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污蔑毛泽东的“德国自干五”是什么来历?(图)

2015-12-31 18:26 凤凰资讯 边驿卒

德国青年雷克

汉语娴熟的德国小青年雷克身上有很多标签,之前他是“徒步达人”“专栏作家”。但最近在新闻中出现的标签则是“将毛泽东比作希特勒”的那个妄人。

12月29日中国青年网报道,“德国‘网红’雷克录制视频,辱骂演员王宝强,并恶意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将其比作二战纳粹头目希特勒,引起网友一片哗然。”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雷克将毛主席称作‘中国的希特勒’,并形容他‘弄死几千万个同胞’,这样的言论不是对历史的客观还原,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主观恶意,即便是在欧洲和美国,也是触犯了言论自由的底线。”

相信来自德国的雷克不会不知道言论自由的底线。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雷克提到了自己在德国和中国的不同:“(我)刚到中国的时候,会随地吐痰。结果有一个中国朋友问你为什么这样?我说爽啊。他说你在自己国家会这样吗?我说我不会的。他说那你为什么在这要?在那个时候我发现了,其实我是傻X。”

先从他的故事说起。

老外徒步近万公里 在微博意外走红

雷克1981年生于汉诺威,是个标准的80后。

2005年,24岁的雷克作为德国慕尼黑汉学系的交换生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两年之后,交换结束。

希望对中国多一些了解的雷克,决定慢慢回国。

他从北京徒步回慕尼黑。历经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最终到达新疆乌鲁木齐。在这场历时一年旅行的末尾,他的中国女朋友和他分手。他伤心欲绝,停止了他的徒步之旅。

在这段4646公里的旅程中,他任由头发长长,胡须遮住半张脸,他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一年以来的变化。这些视频随后被传上网,标题是“最遥远的路——穿越中国以及长胡子”。

《徒步中国》封面

之后,同名书籍在德国出版,2013年出版中文版,改名《徒步中国》,销量达十万册。雷克因此成名。

根据雷克的描述,为了推广自己的书,他2011年4月开设了自己的微博账户,然而很快就被拉进论战当中。“当人们发现我——雷克——是个真正的德国人,就开始问我各种问题:德国人是不是真的一年只工作178天?他们真的坐地铁时读文学作品吗?还有,为什么他们给厨房里的每一件活儿都配备一个专门的家什?”

“人们喜欢和我这样的‘原生态老外’进行交流。 时隔不久,我就拥有了10万个粉丝、在一份中国大报上的专栏作家身份,同时还有中国出版社对我的书感兴趣。”

长江商报对于《行走中国》的书评是:“他深知自己正在亲身经历中国的转型,笔下从不回避他发现的种种问题:环境污染、古建筑翻新、独生子女的孤独……”

也是2013年,雷克把在中国媒体发表的专栏结集,出版了《中国,特色》一书。中国青年报的书评如此写道:“对于‘方韩(方舟子、韩寒)之争’、中国式过马路等热门话题,他都有独特的认识。”

大概从这时开始,雷克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话题。

用荒谬逻辑反击网友 “德国自干五”深陷其中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认出了雷克,向他打招呼。“hi,雷克,我给你的书写过书评,标题叫《雷克比我们大多数人更中国》。”“因为我是自干五。”雷克回答。

在雷克看来,在中国摆放自己的政治立场是件很困扰的事情,“我在德国是微左,欧洲的国家比较偏左,社会福利很好,作为一个小左派,我觉得很好。

“德国自干五”是雷克的账号,有时他也自称为“自干五雷克”。这一绰号的来历也颇为奇特,他自述道:“2011年开始玩微博,自己发一些想法,别人不喜欢就不喜欢吧。然后发现自己经常被攻击。我说好吧,说我傻,那我就和你们一样傻,按照他们的逻辑说,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真相,我没有做任何调查,我已经下了一个结论。”

雷克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反讽和吐槽的方法回应攻击。从2014年12月开始,他每天都在网上发布一段三分钟左右的视频,以“自干五”的身份,点评中国的新闻。

在中国,老外们大多从事商业、文化、旅游、艺术等方面的工作,很少涉及公共话题领域。那么雷克为什么要会吐槽公共话题?

他在访谈节目《佳访》中做了解释:“假设你脸上有一粒饭,如果我们是工作关系,那么我不会跟你说,我会说你好美。但如果我们是朋友关系,我会跟你说实话,你脸上有东西。”

雷克在访谈中

从北京雾霾到放开二孩,从教育改革到马云收购《南华早报》。在各种社会议题上,雷克的吐槽幽默有趣。

但在历史内容上,他的知识水平开始捉急。

他曾经说过:“我觉得青春(应该)是在外面吃苦,在外面去一些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而不是说自己一直呆在一个图书馆里,我觉得自己像一个60岁的人一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做到了后者,从2005到2008年,雷克在中国呆了三年,走遍了大江南北,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是对于中国的历史,雷克似乎并没有想去认真研究。

当初在微博上,因为厌恶缺乏研究、先入为主的攻击,雷克变身“德国自干五”,用荒谬的逻辑反击。然而,到了今天,他似乎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那种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南都周刊、广东卫视《佳访》)

责编:侯逸超 PN056

必见人性辽阔之地。

进入栏目首页

边驿卒微信号

获取更多“不止于通稿”的
精彩内容。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凤凰人物
  • 凤凰聚焦
  • 严肃报道
  • 数闻画说
  • 第一解读
  • 日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