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升初”改革就是折腾家长

如果孩子争气,成绩拔尖,等着民校来“掐尖”,说不定现在就已经名花有主。苦就苦了成绩中不溜秋的学生家长,去民办学校,没有把握;等派位,怕派到差校,心有不甘。

今年广州“小升初”政策面临大幅度调整,民校“小升初”笔试遭取缔,改为面试,最终政策至今仍未出台。家长、学校一边焦虑,一边各显神通。小孩更不轻松,一场又一场地赶考,号称最累“小升初”。只有培训机构喜笑颜开。

取缔“小升初”笔试,官方初衷大概是限制民办初中“掠夺”尖子生。“小升初”的生源质量关系到日后中考成绩,历年来公办学校的中考成绩都不如民办学校亮丽。于是,生源质量成了公办学校的借口,领导听多了,觉得有理,所以搞一场“改革”。这是君子之腹的揣测,换成小人之心,那是提高公办学校“条子”的含金量。

对于公办初中,中考成绩事关面子。对于民办初中,中考成绩生死攸关。民校要收学费维持运营,只有中考成绩出色才能吸引家长放弃公办学校的“福利”,自费转投民办学校。又因为中考平均分关系到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害怕招到差生拖后腿,所以对“条子”比较抗拒。

如今取缔笔试,虽然有面试,仅凭声色,不如笔试靠谱。三年后的中考是笔试,不是考脸。如果民办学校盲目招生,那么等着三年后在中考榜上出丑,除非降格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否则只有关门大吉。民办学校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各种竞赛和培训机构手里握有学生的成绩,以前仅供参考的成绩榜单,现在可以卖个大价钱了,难怪许多考试机构打出免收考试费的招牌四处招徕考生。

以前有统一的笔试,家长专心督促孩子把成绩考好,就能上到好学校,考差了也无需抱怨,省去了走歪门邪道的意念。如果孩子争气,成绩拔尖,等着民校来“掐尖”,说不定现在就已经名花有主。苦就苦了成绩中不溜秋的学生家长,去民办学校,没有把握;等派位,怕派到差校,心有不甘。有门路的找门路,没门路的到处找“小升初家长面试攻略”深入研究。现在官方的面试方案都没有出台,网上流传的所谓攻略当然不靠谱。据说面试有可能要家长和学生同场出席,那教育部门就威风大了,难免有厅局级,甚至更大官的家长挨面试。

取缔“小升初”笔试,挡不住民办学校“掐尖”,只是累了家长和孩子。教育改革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物,不仅国外有几十年经验,国内现成的成功经验也不少。无论中外,最合理的安排一句话可以说清,财政供养的公办学校实行学区制,不拿财政拨款的民办学校自由招生。不如此就必然会再被改革掉,为什么不立千秋万代之功?教育资源均衡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调配问题,不要把学子当资源,更不应当折腾家长。 □余以为

作者

余以为

余以为

时评人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彩礼是龌龊的还是高尚的

彩礼扛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扛着保护婚姻的理由,显得很高尚,但往往改变不了利益掠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