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主导的TPP正在形成之中,一旦达成相关协议,则会成为国际上管制国有企业的主要规则,对中国的国企也会形成很大挑战。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国企改革基本上是一个国内问题,外界对其的兴趣最多体现为对中国经济改革总体的关切,而国企也鲜少走出国门。
今日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同,国企改革在国际上如今吸引着基于现实利益的兴趣。首先由于国内逐步放开对外资并购的限制,国企也不断成为外资进行股权收购或资产收购的目标。其次,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实施有年,已经颇具规模,动辄在西方国家进行大手笔收购,如中海油2013年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这些大型并购交易都是由国企来进行,在国际上引发很大的关注和忧虑。
对以市场经济作为立国之基的西方国家来说,中国的国有企业给它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惑。一方面,这些国企到海外投资,带来了经济危机后西方社会所亟须的资金和就业机会,而且没有明显违反市场经济的任何商业规则的痕迹。但另一方面,由于国企属于国家所有的天然身份,投资东道国又难免疑神疑鬼,总觉得背后有着政府之手在操纵。
传统的国际经济法框架,无法应对西方所感知的“国企”问题。目前关于国际经济活动的最主要法律体系是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但WTO法律的特点是“所有制中立”,并不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分别对待,只要遵守同一自由贸易规则即可。
但是风云突变可能就在几年之内。一个由美国主导的针对国企的新的规则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一旦达成相关协议,则会成为国际上管制国有企业的主要规则,对中国的国企也会形成很大挑战。目前这套规则主要在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谈判过程中孕育,TPP一旦签订,将会不可避免地向其他自贸协定扩展,甚至最后被纳入WTO规则。
那么这“狼来了”故事会带来什么真正的挑战?TPP谈判的保密程度很高,但根据各种蛛丝马迹,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是有关竞争中立的制度,要求国企在商业考虑基础上运作,在适当例外的情况下,排除一切不正当竞争优势,其范围涉及补贴、税收、监管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措施。第二是关于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有可能新的规则只允许政府进行两头控制,即通过市场选拔的方式,以股东身份选择一个国企内部的最高管理者,给其充分的自主权,并通过每年的财务表现考核来决定是否续聘,政府除此之外不能参与国企的经营决策,也不能干预其人事任命。如果违反这些规则,那么国企就不会被当作商业企业来对待,而是被当作政府部分之一,失去相关商业法律的保护。
目前看来中国国企改革有其自身的章法和步骤,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在中国经济已深入到全球化过程的今天,国企改革考虑到国际上最新规则的发展,已经不可避免。这就需要中国从国际环境考虑,做出积极的应对。
0人参与 0评论
作者
王江雨
凤凰网特约评论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