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亲历者谈建国后的武林高手:72年被高手一掌摔倒墙上


来源:凤凰网历史

00
2007年10月,温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也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强,中国功夫不仅受到国人热爱,而且走出国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
2007年10月,温县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也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中[详细]

我已被轻而易举地摔了两次,我一定要看清楚他用的是什么招数,心里当然也没闲着,心说这次一定要防住,一定要防住。

核心提示:我不由分说地要求再来一遍。我已被轻而易举地摔了两次,我一定要看清楚他用的是什么招数,心里当然也没闲着,心说这次一定要防住,一定要防住。但是,想防仅仅是我自己脑子里在想,该防不住还是防不住,那叫防不胜防。当我第三次被重重地撞在墙上之后,我慢慢地站了起来,呆若木鸡。

本文摘自《高手——张志俊解密太极拳》,作者:朱利尧、姚宇整理,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志俊,1946年3月生于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许和村,大专文化,原供职于郑州国棉四厂行政处,现已退休。

1970年时的张志俊,患心脏病、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后经人介绍,开始练太极拳。两年下来,身体状况大为改善,并自认拳脚功夫了得。1972年,第二届河南省武术比赛中,张志俊遭遇陈家沟代表队之太极名师陈照丕,甫一交手,输得一塌糊涂,方知自己皮毛未得。这才有了1973年张志俊六上陈家沟学艺,5月,结识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方知太极拳博大精深,开始正规习练陈式太极拳。1974年2月,张志俊正式拜陈照奎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70年代末,张志俊在河南郑州、信阳、焦作、驻马店等地教拳,80、90年代传艺授徒于深圳、珠海、惠州、重庆、香港、澳门等地,学员万余人,入室弟子100余名。弟子吴方成、刘越、张鹏、张春、澳门李文钦等,参加省、市、全国和国际性武术比赛均创佳绩。80年代中期致力于太极拳拳理、拳技、拳法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武林》、《武魂》、《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及香港、澳门武术杂志上刊载。先后被聘任为信阳市、驻马店市、重庆市、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及总教练、香港、澳门陈式太极拳健身会荣誉会长。

初入太极门

太极拳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就像迷迷糊糊地摸到了一本书,然后我就迷迷糊糊的把这本书就读得差不多了,迷迷糊糊地就练出了一些体会。所以我说我是半路出家,却念了一本真经。

“砰”的一声——我被撞飞在墙上

1972年对中国来说仍然是多事之年,“文化大革命”还没过去。我记得这一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登上了长城,这是件大事,正应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矛盾总要统一的嘛。

我当时是河南省郑州市第四棉纺厂的一个普通工人,全国大乱郑州怎么能独善其身?我所在的单位也是一样了,拉帮结派乌烟瘴气的。本来以前我是我们厂子里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从不和人吵架,因为还没吵就已经动上手了,按说那时候的气氛下我理所当然的应该也是个小将什么的,但是幸运的是在四年前我生了一场大病,身体垮了,因此阴差阳错的就错过了当造反派的“机会”。更幸运的是,因病我结识了“太极拳”,因此,我常说“太极拳”带给了我身体健康,是上天赐给我的幸运,也是改变我这辈子命运的幸运之神。

还是这一年,可能是响应领袖毛泽东“打打太极拳”的号召,太极名家陈照丕带领陈家沟的学生们来郑州参加武术表演比赛。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毫不犹豫地决定去看看,其实从1968年得病开始练拳,到此时差不多已有四年了,平时在公园里和那些练太极的老头老太太们推手,我可以说是罕遇敌手,从来没输过,既然没输过内心当然就很骄傲了。所以去看表演的真实想法还有一层,第一、我不是出身什么武术世家,也不懂什么江湖规矩,只知道自己功夫了得,没有对手。第二、再加上年少气盛,狂妄自大,这就是人不轻狂枉少年嘛,觉得自己是孤独求败那个意思,所以,既然听说来了一个传说中的高手,那就一个心思想去试试了。

在这之前,我多次听说陈照丕的大名,耳朵痒痒,我决计乘他带队来郑州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时机,当面和他见个高低。我自认为功夫了得,如果说陈照丕是绝顶高手的话,只要打败他,我从此就可以在武林树起我的名号了。

我找到陈照丕下榻的宾馆,敲开门,根本不加掩饰,人也没看清,开口就说:“陈老师,我想跟你推推手。”只见一个老头就那么坐着,身穿白布衫,身子也没转过来,轻描淡写地跟他的学生说:“和他推推。”

[责任编辑:蔡信]

标签:太极 武术 中国 张志俊 陈家沟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