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建明:纪念南京大屠杀应强调公民和国家意识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何建明,生于1956年,江苏苏州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12年6月30日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三获鲁迅文学奖、三获正泰杯报告文学奖、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何建明 资料图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何建明先生文字实录,采访整理:唐智诚

嘉宾简介:何建明,生于1956年,江苏苏州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12630日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中三获鲁迅文学奖、三获正泰杯报告文学奖、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童年听过长辈的抗战故事 上中学后知道“南京大屠杀”

凤凰历史:您是江苏人,在您的少年时代,有没有从长辈或者老师口中听说过“南京大屠杀”?

何建明:我的老家距长江不远。从小就听爷爷辈的人讲日本侵略军的事,因为日本人打上海、攻南京的部队主要就是从我们家乡一带的长江口上岸的。我上小学三年级前的那所学校,就是被日本人用炮轰炸后的半边破庙。我的同桌的外公就是在日本人那次轰炸中丧命的。所以一到夏天乘凉时,我爷爷和长辈们经常会讲起“日本人上岸”的事,而且不时会提到谁谁家的谁谁人是被日本人用枪或刀弄死的等等。

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很少听到,大人们给我讲的都是他们亲身的经历。有一出戏叫“沙家浜”,我的家乡就是“沙家浜”、常熟,我爷爷奶奶和大姑姑,他们都是参与抗日的“阿庆”和“阿庆嫂”人物,这些故事从小都非常熟悉。

关于“南京大屠杀”是后来上中学后知道的。而日本侵略军在攻打南京之前打上海、打常熟、打苏州的事我们都知道。我记得距我家很近的一个地方有个小集市,就在长江岸口,据老人们讲,百米长的小街,当年连妓院都有,曾是日本侵略者聚集的地方。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里所听得的故事中,有大半是关于“日本人”。

中国许多复杂问题是因为没写好真实的历史

凤凰历史:是什么原因让您放弃了其他主题的写作,决定写作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

何建明:在我看来,中国现在暴露出的许多复杂问题,包括国民素质的低劣、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真实的历史写下来或者写好,所以现在有些事令人头疼。“南京大屠杀”事件本来是不用任何置疑,但由于我们太不注意这段血溅南京城的历史,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写好它,故而七十多年来,中日之间为此事闹了不少“口水仗”,结果似乎谁也没有说服谁。于是我们中国人民当然不干了,2014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以示纪念那些被日军屠杀的民众。

应当说,我是无意间被“拉到”南京大屠杀事件上的——今年初,我因为在南京正忙着写另一部重要作品采访时,一天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逮住”了,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见我,极其急切地期待我写一写“南京大屠杀”。没人写过?我就根本不信这么个重要的题材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写过。“没有。即使有一些人写过,但都不全面。”朱馆长肯定地说。他是专家,他这么一说,令我的胃口吊了起来:如此重大事件没人写过,这对报告文学作家的我来说,那是绝对不行的。

于是我就立即更换了创作任务,全力进入“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采访、准备和写作。如果一定要说此书为“公祭日”而作,也可以说,但我的内心非常清晰:只要没有人写它、没有人把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写好,我就必须去写。这就是我的全部写作动机和缘故。

[责任编辑:安梁]

标签:南京大屠杀 公民意识 国家意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