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老国王的泰国何去何从

80多岁的泰国国王,成为维系泰国近年来社会稳定重要精神力量。普密蓬国王不用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要他在一日,泰国“红衫军”“黄衫军”就不太可能最终撕破脸。

10月13日,近年饱受多种疾病困扰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逝世。这一消息很快占据世界不少媒体的头条。

国际舆论对普密蓬国王逝世的关注,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现年89岁的国王,是全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从1946年6月9日登基,至今已经70年,一生充满传奇。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普密蓬国王德高望重,深受泰国各界爱戴。泰国社会所存在的分歧,常常因为“共同爱戴国王”而消弭。可以说,普密蓬国王是泰国社会的“定海神针”。如今国王逝世,泰国政局何去何从,有些令人担忧。

留意泰国新闻的人都知道,前些年泰国政局极其动荡,但这两年却相对平静,很重要的原因,是泰国有个德高望重的国王。

具体一点说,泰国自1932年成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后,政权和资源主要掌握在以曼谷为中心的王室、军队、法院、城市中产阶级手中。其中,王室广受社会各阶层的尊敬和拥戴。而其他势力一直斗争不断,军方时常介入,以至于军事政变一度成为泰国政坛的常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还都是既得利益阶层的斗争,与泰国广大的农民关系不大。

到了上世纪末,泰国出了个他信。他信出身警界,后来成为商业巨头,再以巨富之身投身政治。他信投身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动农民,这和传统政治精英不一样。而且这一招非常成功,农民一旦发动起来,凭借人数的优势,在一人一票选举制度下几乎百战百胜。他信的势力从2001年开始,就不断在选举中获胜。

他信发动农民的胜利,触动了传统政治势力的利益。不过,他信担任总理时常常访贫问苦等诸多亲民政策,客观上也对国王的威望有影响。传统势力利用这一点,以他信对国王不敬、独裁等为借口,借助军方在2006年9月发动政变。

但是农民政治意识一经激发便不可收拾。2006年政变后,泰国的局势是,只要还是选举,他信代表的势力就能获胜。他信势力获胜,支持传统政治势力的“黄衫军”就上街抗议。直至通过非民主手段把他信势力赶下台;而他信势力只要被赶下台,支持他们的“红衫军”就立即上街,抗议示威。

因此好几年内,泰国总是动荡不安,“红衫军”“黄衫军”轮番上街,甚至对泰国的旅游业都造成极大影响。

闹到这个程度,泰国居然没有发生内战,和泰国这位国王有很大关系。80多岁的泰国国王,成为维系泰国近年来社会稳定重要精神力量。普密蓬国王不用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要他在一日,泰国“红衫军”“黄衫军”就不太可能最终撕破脸。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看,最近这些年来,传统精英势力之所以能够通过军事政变或“司法政变”,违背民主原则,排斥或推翻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政权,正是借用国王这个招牌。而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也得到王室的默许。从这一点上说,国王又是传统精英的代表。

但不管怎么说,近年来泰国每经历一次风波,事后很多人总会庆幸,幸亏有普密蓬国王。但同时人们也担心,普密蓬国王年事已高,皇子和公主们的威望又远远不及他,国王逝世后,泰国社会靠什么实现稳定呢?

如今,普密蓬国王逝世,这一天终于到来,泰国的传统精英和新觉醒的农民阶层,在没有老国王的日子究竟会怎样,的确引人关注。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钱克锦

作者其他网评

第一解读

下一篇

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深情浪子

让人更加崇拜的,是鲍勃·迪伦作品里丰沛的诗意和饱满的情感。作为情圣的鲍勃·迪伦,比作为“抗议型歌手”有着更多的作品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