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校名题字石挪位有啥好敏感的

总有一些人对涉及政治的细枝末节格外敏感,并据此猜测官场动向。这种做法其本质是一种阴谋论,所编造的“传奇”终究只是一种想象、一种过度解读,不仅缺乏任何事实的支撑,也缺乏基本的常识。

有些事情看似重要,却引不起舆论重视,有些事情不经意间却掀起轩然大波。最近中央党校的一个举动就起到了后面这种效果。

这几天,社交媒体都在议论党校的校名题字石,原来立在校正门外的题字石忽然不见了,只留下一片新翻的泥土,于是一种说法流行开来:题字石被撤除了。

中央党校网站头条文章《夏日校园别样美》让情况变得明朗,这块题字石不是早前传说的被撤除,而是被移到校内的主楼前。回顾此前舆论的热议,很多猜疑显得毫无根据。如果不是党校将题字石挪位,可能没人注意;如果石上的校名不是前领导人所题,更会无人关注。但因为这两个因素,就使一起原本非常普通的事情,而变得敏感起来。

总有一些人对涉及政治的细枝末节格外敏感,并据此猜测官场动向。过去现实政治给中国人形成的思维逻辑是,只有当一个官员“有事”或“将要有事”时,他曾经留下的“墨宝”等痕迹才会被收藏人或单位抹去。所以,在事情未被明朗前,也难怪人们会有此猜想和议论。

当然,这不是说,这种思维就值得肯定。多数时候,抱着这种政治思维去看待人和事,尤其是去判断某类谣言或传言,会出差池。通过点滴信息的碎片进而罗织起一幅完整的传奇拼图,并据此随意发挥、胡乱猜测。这种做法其本质是一种阴谋论,所编造的“传奇”终究只是一种想象、一种过度解读,不仅缺乏任何事实的支撑,也缺乏基本的常识。

持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将政治看成是一场权力斗争,派系斗争。这样的陈旧认识,即便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客观上也会起到搅浑水的负面作用,让不明真相的人对现实产生误解误判,因而是一种需要警惕的偏颇的思维习惯。

舆论此番对石头的过度解读,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很多人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公民意识。当很多人皆以政治、权力为神秘之物,要么顶礼膜拜,要么敬而远之,那么,剩下来的就可能是无端的猜测,浮泛的波澜以及超越事物本身的过度解读。

当然,这种思维习惯并非凭空产生,有一定的传统政治和历史经验“培养”的因素。若要避免类似过度解读的不断发生,除了民众自身增强识别能力、保持平常心之外,根本还在于进一步推动政治透明,通过扩大信息公开来祛政治之魅。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评论“自由谈”微信

作者

萧峰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安倍应盼着参加中国阅兵才对

安倍叫喊的摆脱战后体制,不就是要摆脱战败国地位吗?他应该盼着能去北京参加纪念仪式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