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首善”陈光标的“倒掉”

当背后的权力倒掉了以后,陈光标虚假的首善面孔也暴露了出来。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如此简单粗暴的欺骗手段,为何能够横行一时,还收获舆论的自发支持?

文丨特约评论员 姚遥

今天,来自财新的《“首善”还是“首骗”?》,以及网易号自媒体“知道”的《切胃减肥背后的陈光标:业务瘫痪债务缠身》两篇报道,再度将陈光标推上风口浪尖。据报道,早在2016年的3月30日,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因涉嫌伪造公章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江苏黄埔亦有多位高层管理人员被带走。

陈光标一直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财富积累可谓迷雾重重。如今警方介入调查,诸多细节开始被披露,他涉嫌哪些违法活动,目前还只能进行拼图。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中国首善”这个称号,为他带来了荣誉的光环,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获利空间。

长期以来,对陈光标慈善方面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一部分铁杆坚定不移的支持他,也有不少人对他满腹质疑。从媒体透露的信息来看,陈光标在官方的后台如今已经倒塌,媒体有了更多的空间可以深入调查他的种种行为。可能让其铁杆支持者意外的是,两篇报道提供的证据证明,他当年高调宣称的种种慈善行为,有部分受捐单位并没有到账记录。

2008年汶川地震,他号称组织了大规模的挖掘机,进入灾区参与救援,这次高调的慈善亮相开始之后,陈光标就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慈善旋风。陈光标所有的慈善捐赠套路,大体是三板斧,第一他亲力亲为,在一线参与行动;第二是拿出一个巨大的数字,吸引眼光;第三是做出一些相当惊世骇俗的行为,博得眼球。

当陈光标可以获得权力的支持时,很多对他慈善行为的深入调查,最后都不了了之。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恣意妄为地编造出顺应大众心理需求的行为,来为自己贴金。从目前披露的资料来看,当年所谓参与汶川救援的事迹,存在明显夸大和捏造;而他号称通过基金会捐赠的行为,有相当部分也查无实据。当然,有一部分捐赠行为也得到证实,不过正是这样虚虚实实的行为,为大众清楚的认识他的行为增加了诸多障碍。

被官方包装出来的标杆人物有很多,但像陈光标这样的有许多人为之背书的,并不常见。陈光标也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一方面他赤裸裸地展示现金或者实物,另一方面则直接将现金发到受助人的手中。这样的做法相当的精妙,点对点和直接发现金的手法,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如果有人要从专业行善的角度来进行批评,简单慈善的支持者会主动站出来为陈光标辩护——不管他的行为你是否喜欢,至少他拿了自己的真金白银,还亲自实践。

正如两篇报道所揭示的,这里面的问题在于,究竟有多少真金白银发放出去,根本无从确定。在点对点发放的现场上,陈光标发放给了多少人,并没有精准的签收名单,外人几乎不可能去复原现场并核实,解释权全部落在他自己的手上。由于他的发放行为是个人行为,而不是组织行为,程序上也不需要他在发放的过程中,每人一一签收确认。在这样的漏洞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来陈光标发放现金的活动里,宣布的金额在急剧飙升。直到这样一个噱头失去了吸引力,他才转而寻找其他的曝光方式。

陈光标利用了这样的漏洞,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技术,用小部分的真实资金,带动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并将自己成功地包装成为中国首善的角色。最终又借助中国首善的光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源,获得更大的保护,避免他的虚假泡沫被人戳破。

当背后的权力倒掉了以后,陈光标虚假的首善面孔也暴露了出来。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如此简单粗暴的欺骗手段,为何能够横行一时,还收获舆论的自发支持?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姚遥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林毅夫与张维迎争论背后的迷惑

产业政策的迷惑之处就在于: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这些显然的成功被看到,成本却往往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