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与新闻学界何怨何仇?

新闻业界抱怨学界不给力,根源在于自身的无力感,尤其是面对权力之时。因为虚弱,所以想要抱团取暖,所以呼唤共同体。

前两天,人大新闻学院为60周年院庆举办了一场学术论坛。新浪网副总编沈亚川(笔名“石扉客”)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新闻学界的不满,他说新闻学界没有在媒体和记者们受到权力的压力的关键时刻给予声援,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媒体报道操作层面的挑剔。

新闻学界、业界都已经有一些人就此事站出来发言。大体来看,业界大都支持石扉客。而学界的代表性声音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客观研究,而不是支持声援谁,何况有些媒体人自己也不干净。

学界与业界分工不同、职责各异,但客观研究不能排斥道义责任。没有哪门学科比新闻学更离不开实践,没有繁荣的新闻报道,新闻教学与研究只会沦为屠龙术。

石扉客说的并不是新鲜事,他道出了众多一线媒体人一直隐藏于心的声音,我看到不少媒体人朋友转发点赞,借机表达对新闻业界的不满。这种积怨通常只流行于媒体人圈子,不仅不为大众所知,新闻学界甚至也有点不解。如“从媒体走到课堂”的马少华老师所言,他之前“没有意识到媒体朋友们真的会对新闻学界有这样的情感期待和心理期待。而我们在学校、课堂上的人,对新闻业界的艰难处境,也可能隔膜了一些。”这本身就表明我们离“新闻共同体”这个理想有多远。

我认为更根本的问题是,新闻业界为什么如此渴望共同体?这种渴望经常表现在媒体人对法律共同体的羡慕中。“律师一旦有事,各地同行纷纷声援,法律学者开研讨会,记者一出事,却没人说话”。这是许多媒体人的共同想象。媒体人对法律共同体的想象或许存在美化成分,但近年法律界自动自发守望相助的表现确实远超新闻界。如果说新闻共同体还远在天边,法律共同体至少有个雏形了。

新闻业界抱怨学界不给力,根源在于自身的无力感,尤其是面对权力之时。因为虚弱,所以想要抱团取暖,所以呼唤共同体。新闻界和法律界是最经常与权力打交道的两个职业群体,所以他们的共同体意识最强。

一些媒体人可能意识不到,即使学界声援记者又能怎样?在失范的权力面前,他们同样是无力的,学院派本身就受制于行政力量。不过对于落水的人来说,不管稻草有多弱小,他都会拼命抓住。学界应该理解这种心态。新闻业界对学界的期待或许过高了,但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而非自身利益。正因为不论学界和业界在权力面前都是弱者,双方阵营中有新闻理想的人才更应该团结一致。

借用朱学东老师的话说:为媒体获得逼近真相的权利呼吁,在中国不仅是业界也是学界最大的伦理,也是法律应该保障的。其实,如果记者的权利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谁又会指责别人不声援?

权利不是上天恩赐的,有强大的新闻共同体,权利保障才能到位。此次新闻业界与学界的争执,不应变成谁比谁高一等的混战,而是双方应在指明问题后,共同面对现实本身。

作者

西坡

西坡

知名青年作家,时评人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东南亚仍潜伏着排华的魔影

东南亚国家主体民族与华人之间心结仍然存在,往往一个小小的突发摩擦,就可能引发一场大的冲突,乃至新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