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为何要发表医学论文?

核心问题是,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钱从何而来?这不只是动了利益集团和专业人员的奶酪,也增加了穷人的负担,因而招致各阶层的反对。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5年影响因子37.684)发表特别通信(论文之一种)——— 《美国医改:现状和未来》。这使得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在位时发表论文的总统。

身为美国总统日理万机,而且并非学医出身,奥巴马为何要发表与医学相关的论文?这显然是人们感兴趣的地方。发表论文对于奥巴马来说并非不可以,但是,观察其以前的经历,奥巴马的行为似乎有些前后不一,正如他在当初竞选时提出的口号——— 改变。

1992年到2004年,奥巴马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担任教授,开了三门课,主要教授宪法学。在这12年的学术生涯中,奥巴马没有发表任何学术论文,招致学生和同行的不同评议。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老师,博学幽默;但在同行教师眼中,他神秘而且狂妄。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在美国不发论文也能当教授,只要课讲得好,所以奥巴马不热衷于发论文。

但现在,为何奥巴马又热衷于发表本专业和职业之外的论文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要向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传播其医改的成果,以证明医改的正当、正确、公正和造福于所有美国人。至于为何要向专业人员倾诉医改的成果,一是相当多的专业人员对奥巴马的医改并不买账,二是通过游说专业人员并获得他们的认同之后,或许会转而让专业人员回心转意,去说服普通公众,让更多的人支持医改。

奥巴马推出的医改也称平价医疗法案,即“病人保护和经济适用法案”(A C A ),其目的是要把美国绝大多数人纳入医疗保健的范畴,也是自1965年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医疗改革。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却遭致很多人反对,核心问题是,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钱从何而来?这不只是动了利益集团和专业人员的奶酪,也增加了穷人的负担,因而招致各阶层的反对。

例如,“奥巴马医改”强制所有人投保,那些买不起保险的穷人则由政府掏钱。然而政府的钱不是政府的,是纳税人的,这笔钱来源于对保险公司、药企、医疗器械商加税,同时要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个人或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加税。这是让富人和中产阶层为穷人埋单。

另外,“奥巴马医改”要求医保费用平均化,这就使有工会的大企业与保险公司谈判时,拿到的折扣远优于小工会和没有工会的自由职业者。这引起了大小企业的都不满意,大企业认为是为穷人买单,而小企业的工人、自由职业者和失业者等要付出的保费更多。此外,“奥巴马医改”强制雇主为全职雇员上缴医疗保险,企业更不愿意雇人,或者裁员甚至减少雇员的工作时间,这又造成了更多的失业者。如此,引发底层劳动人民和穷人的不满。

与奥巴马选择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最直接相关的原因是,医护人员也不满“奥巴马医改”,因为这个医改不允许医生拒绝不同种类保险的患者,这就使得在此之前以治疗商业保险患者为主的医生收入大幅缩水,医生们认为奥巴马是在劫富济贫。

尽管“奥巴马医改”于2010开始逐步进行,2014年1月生效;也尽管顶着巨大的反对呼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2015年6月底以6票赞成、3票反对,通过了支持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重要裁决,但“奥巴马医改”一路走来,仍然跌跌撞撞,并且在未来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例如,到2016年,美国医保覆盖率将达到95%,联邦健保网将覆盖的34州约730万穷人,都能获得联邦补助,为此联邦政府需拿出约360亿美元。按美国国会预算研究,医改可能增加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达1.6万亿美元,这些负担最终要由纳税人尤其是中产阶级承担,并且若干年后医疗预算可能占G D P的30%。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既会让公众不满,也会让美国经济不堪重负,从而压垮“奥巴马医改”。

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奥巴马即将卸任之时,发表一篇全面回顾和评价自己推动的医改的学术理性文章,是可能游说专业人员,进而让公众理解并支持医改的重要举措。论文分析了从1963年到20 16年前期,来自政府和研究机构公开的调查报告,对“奥巴马医改”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主要是奥巴马为医改评功摆好,并寄望于未来。

自医改以来,医疗保险覆盖增加,个人负担的保险费用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当然,医改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医改要实现最佳效果仍需几年时间。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医改的益处会让人改变主意,而且当人们生病时有医疗保险,最能让他们改变过去反对医改的态度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即便利益集团如药企、医生等仍然反对医改,但面对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能受益的公共政策,他们还会长期反对下去吗?所以,医改法案的立法和推行过程中要讲究“实用主义”。

那么,奥巴马的这篇论文能说服和影响专业人员,并让他们改变态度和观念,进而去说服和影响美国的普通公众吗?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

张田勘

张田勘

科学作者、学者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萨德”缓行:韩国补救犹未为晚

部署“萨德”系统,对韩国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个事态会日益凸显。情绪可以被时间冲淡,理性才是最可靠的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