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主管部门而言,对社会办医,该松绑的需要大力松绑,该严管的仍然需要严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瞄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本次会议对鼓励社会办医作出了具体部署,包括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甚至跨省市连锁经营,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等,要求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
社会办医,民间又称“民营医院”、“私立医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渐渐复苏的概念。随着医疗服务领域问题越来越集中暴露,加上医改的逐渐深入,社会办医在医疗服务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也日益清晰。一言以蔽之,公立医疗机构一枝独大,不仅无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而且无助于满足人们在健康服务中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因此本次会议给社会办医作出了一个清晰的整体判断,“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补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回顾一下,自2010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发布以来,类似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就在连番出台。以近两年为例,举其要者,即有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其中明确要求“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围绕社会办医,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再作部署,新意和亮点何在?和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之后不难发现,相较以往,这次的动作更大,措施也更为具体。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变化,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尽管社会办医的氛围日益良好,但与各界的期待相比,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新华社的报道披露,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的诊疗人次数为16.8亿,占全国总诊疗人次数的22%,不仅“诊疗比例低”,也存在“医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则不乏“相关政策法规细则标准滞后、人才短缺、融资难等短板”。
既然不尽如人意,就要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相关政策可谓是解决社会办医具体问题的“药方”。实行社会办医一站受理、并联审批,要求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限制,显而易见,从此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通道将越来越顺畅。
尤其重要者在于,本次会议释放了“解放医生”的信号。人们习惯于认为中国的医疗资源供不应求,但这并非表示中国的医疗机构太少,实则是高水平医师的供应赶不上患者的需求。多点执业尝试去撬动高水平医师被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的格局,但诚如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们所指,“在一些医院,多点执业的医生很难处理好和第一执业医院的关系,”“多点执业”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走出这一尴尬需要制度的突破,国家卫计委2016年4月下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医师区域注册,意味着医生一次注册后,可在省区域内自由执业,而且执业机构数量将不受限制。这对医师和患者自然有益,同时也是社会办医的重大利好,因为一旦医师能够自由流动起来,一直困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瓶颈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社会办医正在迎来最好的时机,但也不能忽略非公立医疗机构曾经一度遭遇信誉危机。就主管部门而言,对社会办医,该松绑的需要大力松绑,该严管的仍然需要严管。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意义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