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大选舆论战复盘

川普主义的逻辑就是反主流,一句话,现在这个世界不行。

从2000年起到2016年,对台湾大选的每一次复盘中,都隐隐约约有美国大选的影子。

我有一个手表理论,无论哪个时代,优秀人的最重要工作都指向时间。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学者。毛泽东写《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是在写中国的时间;马云发布致股东公开信5000字详解阿里战略,其实他是试图说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时间差。但不同人的手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有秒针——他的关注点就是几天、几个月;有的人只有分针,他的兴趣是几年、几十年;有的人是时针,他的研究是几百年、几千年。

大选的复盘,就是读秒,但我们可以看到分针和时针吗?

2016年9月6日,我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开讲座,在题为《中国红与世界强》的PPT中,有这么一张PPT:

我发现台湾选举与美国选举,至少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出现一种互为参照系的现象。答案非常清楚,如果美国的总统是换女人做,美国的选举还是读秒的变化。只有换党做,才是分针的变化。

在所有秒针的滴答声中,我分明听到了分针的蠢蠢欲动,美国要大变了。

如果用皮肤感觉2016年台湾或者美国,你就会发现与2008年气候非常相似。2008年我在《台湾改变》一文写道:无论如何,2008年的台湾,处在一个“民心思变”的时代。同时我也注意到,就在那一年大选,奥巴马在一篇演讲中出现了几十次“change”(改变)。反应迟钝的国民党与马英九直到最后一刻才终于发出“改变”这个声音,这个关键词一经发出,马英九就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但希拉里从2008年到现在都没有搞明白,她输就输在“没有改变”。无论是输给了奥巴马,还是输给了川普。

遗憾的是,马英九和奥巴马用“改变”赢得了大位,但他们的后续“改变”却乏善可陈。人民从无感到痛感,民意郁积的“改变”在发酵中开始燃烧。

川普主义的飓风从占领华尔街开始生成

川普的出现是横空出世,又不是横空出世。

川普的言论,充满了个性化语言,但他背后的逻辑却异常清晰。

如果把川普的逻辑命名为川普主义的话,那么川普主义形成的飓风,早就在占领华尔街开始生成。占领华尔街从一开始行动,就震惊世界。一个号称有最民主制度的国家,民众却要用占领来表达舆论诉求,这是不是说明美国的合法通道被统统堵死了?后来看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再联想这次美国大选传统媒体的种种表现,我们就可以发现,表面上的温文尔雅,难以掩盖深刻的歧视,美国传统的扩音器,已经很难听到人民真正的心声。占领华尔街,最主要的缘由,就是百分之一的人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剥夺。

所有飓风(台风)的生成都是源于压差,它们从大洋表面飘过,吸收水汽,集聚能量,如果没有阻挡和分流,它一旦到达大陆,那就是能量的倾泻。

不止是台湾或美国,整个世界都在变了。

占领华尔街,不是美国一家的事情,它开始全球蔓延,台湾的太阳花,香港的占中,除了台独、港独的操纵,我们都可以看到占领华尔街的影子。

这些年来,全世界弥漫着激进主义的倾向。这和上世纪60、70年代,何其相似。那时候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美国风行青年文化运动,法国卷起五月风暴,中国香港发生六七暴动,而拉美的切格瓦拉,成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

川普主义的逻辑就是反主流,一句话,现在这个世界不行。所有目前的主流,都可能是川普主义质疑或反对的对象——全球化、自由贸易、移民、气候变化、民主输出……而川普的底气或者基础,就是在这一系列主流价值观引领下失去的人们。人们失去安全、失去工作、失去福利、失去收入……川普用民粹的语言,唤起他们改变的欲望,而改变的开始就是换一个人试一试。

换一个人试一试,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可能挑衅底线,是不是君子,讲不讲规则,能不能兑现。如果希拉里当总统,人们一眼看见自己未来的四年,如果换一个人做,不确定性比现在的确定性要好。

英国的脱欧,台湾政治素人柯文哲的当选,甚至台湾国民党洪秀柱的出线,一系列跌破眼镜的结果,都是对主流的否定。已经失去并不想再失去的人们,他们选择激进。

川普当选,一次美国式的法国大革命

这一次大选,有一首主题歌,那就是《悲惨世界》的主题歌:《你可曾听到人民的声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它的主题就是底层人的悲哀和所有人的救赎。

几年前在台湾,一个士兵的死亡,让台湾两位“国防部长”下台。当25万人送别士兵洪仲丘时,人们齐唱的《你敢有听着我的歌》,就是《悲惨世界》主题曲的闽南语版。

但歌声唱出的底层人悲哀,马英九听不到。

希拉里也没有听到。

所有的传统媒体没有听到。

所有做民调的都没有听到。

但没有听到的人,并不是整个世界,甚至不是一半的世界,他们只是百分之一的人。

所有的革命,都需要传播。而传播媒介往往控制在传统力量的手中,所以,革命就需要新媒体。报纸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新媒体,大字报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新媒体。

如果被传统力量控制,街头政治就是新媒体,传单就是新媒体。

《沉默的螺旋》作者诺依曼发现,重大变革时期,锐化了将公共空间看作是威胁的感知能力。他说:“稳固的秩序下,大部分人只要不去违逆已有的规矩,就不会让公共意见的飓风刮倒,他们也不会被卷入沉默的螺旋的漩涡之中。”但是到了革命前和革命后,人们对舆论的感知就越敏锐。从来没有一次美国大选,吸引了这么多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关注公共舆论,只有一个答案可以解释:革命(变革)来了!

川普的当选,不仅改变美国,而且改变世界。川普当选对历史的影响,可以与法国大革命相比照。

2016年的美国大选,就是一次美国式的法国大革命。幸亏有民主的体制,否则就有大人物送到断头台。川普不是前所未有地宣称要把另一个候选人送进监狱吗?

表情包里的选举真相

分析台湾舆论场,我多次这样表达:没有表情包的政治人物没有未来。

只要对比一下柯文哲与连胜文的表情包,对比一下蔡英文与朱立伦的表情包,你不用看民调,你就知道选举结果。

网上一直在传这样的段子,观察美国大选,不用看民调,只要看义乌接的美国订单,看一下是川普还是希拉里的旗子与面具的数量,就可以预测选举结果。

上面的说法未必可信,但从表情包的观察倒的确可以预测选举,如果用大数据分析,甚至可以精准地预测选举。

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说,“因为群氓,总是只看外表……对于君主来说并不需要具备所有人们所期待的美德(善良、忠实、博爱、正直、虔诚等),但是绝对必要的是,他必须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他具备这些品质。”马基雅弗利一针见血地指出“表面”的重要性,政治人物不需要“具备”美德,但给人们“具备”美德的印象却万万不可少。

现在我们应该修正马基雅弗利这句话,政治人物不需要具备美德,甚至不需要给人们留下具备美德的印象,他只要能够成为人们表达情绪的符号就可以了。川普具备马基雅弗利所说的那些美德吗?他连印象都不具备,甚至相反。但川普当选了,因为他表达了人们想表达的。

在互联网所有的表达中,表情包是最直接、省事地表达人们情绪的载体。为什么表情包对政治人物那么重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你成为表情包,说明你在互联网的曝光率够——你有关注度。

第二,你成为表情包,那么多人共同用你表达他们的表情,而且别人看得懂,说明你代表了某种普遍感情——你有代表性。

第三,成为表情包的人,就算是人们不认同你,至少不讨厌你。很难想象一个人们一见就会吐的人,会用他做表情包,除非他想让对方也吐——你有亲和力。

第四,表情包是重复使用的,它不仅用在政治生活,更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政治人物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那是真正的深入人心——你有影响力。

我在美国特拉华大学讲座时,笑声有十几次,但PPT弹出川普表情包时,在场的美国人笑声最大,我再一次深深感到:厉害了,川普!

美国大选的舆论学分析

下面回答几个技术性问题。

一、为什么川普剑走偏锋还可以赢?

舆论是有谱系的,从舆论的主轴,我们可以分出如下舆论:主流舆论、次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逆主流舆论、反主流舆论。以吃饭为例,人要吃饭,这是主流舆论;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这是次主流舆论;吃荤还是吃素,这是外主流舆论;人最好几天几夜不吃饭,这是逆主流舆论;最好吃地沟油的饭,这是反主流舆论。

我们发现,真正的主流舆论往往是沉默的,新闻联播如果报道,某个人吃饭才能活,新闻联播疯了。而次主流舆论才是最活跃的,所以转基因讨论得天翻地覆。外主流舆论不时来一下,无伤大雅。逆主流舆论,容易曝光,但长不了。而反主流舆论最容易爆红,但会遭到或政府或民间的普遍围剿。

川普的舆论主轴,就在次主流舆论与逆主流舆论中徘徊,所以他赢得最多关注。

最初人们把他当笑话,正如人们最初把洪秀柱当笑话,但很快就发现,当人们反复关注后,别人就会被边缘化,而人们对关注的对象,慢慢就会产生情感,甚至好感。

二、为什么全球化打不赢美国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一直推销的概念,因为它比殖民、南北合作、东西方对话、跨国公司、地球村等概念,更容易被第三世界国家接受,让这些国家感觉自己也平等地参与其中。没想到这一次被美国自己的总统候选人质疑。

只要是美国的选举,无论谁竞选,全球化议题都打不过美国化议题。就像在台湾,只要选举政治存在,中国议题就打不过台湾议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选举。

美国人选的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支持全球化议题的候选人,干不过支持美国化议题的候选人。即便是全球化对美国很有好处,但大多数人只会看眼前的利益、直接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而不会看未来的利益、间接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即便是后者对自己更好,但人们顾不了那么多。

原来全球化与美国化可以相安无事,原因是精英人士取得共识,即使打选战,也不把这个作为议题,但一旦把全球化与美国化作为二选一的议题,全球化就一定溃不成军。

所以,美国这次大选将深刻地影响世界,因为全球化与美国化议题一旦对立,并成为选举议题,就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三、川普与希拉里的舆论战有败笔吗?

川普舆论战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舆论的议题始终在他那里打转,所有的话题都围绕他。他成为人们共同的敌人,也成为人们共同的朋友。两个“共同”,就把其他的竞争对手边缘化。

川普的舆论战法非常简单,就是一路乱打,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乱拳打倒老拳师,中国早有这样的战法。但乱打打出名气以后,就不能乱打了。川普的后期舆论战乏善可陈,其实川普初选胜利,已经胜券在握了。但他仍然乱打一气,把自己一步步打得很被动,差点就失败。

有人认为川普在这场政治真人秀中,演技超群,我的评价却一般,川普基本上是本色出演,他不是一个好演员,比起陈水扁差了好几个柯文哲。

川普不懂得修饰形象。像陈水扁在2000年选举,就注重修饰自己,比如陈水扁发现选民认为他过于鸭霸,他就和妻子上演铁汉柔情。他发现人们认为民进党太过悲情,他就着力塑造民进党是一个会笑的政党。

川普在舆论战上的最大败笔,就是不知道舆论战的作用不是打击敌人,而是争取朋友。靠口炮是不能让希拉里进监狱的,却会失去中间朋友。爱川普的已经很爱,不会因为收一下就离心离德,但无效的攻击却让中间的选民流失。如果不是民心思变,川普赢不了。或者说,川普本来应该有更多选票,因为他代表的是99%。丢失的选票,是川普舆论战的失误。

希拉里最大的败笔就是采取跟川普一样的做法,攻击川普。不仅把战场锁住在川普那里,同时也让自己形象大损。遇到一个流氓打法的政客,一个女性候选人绝佳的机会,就是扮演受害的弱者。面对川普的无理取闹,希拉里只要静静地在那里微笑:“我不希望把话题浪费在候选人的修养与品格上,候选人的人品每一个人都看得见,让我们的目光关注真正事关美国人民利益与福祉的所在,我想解决的问题是……”

因为希拉里不需要给自己加分,只需要等着对手的失误丢分就可以了。如果把自己也变成拳手,轻量级的希拉里不是川普的对手。反过来,站在拳击场,让川普的拳头暴雨般下来,无数的选民就会自动变成裁判扑上来。

四、换一个人会更好吗?

千呼万唤,川普出线,但换一个人会好吗?

可以看一下柯文哲。比川普更高的得票率,政治素人柯文哲当选市长后光一个修路,就让人怨声载道。他太想改变了,于是把台北市好几条大路一起修,一起修的结果就是台北市堵翻天。无数的选民开始后悔选了这样一个不懂章法、不按套路出牌的怪咖。

革命者群体最容易集中的就是:原教旨主义者、极端理想主义者和机会主义投机者。他们闹革命是好手,但革命成功后,却可能是最可怕或者最糟糕的人。现在最需要问的是:川普和川普的团队是什么人?

无数的人在讨论川普可以改变什么,甚至搬出美国的三权分立。但人们忘记了,川普不过是这个新世界里新洋流上的浮标而已,它如此醒目,但不是他在动,是世界在动。

所以,不是川普在改变世界,而是改变选择了川普。这个改变始于占领华尔街,它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一次大转弯,我们都是新洋流上的船。该恐惧,还是欣喜?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邹振东

邹振东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凤凰网特约评论员。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吃人”的机井到底谁负责

一再上演的悲剧,说明基层的社会治理太过粗放。不能总是以孩子的生命为代价敲响警钟,地方政府不能陶醉于积极救援所收获的赞美,而是要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对于机井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