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重读甲午之二十五·海上团练打不赢大东沟海战


来源:凤凰网历史

大东沟海战的失败,固然有许多原因可以总结,但根本的一点事,北洋水师终究只是一个披着近代海军外皮的海上版淮军--海上团练。

引言:120年前的今天,甲午战争的关键性战役——大东沟海战爆发。在这次蒸汽时代最著名的海战中,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大败于日本联合舰队,五艘战舰沉没,一时让人大跌眼镜。但再后人念念不忘的海战细节背后,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号称当时中国军队最近代化的北洋水师,本质上与李鸿章的陆军底牌——淮军有太相似,不过是海上与陆上两只团练。这样的军队,与日本发展的真正近代海军作战,大东沟海战自然没有获胜的道理。

布阵迷思背后:北洋水师建军即与近代海军无缘

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排出的阵型是否失误一直是这场海战聚讼不已的焦点之一。

有论者以为1866年的利萨海战对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海军理论产生的巨大影响。北洋水师的基本战术和舰型选择充分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利萨海战经验:横阵、追求火炮的舰首直射以及用冲角撞击。因此海战中北洋水师摆出这一阵型是合乎战术也符合北洋水师战舰特点的。

此说确有道理。但正因为此说成立,反倒体现出北洋水师的建设,离近代化海军尚有相当的距离。

清朝本没有近代海军传统,因此北洋建军,舰船是向西方购买的先进舰船,人员也是派往西方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但甲午战争的对手,日本,也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力发展海军,也同样是向西方购买先进舰船,也派留学生去西方学习近代海军李军和技术。为何同时期的日本海军,却并未同北洋水师一样迷恋所谓利萨经验的横阵、追求火炮的舰首直射以及用冲角撞击战术呢?且不说日本在1880年代后期购买和制造的新舰,就是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早期与北洋水师同时期购进的军舰,也未见有受到横阵直射战术的明显影响。

难道利萨海战的经验英国人完全没有教给日本学生吗?

个中原因,却颇发人深省。

1877年,清廷自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二届毕业生中,选出12人作为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启程赴英留学。就在这一年,北洋水师核心“定远”级铁甲舰的母形之一,德国岸防铁甲舰“萨克森”级首舰“萨克森”号下水;而此前一年,“定远”级的另一母型英国铁甲舰“英弗莱息白”号下水。

1882年,清廷派出第二批海军留学生,就在这一年,与“英弗莱息白”号同为中央炮塔铁甲舰的英国铁甲舰“巨像”号下水,而此前一年,“英弗莱息白”号正式服役。

1886年,清廷派出第三批海军留学生,与此同年,英国海军最后一艘中央炮塔铁甲舰“爱丁堡”号服役。

从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赴英到第三批海军留学生赴英的这不到10年时间,确实正是中央炮塔铁甲舰在英国海军最风光的时代,而中央炮塔铁甲舰的特点,正合适利萨海战经验:横阵,舰首对敌。

北洋水师那浓重的利萨味是怎么来的,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可历史开了个大玩笑。

从1859年第一艘铁甲舰出现到1906年无畏级战列舰出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近代海军经历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而在它们的指导下各种实验性新舰不断被制造出来。但新舰、新技术、新思潮出现后四五年就不免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很不幸的是,中央炮塔铁甲舰正是这一段时间内曾风靡一时但又很快被淘汰的一曲伴奏,却正好撞上了清朝大兴海防的节骨眼,从而变成了北洋水师的主旋律。

但问题是,这段时间虽然技术更新极快,各种奇思妙想惑人眼目,但真正的主旋律还是存在的。从清朝汲汲以求的铁甲舰一项上,却奏的是与北洋水师不同的曲调。

今天我们回顾十八世纪铁甲舰的发展,正可以看出,从英国1871年首舰下水的“蹂躏”级,到1879年完工的“无畏”号(与1906年出现的无畏号战列舰不是一艘),到1882年开工的“海军上将”级,到1886年的“特拉法尔加”级,最后到1889年开工建造的最早的近代战列舰(“前无畏舰”)“君权”级,这是一脉相承的铁甲舰发展的真正主旋律,而它们的基本特点正是两个主炮塔沿舰体中心线分别置于舰艏与舰艉,侧舷安排大量副炮。这样的布局正是适用于纵阵、侧舷对敌以发扬火力战术。换言之,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英国,从没有放弃传统的纵阵战术。

但无论是采购时负责选型的清朝大臣李凤苞、徐建寅,还是后来军舰的使用者,此时正在英国学习的留洋海军学生刘步蟾、林泰曾们,却似乎对同时英国建成和正在开工的这类铁甲舰没有任何兴趣。目光完全盯在利萨经验和中央炮塔铁甲舰上。从作为技术专家的徐建寅对“因弗莱息白”号的称许“式最新、甲最厚、炮最大”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路:新式、厚甲、大炮的炫目光辉晃晕了他们。而海军发展的脉络:对不起,他们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这么专业的问题。

更奇特的是,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的购买,主要来自当时远非海军一流强国的德国,无论是两艘炮塔对角线布置的铁甲舰还是第一送防护巡洋舰“济远”,都是德国人之前未曾有过建造经验的。北洋水师的造舰实则成了德国免费实验海军新技术的试验田。而实验的结果是:德国海军绝不选择定远级的火力布置方式,而问题多多的“济远”实际上是德国船厂掌握穹甲技术的试手产品。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日本海军也一直在计划着采购足以对抗北洋水师“定远”级的铁甲舰。但却一直迟迟未曾购买这一时期的铁甲舰。直到划时代的英国“君权”级前无畏舰成型,日本才赶在甲午战争开战之前,在英国一口气订购了两艘。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海军按准了世界海军发展的脉络,而这,是从1870年起日本海军始终不断派出留英学员,长时间悉心学习什么是近代海军的结果。

[责任编辑:高飏]

标签:甲午 北洋水师 团练 海军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