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引发77事变日军“失踪士兵”结局:缅甸被孙立人击毙


来源:凤凰网历史

1944年10月,第18师团在缅甸孟拱被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彻底击溃,志村菊次郎亦被击毙。至此,这名早在7年前就在北平“失踪”的日寇终于在距事发地点万里之遥的泥泞沼泽中找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四 

   

  下午4时,牟田口派人送信,要求王冷斋和吉星文出城面商,遭到王、吉的拒绝。5时,牟田口又派人送信向宛平县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于当日下午8时前,命令中国军队撤退到永定河西岸,如果逾期,便用大炮攻城。6时5分,日军以猛烈的炮火攻击宛平县城,炸毁了专员公署,炸伤了营长金振中。第29军司令部遂下令前线部队奋力反击,宛平驻军坚守阵地,驻守西苑的何基沣旅奉命从长辛店以北、八宝山以南向日军反攻,双方激战至深夜,何基沣旅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附近的铁路及龙王庙等地。 

  8日晚,29军副军长秦德纯与38师师长张自忠分别在北平、天津同日本特务机关松井太久郎和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进行交涉。晚9时20分,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下达命令:“旅团将兵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附近,准备明天天亮时攻击。” 

  9日凌晨3时,中日双方达成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 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西岸;(3)宛平防务由中国保安队接任,人数约二三百人,定于当日上午9时接防。 

  接到中日双方的停战协定后,河边不按照协定撤退军队,却以监督中国军队是否履行协定为借口,仍将第1联队主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附近,以一部分兵力占据沙岗。9日清晨6时,当王冷斋和吉星文正在执行撤兵协定时,日军背约,下令再轰宛平县城,发射一百余发炮弹。 

  上午7时50分,按照中日双方协定前往宛平接防的中国保安队在卢沟桥附近的大井村受到日军阻击,死伤数人,不能前进。12时20分,中日双方派出的监视撤兵的代表到达现场。日方提出:(1)城内中国军队只留一个小队,其余全部撤到永定河西岸;(2)保安队限定50名,只能携带步枪和30发子弹;(3)为了监视中国军队撤退,由日军旅团长到宛平城内巡视。中方代表同意了前两条要求,拒绝了第3条要求。这样,中国保安队只好派50人前往宛平接防。这时,日军不仅一兵未撤,反而增加兵力,将第1联队第2大队从通州调到丰台。 

  在中国方面一再要求下,日方才同意中国保安队全部进入宛平。由于日方不许保安队携带轻机枪等武器,所以,一部分保安队员只好携带机枪回到北平,这样,实际到达宛平的保安队员已不足200人。尽管如此,中国方面还是同意将宛平驻军全部撤出,退守永定河西岸。此时,日本国内正酝酿出兵计划,关东军已将混成第11旅团调至长城一线,天津日军正纷纷出动。自11日起,日军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附近一带,战事开始扩大到北平周围地区,第29军各部分散在各地英勇抵抗。“七七事变”爆发。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进行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七七事变”的谈话。“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而无意中引发了惊天巨变的传令兵志村菊次郎志村这个“小人物”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七七事变”后不久他便退出现役,被遣送回国,但很快又再次入伍,加入日军第18师团,参与了“南京大屠杀”。1944年10月,第18师团在缅甸孟拱被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彻底击溃,志村菊次郎亦被击毙。至此,这名早在7年前就在北平“失踪”的日寇终于在距事发地点万里之遥的泥泞沼泽中找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日军“士兵失踪”事件制造者之一的一木清直少佐,在1942年8月21日的关岛战役中被美军击毙;而“七七事变”中下达开枪命令的牟田口廉也大佐,也于1945年12月被逮捕,1946年9月被移送至新加坡受审,应了作恶多端必自毙的那句古语。 

  七十多年前引发“七七事变”的所谓日军“士兵失踪”事件,纯粹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而一手制造的阴谋。虽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反抗下被粉碎了但日本极右势力仍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时时刻刻准备粉碎其美化战争的图谋。因为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才能为建设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而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刘祎]

标签:日军 中国 七七事变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