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终结》,邓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9月
一、调查
1998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之际,国内某著名网站对一千名曾经当过知青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年龄约在40—50岁之间,职业分布广泛。问卷预设若干问题,均备有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选择回答。
问:您下乡的年龄是:16岁以内(含16岁)?18岁以内(含18岁)?18岁以上?
百分之四十八回答16岁以内,百分之四十一答18岁,其余为18岁以上。
问:您下乡时父母和家庭的态度是:支持?反对?迫不得已?无所谓?
百分之七十一选择迫不得已。反对为百分之二十,支持百分之五,其余无所谓。
问:您在农村(边疆)当一辈子农民:愿意?不愿意?无所谓?
百分之九十八点三回答不愿意。回答愿意仅一人。
问:您认为您当时的生活环境是:极其艰苦?比较艰苦?条件较好?条件很好?
百分之九十的人选择前两项。
问:您当知青期间是否有足够口粮:吃饱?基本够吃?常常挨饿?粮食严重短缺?
百分之六十七选择后两项。
问:您当知青期间吃肉情况:平均每月两次以上(含两次)?每月一次?两月一次?半年一次?一年一次?
选择第一项仅为百分之零点一。两月和半年一次各占百分之四十六和二十七。
问:您认为您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不堪忍受?极其繁重?比较繁重?比较轻松?
百分之八十四选择前两项。认为比较轻松的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二。
问:您对知青生活最不满意的是:住房?生活?劳动?远离父母?没有前途?
百分之九十选择最后一项没有前途。
问:您认为知青生活对您来说意味着:一场苦难?蹉跎岁月?很有必要?青春无悔?
百分之六十一选择第一、二项。回答很有必要占百分之六,青春无悔占百分之二十。
最后一个问题:您回城后是否重返过当知青的农村(边疆)去过?没有?想去还没有成行?不想去?
结果有百分之六十一回答去过。只有百分之十不想去。
(其余略)
二、“金训华”
1969年8月,上海知青金训华在洪水激流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他抢救的国家财产是两根电线杆。金训华牺牲时只有20岁,当时“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号召全国青年向金训华学习,金训华是上山下乡大潮中涌现的第一个知青英雄。后来一句著名口号“国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就此流传开来。
1970年4月,一场森林大火在北大荒完达山麓蔓延开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39团数千知青紧急出动扑灭山火。共有26名男女知青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多数是女生。所有人下乡时间不到一年。
1970年6月3日,女知青张勇为抢救落水羊羔英勇牺牲,年仅19岁。
1970年11月7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35团奉命扑灭草甸荒火,栾英等14名男女知青英勇献身(其中女生13人),年龄最小不满17岁。
1972年秋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发生草原火灾,数千知青手持铁铲、树枝等简陋工具,向着千度高温的火场发起冲锋。扑灭荒火的战斗持续一个月,杜恒昌等60人英勇牺牲。《人民日报》号召全国广大知青向烈士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革命献出一切。
资料显示,1968年以来,全国共有1700万下乡知青,他们中约有300万人被下放到边疆沿海各生产建设兵团或者独立农垦师集体劳动,接受半军事化管理,领取微薄工资,被称为“兵团战士”或者农场知青,以区别于到内地农村插队的下乡知青。
北大荒农场先后接受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下乡知青达100万人,这些兵团知青挥动原始的锄头、铁锹向荒山野地要粮食,冒着零下几十度的风雪严寒战天斗地,要把北大荒建成中国最大的粮仓。然而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陆湿地,短短十几年自然生态急剧恶化,内陆湿地濒临消失。
内蒙建设兵团分布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和戈壁滩上,十几万知青住地窝,吃窝窝头、地瓜面,但是他们依然豪情万丈,“誓叫戈壁变良田”。据统计,仅1969——1972年,该兵团死亡知青247人,其中抢险救灾英勇献身79人,各种劳动事故中不幸死亡141人,两项累计占知青死亡总数百分之九十。
另一支年轻的广东生产建设兵团组建较晚,是全国15支建设兵团(独立农垦师)中的小字辈。但是该兵团却创造了轰动一时的围海造田奇迹。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和农垦职工在浅海垒起石头堤坝,削山填海,叫海滩变良田,让昔日怒涛汹涌的大海长出金灿灿的庄稼来。然而一场黑潮冲毁堤坝,卷走房屋,彻底粉碎了人们的美好梦想。在肆虐的大自然面前,知青高呼口号,手挽手跳下大海,试图筑起一道血肉堤坝,史称“黑潮事件”。据不完全统计,“黑潮事件”中死亡和失踪者多达数百人。
三、“红色流氓”
南下失败给革命敲响警钟,许多人思想混乱,革命意志不坚定,如果不能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坚决打击一切动摇和破坏革命力量的坏人,游击队将毁于一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总部决定发动一场大清洗运动。
大清洗运动摧枯拉朽,反面教员触目惊心。枪毙逃兵的硝烟尚未消散,游击队又发生一起著名的“红色流氓”事件。
其实也称不上什么事件,案情简单得像一滴水,既没有扑朔迷离的过程,也没有迷雾重重的复杂情节。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我依然众口一词,说明那些基本事实没有太大出入。案犯姓蔡,比如老知青康国华就向我明确指出该知青名字叫蔡某某,与“文革”初期一位抢救火车献身的解放军英雄同名。他被确认的主要罪行是在一次公开场合下摸了妇女奶子。
需要说明的是,时至今日,一些金三角土著部落仍然保持以天体为美的原始习俗,男女个个浑然天成,有外人观看也毫不在意。比方我曾经途经一座部落山寨,男女山民全不在意任我拍照,他们的表情像孩子一般天真无邪,弄得我只好暗自惭愧,好像自己思想很肮脏一样。当然别人不穿衣服并不等于可以任意耍流氓。另一种说法是,蔡知青并未直接调戏妇女,他只是向妇女讨奶水来擦枪。我反问道,为什么不用擦枪油擦枪,难道人奶比擦枪油更适合擦枪么?我怀疑这是个经不起推敲的理由。但是人们向我解释说,当地人确有用女人奶水擦刀枪的习俗,他们认为奶水跟人血一样,能使刀刃锋利无比。
总之蔡知青被抓起来,关进土洞里等候判决。据说罪犯态度十分乐观,他坚信自己没有罪,组织上会明察秋毫,所以常常在土洞里大声唱歌。歌声像小鸟一样扑啦啦地穿过瓶颈一样窄小的洞口,一直飞向蓝天白云。
但是一道严厉命令掐断他的歌声。上级下令召开斗争大会,然后执行公开枪毙。他变成小G第二。执行死刑的时候,犯人跪在地上,行刑士兵也是知青。据说当时首长询问下面谁来执行这个光荣任务时,数千双手臂和钢枪一齐举起来,跟树林一样笔直。我眼睛蒙上一片水雾,一串问号跌进没有尽头的黑洞里。其实向上级揭露流氓犯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知青,他出于高度责任感向上级揭露罪犯的犯罪事实。当我找到这个知青时,他已经变成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他拒绝接受我的采访。
一阵轰隆隆的枪声穿越宇宙回响在我的大脑中。蔡知青的鲜血溅起来,一直溅进我的书本里。
作者:
邓贤
编辑:
陶学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