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不成钢琴大师,又有何不可

李云迪不成钢琴大师,又有何不可

有的人觉得他出现失误是在损害自己的艺术生涯,觉得他太分心捞过界,我却觉得包容他的个人选择是社会进步。说不定,他玩着钢琴和娱乐圈,成为超级文化符号,远远超过他的钢琴成就呢?

近日,中国钢琴家李云迪在首尔艺术中心出现演奏失误,继而引发退票狂潮。事件发生后,“李云迪风波”、“李云迪道歉”、“李云迪古典演奏”等词条迅速串升到微博的热搜榜。

说真的,如果不是李云迪,古典音乐的话题很难这么火。

小众古典音乐界的钢琴家李云迪,在微博上有1821万粉丝。总是被拉在一起说的朗朗,有1100万粉丝,但是两个人的话题热度,明显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光是李云迪跟王力宏一起春晚演奏那次,就给娱乐圈留下了长盛不衰的八卦。

高雅音乐本就是日常生活实用品

在高大上的小众圈子人心里,高雅艺术大众爱听不听。那是天才和精英的世界,引领人类文明上升,大众只管被引领就是了。

但是艺术说穿了就是一种表达形式。技艺越精湛,越能表达人们共有的情感和认知。获得各种国际大奖,更加是通往牛逼的通行证。

图为李云迪在首尔音乐会演奏现场。

李云迪韩国演出出错了,还错得如此众目睽睽。玩高雅艺术出现失误,的确是一件有损逼格的事。然而在我看来,大众享用高雅音乐的需求之外,也有和艺术家相互娱乐的需求嘛。

其实古典音乐本来就是生活实用品。我们看的电影电视纪录片,还有广告等等,充满了古典音乐。乃至网络上各种搞笑视频的配乐,也常常用到古典音乐。阳春白雪并没有那么阳春白雪,只不过没单独拎出来装腔作势罢了。

《肖申克的救赎》用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七宗罪》里用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如盐化水,音乐艺术本来就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别对现代音乐艺术期望太高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一向觉得人家的人生和发展,是他自己的事。况且,今天根本就不是过去的古典钢琴大师养成模式的时代。

就肖邦来说吧,称他为“神童天才”也不为过,他7岁创作,8岁登台,12岁到音乐学校学习。到了19岁就在巡演,也给宫廷表演,同时开始教学创作,短短小半生,声名成就到达巅峰。走得是一条特别标准化的钢琴家之路。

然而世界上也只有一个肖邦。影响肖邦成长的巴赫呢,就命运逊色太多,活着的时候没出大名。巴赫一辈子也是学习、创作、表演,担任皇亲国戚的音乐官员。

搞古典音乐的,大多数都在这样的成长模式中训练的。他们的时代没有网络,不怎么玩跨界,社会行业有限,没有新鲜别致的人生多项选择。干一行,就干到老,干到去世,成为大师。

但我们这个时代变化了。李云迪少年时代得了肖邦奖出道,天才惊艳,带着小圈子的大通行证,加入艺术家名人行列。一会儿被传有前妻,来自富贵家庭。一会儿主动玩暧昧,跟有名的歌手王力宏闹“断背恋”。出风头出得简直没边了,盖过了他的无数同行不说,还跨界盖过了更多的通俗音乐界大明星。

李云迪、王力宏在2013年春晚上携手弹琴,成了当时娱乐圈一大看点。

不止李云迪,朗朗等等钢琴家也差不多。在我们这个时代,出名了,代言银行,代言名牌手表等等大牌商业产品,开办音乐教育机构,事业渠道多种多样。职业身份也丰富多彩。

这跟历史上的钢琴家生涯,太反差了。很多人对艺术有认知偏差,觉得大师应该每个年代都冒出来几个。期待着有潜质的年轻一代照着模范刻苦用功,成为大师。

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时期,会猛然冒出一大堆大师,群星璀璨,传奇艺术家那么多,经典那么多,多到我们只享用古人的都享用不完。然后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士演绎表演,重复延伸,踩着前人大师的肩膀再进步一点,丰富一点。

古典音乐虽然专业,虽然高大上,但过去的时代艺术形式有限,隔着岁月时空,也很容易被后代人塑造经典。

我们呢,也真不必期待朗朗和李云迪成为历史上的那种大师。如果能成为当然很好,成不了也没什么。就像文学历史上的曹雪芹,几百年出一个,是因缘际会和个人天才叠加综合成就的。

看待人生路线,不必那么刻板

一大批媒体跑去采访李云迪的老师友人,采访古典音乐的专业人士,用各种技术证据分析想证明他业精于勤荒于嬉。李云迪自己也在微博公开道歉,但是吧,哪个大明星道歉不是这样的套路?

李云迪为首尔演奏失误致歉。

如果顺着他的微博往前翻,综艺节目《全员加速中》介绍他是“气质高雅风度翩翩的优质偶像”。李云迪转发说“玩游戏和弹琴其实也有共同之处,就是一定要专注!”他除了弹钢琴得大奖,他还是外貌不错的优质偶像,他也会“专注玩游戏”。但现实中相当一批人,看待人生路线,特别刻板。认为你拿了肖邦奖,你就该闭门勤奋练习,不辜负自己的天赋,然后继续攀登高峰。但要是拿奖的这个人想要过的不是这种人生,又有何不可?

名利早就有了,而且是远超同行的名利,再前进也不过是封神,老了得到一枚标签——某某世界级著名钢琴大师。

有的人觉得他出现失误是在损害自己的艺术生涯,觉得他太分心捞过界,我却觉得包容他的个人选择是社会进步。说不定,他玩着钢琴和娱乐圈,成为超级文化符号,远远超过他的钢琴成就呢?

一流青年钢琴家是他自己奋斗得来的光环和身份,他怎么运用,当然是遵从自己的喜好和渴望。他完全可以道歉了以后,多花点时间练琴,堵上大家批评的嘴,同时继续在娱乐圈玩得风生水起。他也可以不断转移到娱乐圈,直至放弃钢琴。毕竟,他不过才三十多岁,心态也还年轻着。

我作为听众,大可以一边听着别的钢琴家埋头苦练,弹得出神入化,感动我,熏陶我,陪伴我。一边看着李云迪闹出各种话题,心头飘过“喜闻乐见”四个字。

扫描二维码,关注自由谈官方微信

作者

沈嘉柯

沈嘉柯

作家、文化评论家,凤凰网特约评论员。

作者其他网评

自由谈

自由谈

越谈越自由。

下一篇

变味的吉尼斯纪录,洗洗睡吧

“吉尼斯纪录”,曾经的标杆,在中国正在逐渐被娱乐化,有些甚至成为笑柄。吉尼斯纪录不该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和纪录,如今已偏离初衷,不如早早抛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