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成效显著,但仍有三大问题待解

医改面临的问题或困难,我们该如何解决?一方面,政策要一以贯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国家出了政策,地方政策要配套、完善,最困难的是各个部门和单位要达成共识。

36号文是对医改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展望

新一轮医改从09年3月份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七年多时间,党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医改工作,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近期中办和国办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即36号文,就是要对地方的医改推广工作做出指导。

36号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首先,充分肯定我国09年以来医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和重大进展。包括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其次,公布8个方面、24条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地方的经验并深化为国家政策,希望各地方认真学习贯彻。这些经验包括如何进一步加强医改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推广改革经验、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等等,党和政府要求和希望各地把这个经验学习好,运用好和发挥好。再次,从国家层面,希望地方重视推广医改工作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运用我们的政策,让医改在新起点达到新目标。

七年多来,各界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都非常关注医改。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成效明显的方面:

第一,全面医保体系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已基本覆盖13亿百姓,参保比例超过95%。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标准只有80元,到如今达到了420元,增长了五倍多。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医保方面依然大量投入,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切,人民群众也享受到了医改的获得感。十多年前,我们国家的医保相对比较欠缺,那时经常有一句话,叫“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见阎王”,这个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这要归功于医保制度的大幅建设。

第二,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有了十足的进步。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覆盖到每个角落,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我们通过多种方式,都力争能把医生和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城市有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有县乡村医疗机构,个别偏远地方,则通过巡回医疗、上下对口支援等方式。

反过来讲,医疗服务体系有进步了,老百姓就更愿意去医院。有个数据, 08年全国诊疗量是49亿人次,09年进行的医改,截至2015年底就上升到77亿人次,增长速度超过了57%,增速明显。如今医生很累,工作负荷很大,很大程度上缘于医改取得了进展,老百姓都愿意到医院接受医务人员的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

第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很大进步。经过非典的考验,能力、效率和结构都有很大的优化,我们在重大的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方面的服务条件和经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对非洲埃博拉疫情问题上,我国也派出医疗队去进行援助,已经走出了国门。

第四,药品供应保障有很大进步。经过这几年改革,中国药品监管体系在三个方面有很大进步。一是我们民族医药的研发水平有大幅的提升;二是我们国家药品价格虚高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整个医疗服务费用得到优化;三是我们的药品得到合理的规范和使用。跟十多年前相比,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的手段、方法和结构都有很大进步。我们有多种现代化手段,通过全方位、各个角度的监管,建立立体化的监管方式,努力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达到应有标准,更好地回应民众的关切。

三管齐下,医疗改革任重道远

36号文中有三个特别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地方。第一,强化医改的组织领导,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工程,也是各级领导需要重视的。这次提出,各地的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要由党委书记或政府领导,比如省级要省委书记或省长来做组长,市县也是如此。这是重要经验,也是写在我们文件当中的第一条经验。

第二,我们2016年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别的行业不同,医疗行业的培养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心。所以,我们怎样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体现医务人员的特点,是36号文当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也在总结了很多地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把握而来的。

第三,医保制度是医改重中之重,医保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直接影响到医改带给老百姓的获得感。所以这次把医保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加以强调。要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政策,要推行一些地方好的经验,成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使得医保、医药和医疗更好的联动。

医改面临的问题或困难,我们该如何解决?一方面,政策要一以贯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国家出了政策,地方政策要配套、完善,最困难的是各个部门和单位要达成共识。大家站在不同立场上都有道理,但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把政策归结到以人民为中心就比较难,医改的大目标有三条——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党和政府得民心,各个部门和单位,包括中央和地方,要一起来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认识上达成一致,这个是最难的。只要认识统一了,接下来就是个操作层面或者技术方面的问题了。

作者

姚建红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劳动力减少不是坏事 关键看企业

企业只有转变观念,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艺水平,才能有效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