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假设历史•没有罗马的崛起 谁会成为西方之主?

2018-04-01 12:36:33 凤凰历史 塞多留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是罗马逐步成为古代西方最顶尖帝国的大时代,在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里,还活跃着许多强大繁盛的国家,但他们的光彩几乎被罗马的征程所掩盖。现在人们字里行间读到的尽是罗马视角的历史,未免审美疲劳,倒不如架空探讨一番,如果当初罗马没有崛起,或者罗马不存在,那么谁将有能力脱颖而出,成为西方的主人呢?

富甲天下的迦太基

罗马人崭露头角之时遭遇的最强大敌手便是迦太基,后者是由著名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建立的基地发展而来。迦太基在地中海域内打造了庞大的贸易网络,航线的连接点上都是他们设置的商站,而这些商站又会演变为城市。创立之初的迦太基可能以君主制为核心,但国王要通过选举产生,因此慢慢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精英担任的元老院、五人团和百人会被几大家族把持,他们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利益集团,往往为了应该扩大商业殖民地还是保持和深入经营现有势力范围而争斗不休。与罗马类似,迦太基也有公民大会,达到一定年龄的迦太基男性公民都在这个会议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布匿战争形势图,灰色部分为迦太基控制区域

迦太基人一边从希腊世界和东方进口食物和手工制造品,将之输入地中海西部及北非,另一边,从北非领地和西班牙殖民地输出矿产、金属原料和奴隶。有学者称,迦太基人在地中海西部、欧洲及北非的大西洋沿岸海上贸易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类似于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堪称古典时代的海上马车夫。兴旺的商业带来了不可计数的财富,从公元前五世纪到一世纪的古典文献中,迦太基的经济实力常常引发时人的慨叹,认为它是已知世界最富有的城市。

在雄厚经济基础的帮助下,原本为了避开东方的希腊势力和波斯帝国,才来开辟西地中海事业的腓尼基-迦太基人跃升为地区霸主。卷入与罗马的战争之前,他们控制了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在西班牙东部和南部沿海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非洲北部的其他腓尼基人城市和游牧部落都是附庸或者同盟。虽然他们自己没能组建大规模的本邦公民兵,但是鼓鼓的钱袋子就是兵源的保障。其他北非腓尼基城邦、撒丁人、伊比利亚人直接接受迦太基的征召,努米底亚则须按协议提供骑兵,当时风行地中海的雇佣兵自然乐意为慷慨的东家打工。如果没有罗马人的横空出世,迦太基靠着这样的军队足以稳住当前地位。

迦太基城遗迹,多为罗马重建之物

然而,要想成为西方之主是远远不够的。从军事方面看,大比例的雇佣兵是潜在的祸源。佣兵群体语言、风俗各异,缺乏凝聚力。他们完全为钱而来,一旦佣金没有及时发放,或者战争旷日持久局势不明,很有可能对雇主倒戈相向。公元前三世纪后期,一支两万人的雇佣兵就因为军饷不济而哗变,迦太基人费了很大劲才收拾局面。撒丁岛、伊比利亚人尽管愿意被征召入伍,但毕竟远离本土,仅靠殖民地机构是很难确保绝对忠诚的。同盟的努米底亚部落松散自由,不一定能提供稳定的兵力,甚至还会趁机作乱,当初佣兵兵变把他们也鼓动起来过。唯一靠得住的就剩腓尼基各邦的人马,但是数量实在有限,只能作为基干力量。

迦太基城复原图

因此,即使少了罗马人绊脚,迦太基也无法轻松碾压周边。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的城邦有着优良的公民兵传统,各自数量虽不大,但足够牢固的军队照样是难啃的硬骨头。况且,迦太基人的佣兵中很多都是来自这些地区的人,两军阵前还指不定是谁的兵马。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迦太基仅在西西里就和希腊人拉锯了数百年。其他如北非的游牧民族,伊比利亚和高卢的土著部落、日耳曼人等等,都是穷山恶水中的悍勇战士。迦太基军队也许可以一时击败他们,但无法彻底剿灭,倘若击败不了自己的损失更大,这一点连罗马人都深有体会:就算能制服敌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后勤将会是巨大阻力。

迦太基军队

迦太基人应该很清楚自己军事能力的局限和扩张的根本目的,所以他们不可能,也没有意愿如后来的罗马一样开疆拓土。他们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殖民地都是以商站、运输点为主要功能,负责转运从采矿地送来的原料。迦太基人几乎不往这里的内陆深入,尽量不干涉当地的格局,只要大家相安无事即可,通过商业运作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才是终极目标。假设转变成吞噬领土的帝国模式,他们很大概率会陷入许多战争泥潭,不仅影响贸易的进行,还得将老本投入无底洞,完全得不偿失。当我们从历史地图中抽掉罗马后,迦太基的光景也许就是继续创设更多商业点,最多为了保护贸易安全而开拓一下周边地区,建立有限的屏障。

进一步设想的话,就算迦太基能掌控住地中海的西半部分,指向东方的征程也绝非坦途,因为这里横亘着更多实力强劲的文明国家。他们同样有着野心勃勃的君主、强悍的军事力量和发达的经济基础。

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们

扼住通往东方之水陆大道的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后继者们,即三大继业者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将军们就迫不及待地抢班夺权,并导致帝国的肢解。公元前四世纪末到前三世纪初,旧帝国疆域内最终形成了马其顿本土、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的三足鼎立。

亚历山大死后的形势图,绿色为马其顿,棕色为色雷斯、帕加蒙,黄色是塞琉古,紫色为托勒密埃及

三国当中最后一个稳固的是马其顿的安提戈努斯王朝,命途颇为多舛。它一路熬过了其他继业者的打压,帕加马王国、色雷斯人和凯尔特人的侵蚀。其综合实力可能是最弱的,当时埃及舰队的游弋范围一度远及爱琴海,塞琉古统治了东方的膏腴之地,马其顿王国只能固守相对狭窄、贫瘠的本土。国王没有专制大权傍身,更像是纯粹的军事首领。贵族阶级的意见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国王对城市提要求都得用书信传达,而不是直接下命令。除了本国架构松散,它面对南方的希腊城邦更没有施加权柄的力量,反而会经常被对方联合起来冲击。因而马其顿能在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两面压力之下稳住阵脚实属不易,称雄地中海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较之下,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绵延数千年的法老政体留给他们的是高高在上如神灵般的宝座。托勒密一世就在埃及祭司的帮助下获得救世主称号,鼓励臣民对他无限崇拜。这个国度还拥有古典地中海世界最庞大和严密的官僚体系,方方面面确保着国家的秩序稳定和财政税收。托勒密埃及的军队混合了从有地产的原马其顿人中征召而来的民兵,以及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雇佣兵。

希腊化骑兵

它卷入过不少战争,但更多的是出于防御,扩张性并不强。埃及的地盘本身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资源进行统治,而且如果把手伸向更多的地区,就不见得这种半人半神的地位还能稳得住。以少数希腊-马其顿精英统治大多数埃及本地民众的模式使得托勒密王朝长期不敢将埃及人武装起来参战,经济地位的差异造成双方的隔阂始终存在。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四世在拉菲亚击败了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前者尝试武装了两万埃及人参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战争结束后,副作用逐渐显现。托勒密四世的雇佣军指挥官们陆续叛离,他不得不积极动员起本地人。与此同时,埃及人也见势向上层施压,希望给当前的经济重负松绑。妥协无法持续后,漫长的内战开始了。几十年的争斗导致国家的分裂,上埃及在努比亚血统法老的统治下独立了二十年,整个埃及经济严重衰退、盗匪横行。由此可以看出,托勒密埃及也没有什么称霸整个地中海的资本。

马赛克画:托勒密王国的士兵

对外扩张成就最大的是扎根两河流域的塞琉古王国,它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西至小亚细亚中部、叙利亚,向东据说直达印度河流域,南、北两面分别与里海、波斯湾相接。它的基本统治模式类似于托勒密埃及,希腊-马其顿精英占据顶层,本地人承担低层次的职能,但它面对的内部局面更加复杂。核心地区巴比伦尼亚是可以媲美埃及的古老文明,小亚细亚是混杂着安纳托利亚本土特色与希腊化的城市,巴勒斯坦南部是游牧状态的阿拉伯人,东部地区虽然建立了不少希腊化定居点,但主核仍然是伊朗系的各个族群。这导致王国的大军既得为了君主开疆拓土,还得应付内部的四处烽烟。从极东边境的巴克特里亚宣布独立起,各种分离势力活动就没有消停过,这对依仗少量马其顿-希腊自由民兵和大量雇佣兵、仆从军的塞琉古军队来说已经是压力山大,何谈将兵锋指向更广袤的领域。

游牧起家的帕提亚波斯

塞琉古王国的苦主帕提亚阿萨息斯王室起源于欧亚草原的东端,曾经是自由的游牧部落。公元前二世纪的希腊史学家描述他们“全部的生活都在马上。如战斗、宴饮、交易和友人聚会等等”。他们早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希腊化总督管辖下,不过这支强悍、灵活的部族很难管理,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

公元前三世纪后,塞琉古王国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西部领土的平叛上,东部的省份趁机闹独立,而帕提亚人则顺势开创自己的历史。帕提亚先是在塞琉古东部势力范围内攻略了许多地盘,接着多次直面并且击败了塞琉古国王的大军,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前一世纪罗马帝国东扩的同时,彻底瓜分了塞琉古的领土,建立了新的强大国度。

帕提亚帝国势力范围(绿色部分)

帕提亚的政治体制较为松散,国王的权力受到一种类似元老会议的制约,各大家族的实力也是他不能恣意对待的因素。尽管帕提亚人还保留有游牧时代的生活、迁徙习惯,但他们已经和地盘内的定居城市灵活结合。地方上的种植产业、商业可以使他们不再风餐露宿,辛苦狩猎。除去卫戍部队和君主的卫队,帕提亚王国没有多少常备军事力量。战争开始时,国王才会从各个管辖地区和附庸势力中征集军队,一次性能动员投入的队伍可能保持在四五万人左右。虽然人数看上去很少,但是骑兵力量为主,强大的机动能力可以保证人数的劣势得到弥补,并且兼具远击、冲阵的双重战斗力。

帕提亚的各类骑兵

灵活的军事体制让他们不仅可以对付塞琉古,还能与罗马帝国长期抗衡,但这种基础也限制了他们继续拓展的实力。步兵规模小、力量孱弱,攻城能力严重缺乏,所以他们很难将领土往两河以东再推进。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无法从国内源源不断地抽调可靠的兵力送入前线。如果遇到内部分裂,比如大家族翻脸、父子反目这样的情况,就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在城池林立的小亚细亚进行远征了。从他们的后继者萨珊波斯的发展态势来看,即便获得了进一步的步兵实力和攻城队伍,他们亦很难在西方有更多作为,这还是在罗马人进入危机时代有所收缩的大背景下。

结语:罗马的成功难以复制

前面介绍的国家均有足以与罗马一拼的军力,政体比较成熟,经济实力并不弱,但终究缺乏将地中海纳为内湖的综合实力。罗马人的共和制比迦太基更完善和稳固,在决策方面效率更高,更有一致性。其国内治理体系比帕提亚成熟,经济根基更加牢靠。他们公民军队的数量、质量远强于继业者王国。假设没有罗马人的存在或崛起,这几大强国要想复制前者的成功可能总是会被明显的短板所拖累,而最终演化出来的局面也许就是各自称霸一方,互相反复合作或攻伐现状的延续,直到迎来新的质变因素。

责编:马钟鸰 PN018

讲述不为人知的历史
凤凰历史出品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重读
  • 观世变
  • 兰台说史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