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谈话”不能改变任何历史事实,同时暴露了其战略意图;而不由衷道歉的安倍,同样是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
14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发表了“安倍谈话”,这篇洋洋洒洒的谈话,的确包括了外界所关注的关键词,“道歉”、“侵略”、“殖民统治”等,而且强调,日本国民要摆脱道歉的宿命。但谈话的核心思想,还是在讲日本的共享与未来,战争的责任巧妙地规避掉了,似乎是一位第三者在回顾历史,道歉显得言不由衷。
为了这篇谈话, 安倍组织了一个名为“21世纪构想”的恳谈会,专门起草“安倍谈话”,现在看来这个恳谈会的贡献可能在于,谈话既包含了历任首相,尤其是“村山谈话”的关键词,同时又满足安倍重新讲述历史,规避战争责任的要求。
历史观决定历史,并不是说历史事实可以修改,而是说历史观可以裁剪历史的事实。安倍谈话的基调就是面向未来,讲述日本的贡献,也回顾了日本战前的历史,但是言辞之间感受不到安倍所说的“深切悲痛”、“诚挚哀悼”等情绪。而日本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主体基本被虚化与置换了,“世界应该告别殖民统治”,这样的言辞似乎并不是一个加害国应有的口吻。
安倍的“道歉”之所以显得缺少诚意,根本上还是源于他对现实的看法,尤其是日本所扮演角色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成果,是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日本的战败国地位通过东京审判得以确立。此后,美军主导之下的和平宪法以法律的形式剥夺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权力。安倍想改变的就是这一战败国的地位,修正东京审判的历史观,正因如此,他拐弯抹角地把殖民统治、侵略等行为与日本进行了切割。
重新讲述历史是为现实服务,安倍所关注的是积极和平主义,此前已经进行了多轮的推销,这次“谈话”也暴露出了安倍的真实想法,积极和平主义的目标是让日本“正常”,摆脱战败国的地位,让日本能够积极地介入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事务之中来。
不口否认的是,和平主义在日本国内是主流,但是这种和平主义并不是建立在日本对战争罪行深彻反省的基础上,而是源于日本遭受战争的苦难。比如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以及东京大轰炸等。作为受害者,日本的战争罪行就被掩盖了,就没有必要“反省”、“道歉”,所以,这种和平主义与东亚的和解几乎没有关系。
安倍认为日本已经道过歉了,日本国民不能跌入道歉的宿命,足以看出安倍对道歉是多么地不耐烦。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韩国抗日勇士墓碑前的一跪,遭到了日本网民几乎一边倒的否定,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是一种逃避历史责任的和平,自然难以获得受害国的谅解。
安倍汲汲以求的是日本重新成为亚洲的大国,他讲到战前日本的战略选择,那个时候,日本是亚洲大国,战败之后日本作为亚洲一流强国,尤其是军事强国的道路终结了。吊诡的是,日本脱亚的思维并没有随着战败而终结,冷战扭曲了战后秩序的安排,日本在冷战的大幕背后逃脱了战争责任及其相应的赔偿。这与当年德国的境遇是大不相同的,德国不融入欧洲,不与欧洲和解,就没有出路。没有历史和解,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只能让日本成为东亚的异己力量,也无助于东亚的和平。
“安倍谈话”不能改变任何历史事实,同时暴露了其战略意图;而不由衷道歉的安倍,同样是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0人参与 0评论
作者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专栏作家。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