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去除基层年轻公务员的烦恼

如何让充满理想的基层年轻公务员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骄傲,也许是一个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加紧简政放权,使政府职能回归本位。

曾以一篇《博士春节返乡记》引起举国关注的王磊光博士,与一名乡镇公务员进行了一番对话。对话中,这位年轻的基层女公务员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失落感,不但工资低,而且工作累,表示“一定要考到城里去”。

“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500元,还要扣除餐费、报刊费,以及上面按定价摊派下来的各种书籍的费用”,“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管理公共财产等等。晚上睡得最迟,要去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基层公务员关于自己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的抱怨,公众远非头一次与闻。2013年,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通过走访多省,发掘出了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生存状态:他们好不容易闯过了惨烈竞争,还没来得及品尝喜悦,就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症。《瞭望》得出的结论是:基层的很多青年公务员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然而这种“成长的烦恼”似乎并不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缘于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未曾改观,另一方面,则因为在公众那里,公务员职业“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的印象早已固化。关于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人们接受的信息非常庞杂,类似“成长的烦恼”只好姑妄听之了。

其实信息虽然庞杂甚至相互冲突,却并不意味这些信息真实性的丧失。来自公务员工作和生活状况的信息看似矛盾,却可能都是真实的,何以如此?正因为公务员是一个分化的群体,观察者对这个群体必须慎用全称判断。

公务员群体的这种分化,即使是在这位年轻女公务员大为抱怨的乡镇机关,也有充分的证明。就在这位公务员拿着每月不到1500元的工资而且“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同时,“其他人,平均年龄45岁以上,什么事也不做,总在倚老卖老,成天就在那里喝喝茶,上上网,翻翻报纸,或者干脆不来”,“大家的工资也不高,但大多数人有车,成天开车上班,还动不动出去旅游,也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种分化反映了一直困扰基层年轻公务员的两个问题:一是相对而言其生活压力更大,收入却不尽如人意;二是他们承担的工作最多,却普遍缺乏上升通道。从这两个问题出发,给基层公务员加薪就具备了一定的必要性。但加薪过程中如何注重公平却又至关重要,因为如果加薪事实上成为“马太效应”,最需要加薪的年轻公务员反而受惠不多,只能使原来的问题更加复杂。幸运的是,在2014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无疑将摒弃过去公务员系统中的“以官定薪”传统,同时大大拓宽年轻公务员的上升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收入不高、工作辛苦之外,这位基层女公务员对现职业的倦怠还在于其对工作价值的认识,写很多新闻稿和总结“全是官样文章”,“镇除了利益还是利益”,“国家给这个镇拨了十万扶贫款,结果到村里只有七万”,“上面来的各种款项,层层克扣,真正贫困的很少能享受到补助”。尽管这里的陈述并不带有普遍性,但至少可以和其他一些已经曝光的案例相互验证。如何让充满理想的基层年轻公务员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骄傲,也许是一个新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加紧简政放权,使政府职能回归本位。

作者

南都社论

南都社论

南方都市报就重大社会、时政问题发表的社论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三证合一,政府自我革命的新注解

明确给出“三证合一”改革意见的时间表,为解除制约创业创新的制度束缚注入了新动力。在事先监管随着“三证合一”得以优化后,改进事中和事后监管也将随之摆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