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08年汶川大地震哪位领导要求央视24小时直播灾情?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仅十几分钟,刘云山就亲自给中央电视台台长打电话,要求央视进行不间断直播,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在这次报道基础上提出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二十字方针,成为中国媒体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原则。此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成为中国新闻界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准则,这种进步也被海内外各界称道。

几十年间不改基层情怀

从记者到官员,几十年间,刘云山不变的是对百姓、对基层的深厚情感。1986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部长时,为调研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他独自坐火车、乘汽车、搭拖拉机,进农家、住帐篷,与农牧民促膝谈心。他说:和群众在一起,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和群众在一起,本身也是一件快事。

在中央部门履职多年,刘云山仍每年都坚持深入基层,每个省区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看来,亲眼看到的情况,亲身体验的事情,最具说服力。

要求“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针对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官话、套话、大话”现象,刘云山认为“新闻记者应该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说短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他还常写一些“豆腐干”的短文,为的是反对“假长空”的文风。他倡导和推动全国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记者“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

“走转改”活动给新闻宣传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也受到海外同行的好评。不久前,根据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系列报道改编的“中国——在现场”节目在德国连续播出后,德国的编导说,片子让他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尊重”。有德国观众写信说,节目让他们“了解到中国官员关心民众的一面”。

提出“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宣传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宣传工作的特点,刘云山曾说,宣传工作就是坚持重在建设,中宣部实际上是个“建设部”,主要负责精神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这句中国媒体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就出自刘云山。国内外新闻界公认,过去十年中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进步最大。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仅十几分钟,刘云山就亲自给中央电视台台长打电话,要求央视进行不间断直播,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在这次报道基础上提出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二十字方针,成为中国媒体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原则。此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成为中国新闻界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准则,这种进步也被海内外各界称道。

每天上网了解舆情民意

刘云山一直提倡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为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创造条件,同时强调媒体的监督应当是客观真实基础上的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等问题,都因为媒体报道而为公众所了解,进而得到处理,公众利益得到维护。

全球传播事业近年来的最大改变,当推互联网的兴起。对于这个革命性的媒体业态,刘云山始终持开放态度。他说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包容,中国不拒绝任何先进的东西。对互联网首先要大胆积极利用,也要依法管理。如今,他每天都要打开电脑浏览网络,查看最新资讯,了解舆情民意。

文化体制改革的操盘手

文化体制改革是十年来中国宣传文化战线又一项成果卓著的重要工作,刘云山作为分管领导,被誉为这项工作的“操盘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规划了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海外有媒体称,这场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的矛盾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改革,其成效甚至影响到其他领域。

改善文化民生、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刘云山反复强调文化建设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努力降低文化消费门槛。近年来,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让许多偏远地区的群众都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公务之余爱读书常写作

作为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人,刘云山几乎没有节假日,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偶有闲暇,读书是他的最大爱好。在繁忙公务之余,笔耕不辍,经常撰写颇有人文特色的散文、随笔,不少文章受到读者好评。去年出访非洲后写的《文化的非洲》,以文化角度解读非洲,以非洲文化折射中国文化,引起文化界热议。

刘云山和中国文化艺术界、新闻界、理论界的许多名人,都保持着很好的私人友谊,经常交流探讨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他都会为他们送上问候和祝福。

[责任编辑:安梁]

标签:刘云山 汶川 新闻 基层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