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流转别成抛向高考考生的“胡萝卜”

假如进校后学生都转到热门专业,那按人头划拨教学经费,冷门院系没学生怎么办,老师吃什么?所以现实操作中,教育部门和学校往往只同意热门转冷门,二本转三本。

高考刚结束,接下来又到了各高校抢夺优秀生源的阶段。今年整体进入一本批次招生的广州大学日前祭出招生“大招”:只要是第一志愿填报广大的考生,不受指标限制,不需参加考试,入学一学期后,就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申请专业的流动和转换专业,按照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的话,“没有任何限制”。(昨日《南方都市报》)

内地高校早已实行校内转专业制度多年。但广大即将推出的流转制,不同于转专业。转专业针对在校学生,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指标限制,必须参加专业考试等,流程复杂;而流转制针对的是高考生。对于志向未定,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一头雾水的准大学生们,广大的专业新政可以说就像一份“大红利”。广大推出此政策,现实出发点是学校由二本升一本后能招到多少学生,恐怕也是压力山大。但大学内部,专业流转制本身能否成为一种常态,普惠于所有高校在校生,而不是因为迫于招生压力才对部分优秀高考考生抛出“胡萝卜”?广大的新尝试或可成为一次讨论的契机。

有调查声称,60%的美国大学生至少换过一次专业,这源于美国本科阶段转专业异常灵活的机制。美国本科阶段注重通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意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本科生从泛不从专,因而也不要求学生在入学前就急着选专业。所有新生都要在文理学院修习物理、政治、历史、经济、数学、化学、哲学、心理学等通识课程,大学四年期间通过广泛选修和跨系选课,不断观察尝试,最迟可到大三才确定专业。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学科,从而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此外,各大学还会专门为专业未定的新生指定指导老师,在选择专业和选择课程方面予以具体指导。

而在国内,高考后就要填报专业,大多数高中生三年学习非常紧张,根本没时间去了解专业信息,而家长们对于高校专业大多也是蒙查查,所谓专业的“好”与“坏”、“冷门”与“热门”,孩子寻求建议,家长主要也是随大流。茫然中用短短数日时间确立下孩子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所学和就业方向,高考填报志愿基本上成了“盲报”。因而,从年轻人的角度,自由流转专业,甚至是高校之间自由转学,应是最符合高校学子切身利益的教学制度。

但目前高校的转专业工作,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高考填报志愿时,热门专业就被考生挤破头。假如进校后学生都转到热门专业,那按人头划拨教学经费,冷门院系没学生怎么办,老师吃什么?所以现实操作中,教育部门和学校往往只同意热门转冷门,二本转三本。去年初有17名研究生从湖南6所高校转入湖南大学,经新闻媒体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就因为是非重点转重点,事有蹊跷。虽湖南大学经调查后对外表示,转学符合规定,但转学、转专业程序缺乏透明,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大,都是妨碍国内高校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和自由转学(专业)制度的障碍。如何在兼顾学子利益和制度公平性之间取得平衡,期待广大的新政策能在实践中给出若干启示。

作者

果冻

果冻

时评人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杜绝招生骗局关键在核实招生信息

面对每一个招生信息(电话、短信、通知书),考生和家长都要到教育部门的官网上、或者到考生所在的学校,仔细核实信息,认真甄别真假,避免掉进“招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