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滕久明:父亲要我做无名英雄
2015年06月17日 16:17
来源:凤凰历史
作者:滕久明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开国元勋滕代远之子滕久明先生文字实录,采访:安梁,整理:安梁唐智诚 嘉宾简介:滕久明,开国元勋滕代远第三子。解放军总参军训部电教局原局长,大校军衔。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
凤凰历史:信里除了这些硬性的家规之外,有没有比较温情的一些?
滕久明:有批评也有表扬。哪个兄弟做得不妥了,不但父母批评,父亲还要我们兄弟之间互相帮助;谁做得好也要提出表扬,要我们向他学习。比如我们家老四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父亲来信就对我说,你应该向弟弟学习,也要向上级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当时我正在准备入党申请。
他提出来最多的是要为党的事业,要为军队的事业,要为国防事业做贡献,要为人民服务。他在信件、口头还是以后的传记文章里提到的都是“要为人民服务”,这个字眼出现最多、频率最高,他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放中国人民。解放以后,建设新中国仍然是为人民服务,修铁路也是为人民服务。他曾在新中国建立后讲过:鉄路现在是人民的,人民铁路为人民。这是他主管铁路十几年的一个主要指导思想。
尊重自己女儿的人生选择:中断学业自费留学
凤凰历史:您也想过让女儿考军校,跟您一样踏上从军之路吗?
滕久明:我们曾想让她当兵或是上军校,也试探性地征求过她的意见,她都不感兴趣,我们也就算了。女儿原本想学法律,后来却考上了北京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她在工商大学上了三年之后,就考过托福到美国上大学了。当年也有个矛盾:我原想让她在国内完成本科毕业后,再去美国留学,但她不想等到完成学业。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学业后要统一分配,分配到工作单后也不能允许立刻出国。如果你选择中断学业,辍学出国并自费留学,考过托福之后就能出去。这是一个矛盾,最后我也妥协了。
到了美国,她要重上大学,完成学士学位,拿到毕业证书。国内完成的学科课程的分数也可换算成美国课程的学分,没学完的课程也要按美国大学设置的课程修完,拿满学分才能毕业。她拿到学士学位之后,继续攻读研究生。自己上哪个大学、找什么工作,都是她自己选定的。我们不了解美国院校和美国就业安排,当然也提不出更多意见。
凤凰历史:您女儿在国外求学的时候,您跟她也是通过写信来交流吗?
滕久明:1990年时,我家里已上网络了,我们基本上通过E-mail来交流。
凤凰历史:您在E-mail里会跟她说点儿什么呢?她会跟您汇报她的生活吗?
滕久明:她来信经常汇报一些衣食住行和在美国生活的见闻和趣事。我爱人的妹妹在美国定居,我女儿就住在她妹妹家里,离上学的地方不远。我们就跟她说了在亲戚家应该注意什么,从学校回到家里也要帮助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长期离家不在我们身边了,我们也会告诉她和亲戚产生一些矛盾怎么对待。
我爱人在E-mail里跟她交流生活情况,比如遇到什么难处、她的学习与工作有什么进展等等。我们还是希望她能自立,在国内就培养过她独立做一些事情,她在美国打工、做收银员时候都经常和我们在信件里交流,我们也知道了她如何赚钱补贴生活上和学业上的不足。一边打工赚点生活费补贴自己,一边上学,个人生活完全自理,很是辛苦劳累,吃了一些苦头,比如一开始上学听不懂英文讲课、下课后做端盘子、刷碗工作。
不想用自己的理念改造女儿但要女儿不能做危害中国的事情
凤凰历史:您在信里还是像滕老那样写一些希望她为人民服务的话吗?
滕久明:那倒没讲,因为她也大了,明白一些事理。她在景山学校上学时,就有“明事理”的校训。我们就讲你是中国人,不管你将来加入美国籍也好,现在拿绿卡也好,你不能忘记你是中国培养的,你的根在中国,没有国家你出不了国。而且你要教育我那外孙女,她虽然一出生就是美国籍,但要让她从小知道她妈妈的根在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家里要教她学中文。我们其实很想让女儿回国,但她关注国内负面信息的东西多,比如环境恶化、食品不安全,道德价值观的倒退等。她说在美国生活主要对下一代负责。我们就跟她说了,母亲再丑也是你的母亲,你就算加入美国籍,你还是黄皮肤,你的骨子里还是中国人。我们不想完全用我们的理念来要求你,但是你不要忘了自己的祖辈,这是不能逾越的底线。你就算加入美国籍也不能做出危害和破坏中国的事情,这是做人的底线。
虽然不怎么讲“为人民服务”,但我们也讲到你在国外不只是求学、开阔眼界,学一些国外先进的知识,你将来可能还要回来报效祖国。你上大学也好,成长也好,表面上看好像是父母养你,实际上是国家在出这个钱培养你,否则你上不起大学,也没法留学。你现在还没有报效国家,但绝不能做出伤害和有损国家的事情,这个底线我们给她明确了。
父亲教育我们公私要分明,但前些年社会流行“共产党的饭不吃白不吃”简直是败家子逻辑
凤凰历史:您父亲在教育您的时候有没有说过做人的底线,如何对待国家、民族?
滕久明:父亲说过,他经常跟我和其他兄弟讲,不要以干部子女自居,在学校要与工农子弟打成一片,在部队和工作岗位上与工农出身的同志打成一片,学习他们的长处,这个是经常教育和敲打我们的,特别针对我们一些思想上的苗头。有次我那个小弟弟借了200块钱公款到北京出差,约了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一次从中拿出60块钱请大家吃饭。这个事被我父亲知道了,这还了得,动用公款、贪污浪费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我父亲赶快出了钱先把这个漏洞补上了,很严肃地批评了这个事,教训他说,你怎么能干这个事,那是公款,他在公私这方面非常严明的。
父亲告诉我们,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占用的,公家的东西要爱护,首先从自己做起,给我们打下了公私分明的烙印。小时候我上学的中学离家比较远,父亲养病期间从上海买了一辆自行车给我用,因为家里的公用自行车我们是不能随便用的,公用自行车是公务员到外头办事、炊事员采买东西才能用的。我父亲当时有公家配给的公务小轿车,那时按国务院规定,比如双休日父亲带着我们去游玩,是因私用车,这个汽油费都要按每公里5分钱计算,从他工资里扣除的,为此我父亲经常检查司机的汽车私用里程计费账本。他那时候就严格执行这个规定,我们的公私概念都是从他这里学到的。
有一次,我那在铁道兵当兵的小弟弟在昌平那边修地铁,请假回来跟家里父母汇报。谈得比较长了,眼看快到归队时间了,就赶紧跟父母告别了。部队纪律很严的,下午五点收假,没按时回来要受到纪律处分。他眼见赶不回去了,就跟秘书提出来了,秘书也没跟我父亲讲,就把我父亲的专车调出来送了他一趟。这个事情后来被我父亲发现,把秘书狠狠地批了一顿,下个礼拜我弟弟放假回来又把弟弟叫到跟前教训:“你好大的胆子,敢动用我的汽车”。我弟弟本来还想做点解释,看他又发火又拍桌子,就不敢做声,父亲又说,“我的专车是给我办公用的,未经我的同意你根本就不能动,今后不允许你动我的车”。就这一次,我弟弟被批得十分狼狈,记住一辈子。
所以在公私这个问题上,我们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知道公家的东西不是随便动的,不是像现在社会流行的“吃共产党的饭,不吃白不吃”,这都是混蛋逻辑。长此以往,总有一天共产党和国家不是被外敌打垮的,是内部蛀虫整垮的!不用白不用,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公费旅游,公费出国等,这都没有公私的概念,将公私混为一谈,认为公家的都是我的,合理合法地去用。我父辈那个年代的理念不是这样的,跟现在社会流行的这些是有冲突的,我们不随波逐流。
凤凰历史:听您刚才的讲述觉得您父亲就是公私分明,家风非常严明,也严于律己。
滕久明:对,他以身作则,像他工作繁忙紧张疲劳、至血压居高不下,就按医生的建议,托人到香港去买好几百块钱一斤的西洋参,都是从自己的工资里出的钱。有时从南方检查工作带些水果回来,也是从自己工资里出,严禁下级给他送礼。那一代的老干部非常注意这个,经过他们的手都抓过这些贪污分子,他们自己首先得以身示范,身正影子直,在这上面不能有半点含糊。我听说现在有的领导家里咸菜油盐酱醋都是公款报销,这简直是天下奇闻!出了这样的怪现象,主要责任在领导干部不能严以律己,国家已经发给你工资了,也享有很多老百姓没有的待遇,你还不满足,连生活上本应该自已出的钱都不出,岂有此理!这不是官老爷是什么!?坏的社会风气跟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这个党非得自上而下从严治理不可,首先管住上面领导,正风先从上面抓起整治才有明显效果。人民才能服气!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