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向和平进程迈出历史性一步

哈马斯软化对以态度重设目标,无疑与法塔赫拉近立场,这将有助实现内部和解,结束分裂和对抗状态,为重启和谈奠定基础。

5月3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应邀访问美国。行前两天,阿巴斯的主要政敌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公布全新纲领,将以1967年战争边界为基础,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这是哈马斯创建30年来里程碑式的立场转折,也是巴勒斯坦问题产生70年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哈马斯间接接受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存在,为深陷死胡同的巴以和平进程乃至阿以和平进程扫清一个重要障碍。

哈马斯政治局首脑马什阿勒当天在多哈向媒体宣称,哈马斯不再谋求与犹太人的战争,而是仅与驱动占领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作战。他强调,“哈马斯主张解放整个巴勒斯坦,但准备支持根据1967年的边界建国,不承认以色列,也不放弃任何权利。”

虽然新纲领的完整文件尚未披露,哈马斯也没有明确删除其宪章中的“灭以”条款,但是,新纲领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再谋求收复全部巴勒斯坦,而将目标限定为只占分治前总面积的约22%,即众所周知的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换言之,哈马斯不仅首次接受有关分治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接受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而且默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和部分土地变更事实。

哈马斯此举意味着向阿拉伯国家集体立场看齐。从1982年起,阿拉伯国家联盟就积极回应“以土地换和平”主张,此后多次并日益清晰地重申这一原则。作为中东穆斯林兄弟会的巴勒斯坦分支,哈马斯自1987年在加沙建立,就确立以武装斗争和暴力手段消灭以色列并收复全部失地的战略目标。即使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通过奥斯陆协议与以色列相互承认并确立和谈解决历史争端,哈马斯也一直作为抵制阵线成员拒绝改变初衷。即使在巴勒斯坦过渡自治五年间,哈马斯最灵活的态度转变,也只限于有条件地与以色列休战,并不打算彻底和解。

基于此,哈马斯始终扮演巴勒斯坦推进对以和解的内部消极乃至破坏角色,公开与巴解组织主流派——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分庭抗礼。以色列2005年从加沙撤军后,哈马斯逐出法塔赫单独控制这里,并与以色列在2008年、2012年和2014年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加沙地带蒙受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由于以色列致力于扼杀哈马斯且得到美欧支持,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一直难以缓解。

在对以博弈中,哈马斯采取了背离政治逻辑的选择,拒绝接受奥斯陆协议,却积极参与该协议框架下的巴自治立法委员会选举,并于2006年成为执政党。由于哈马斯与法塔赫建国目标和斗争方式差距悬殊,导致两派无法和解,对以和谈始终难以形成统一立场和诉求,授以色列拒绝恢复和谈以口实。哈马斯刻舟求剑也使自己在阿拉伯阵营内日益孤立,陆续失去埃及、约旦等对以和解国家的同情,失去沙特等海湾温和国家的财政援助。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哈马斯受到埃及穆兄会与军方权力博弈牵连,而且因为接受伊朗资助卷入地区民族与教派纷争,而且公开拒绝阿盟对以和平倡议。埃及和沙特等阿拉伯和逊尼派力量将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宣布为“恐怖组织”后,哈马斯处境更加艰难,做出这一立场转变,无疑与反以领头羊伊朗完成宗派切割,重返阿拉伯和逊尼派大家庭。

当然,哈马斯转变立场不可能一次完全到位,它拒绝承认以色列也有现实基础,因为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尚未承认以色列,都在等待巴以实现永久和平这个前提条件。尽管如此,能接受大部分土地被以色列并吞之苦果,已体现哈马斯愿意和解,不再做和平进程绊脚石的巨大诚意,堪称中东和平的福音。

哈马斯软化对以态度重设目标,无疑与法塔赫拉近立场,这将有助实现内部和解,结束十余年的分裂和对抗状态,为重启和谈奠定基础。同时,不再寻求消灭以色列,也必然在以色列内部引发震荡,推动主和声音回升,而且因为接受美国倡导的“两国方案”,将缓解美国原有敌视立场,进而为其再次推动巴以和谈注入动力。

当年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实现和解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哈马斯走上对以和解之路也仅仅是个开始,寄望过高并不现实,和平共处同样需要以色列真诚回应,需要国际社会抓住时机帮助双方建立互信,共同推动巴以铸剑为犁,并最终促成阿拉伯与以色列达成全面和永久和平。

作者

马晓霖

马晓霖

马晓霖

作者其他网评

下一篇

美俄元首通话耐人寻味

尽管美俄在反恐、叙利亚等诸多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彼此需要合作,但历史形成的深度不信任与现实中的利益之争,让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白令海峡更宽、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