籍着挟洋自重,当上了不丹首任世俗国王。

不丹首位“龙王”乌金旺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欧洲各大帝国瓜分世界如火如荼之时,英、俄两国在中亚展开了所谓的“大争夺”。在这场争夺中,西藏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是故双方都积极向西藏渗透。1901年,当听说西藏“特使”两度出现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后,英帝国大为惊恐,连忙决定派探险家荣赫鹏武装入侵拉萨以抢占先机,并美其名曰“赴藏英国代表团”。

翻越喜马拉雅山长途远征是极为艰巨的任务,维持稳定的后勤补给尤其困难,因而选择有利的进军路线就成了军事行动胜利的保证。荣赫鹏多方查访,得知最为便捷的道路为穿越不丹西部沿阿姆曲河进军的路线。但作为与西藏有着紧密联系的藩属,不丹可能不但不会允许英军通过,还会从侧翼对英军展开攻击,即使不能正面击败英军,破坏后勤补给造成的影响也将是致命性的。

英军果然得到了不丹与西藏联络,以协调联合进攻入侵者的消息,于是对不丹展开了积极的威逼利诱。具体包括两大措施:一是提高付给不丹的年度津贴,二是割让一部分印度土地给不丹,其中尤以第一项为重。这个所谓的“年度津贴”,是指1864年-1865年第二次英不战争中,英国占领了不丹经济命脉的南部山口地带,作为对不丹的安抚而补偿的一项钱款,是不丹财政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直是英帝控制不丹政局的利器。这笔钱的拨付甚至在1949年被印度所继承。

不丹的三爪白龙旗的设计风格明显多少参考了清代五爪青龙黄旗

然而不丹不愧是佛陀的信徒,对钱这种身外之物有着超常的免疫力。面对英印当局的糖衣炮弹,不丹统治者仍然犹豫不决,直到枪炮教会了他们重新做人。1903年12月,配备马克沁重机枪的英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西藏门户亚东和帕里,武力之盛,给仍在观望中的不丹以强烈刺激,乌金旺秋坐不住了,他逐渐意识到,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西藏不可能战胜英国,如果不丹支援西藏,将来不丹必为英国所征服,此时如何站队对不丹最有利,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佛陀面前的兄弟情谊,毕竟抵不上实实在在的生死存亡。

从此,不丹老老实实跟定了新主子,对此英军统帅荣赫鹏极为得意,他认为左有尼泊尔助力,右有不丹人输诚,异日进取拉萨不是梦。不丹倒向英军的好处也立竿见影,利用与西藏在宗教和文化上的特殊联系,不丹逐渐摸清了藏军战备和战斗力方方面面的详细情报,这些情报都被交给了英军。

“藏奸”成为“儿国王”

在英军继续进军拉萨的过程中,乌金旺秋提出,他既是英国人的朋友,也是西藏人的朋友,因此很愿意为双方调停。在荣赫鹏看来,不丹人参与调停至少可资利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但可以给西藏官员和民众以震慑,增加侵略军的威望。

英军随后在江孜城堡取得决定性胜利,歼灭了藏军主力,乌金旺秋一路跟随英军观战,并对英军胜利表示了祝贺。进军拉萨后,乌金旺秋又与尼泊尔驻藏代表一起,利用特殊身份获取有关西藏民众情绪、藏军调动、上层人士思想状况等情报,每日汇报给荣赫鹏,对英藏合约的最后签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易守难攻的江孜宗堡,被英军三日攻克

此外,乌金旺秋的不丹卫士军纪败坏,远较英印军队为甚,随英军进藏的《泰晤士报》记者兰登写道:“他的卫兵在浪卡孜地区的抢劫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广泛的苦难。我们总是在居民家里留下足够他们过冬的粮食,并且对所有我们拿去的东西付费;但是随后而来的不丹人,抢掠已经潦倒的农民的一切粮食和钱物”,这位记者对乌金旺秋到底是调停者还是英军奸细,也有着自己准确的认识,他接着写道:“理论上,他(乌金旺秋)来是为了调停我们和西藏(之间的冲突),但是,他的厚颜无耻和公开地偏向英国,使我们也觉得并不完全舒服。”

西藏战役中乌金旺秋与荣赫鹏远征队的合作,取得了英帝国的信任,英国政府自然也希望这样可靠听话的人能够更高升一步。1904年,英印当局封他为印度帝国骑士团骑士,并在随后的1907年,成为不丹有史以来第一任世袭竺加布(意为“龙王”),不丹从此成为王国。

1910年,不丹与英印当局签订了新条约,将每年提供给不丹的津贴从五万卢比提高到十万卢比,这几乎是不丹中央政府收入的唯一来源。不丹付出的代价是“对外关系上接受英国政府的指导”,不丹由此投入了大英帝国的怀抱,成为了事实上的保护国,之前与西藏地方的宗藩关系从此彻底割断。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与不丹继续维持了当年英印当局与不丹的这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为了消除不丹的顾虑,防止其心有异志,还把付给不丹中央政府的津贴提高到了50万卢比;当然,不丹在外交上也必须老实接受印度的“指导”。在其后的岁月中,印度还为不丹修筑了大量基础设施,并训练了一支正规军。

当然,老实当个“儿国王”也不总是那么舒服,1975年,锡金被印度吞并,王室卫队遭到解散,国王流亡海外。突如其来的邻国变故给了不丹以极大惊恐,使其终于意识到了外交的重要性,随后先后与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算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或许是由于印度掣肘的缘故,至今尚未与中国建交,这是中国周边邻国中的孤例。

不过,不丹也应该明白,想要在印度面前以平等的姿态挺起腰杆,它或许应该早日把目光投向北方。

如今的不丹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藏语习惯译作晋美·格萨尔·南杰·旺秋)是乌金旺秋的重孙。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