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识
2009年09月23日 11:13新华社《参考资料》 】 【打印共有评论0

因此,在他们看来,“9·11”事件的教训不仅仅是有关损害中国利益的恐怖主义势力的,而且还是有关应对一个单极国家的不对称力量的。此外,一些中国问题理论家早已指出,确认并研发中国的不对称力量是实现地区乃至全球稳定的惟一办法。

对中国而言,发展不对称力量是应付其生在其中的越来越复杂的安全环境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发展不对称力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一种典型的预算选择。中国目前这种专注于技术的社会的好处在于:一个拥有一批杰出的工程师和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在不对称战争中将具有巨大优势,如同美国因拥有大规模的工业基地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具有巨大优势那样。

例如,这种行动将使下述看法失去意义:美国能够像当年的星球大战搞垮苏联那样可以通过核导弹防御计划拖垮中国。中国将能够研制出一种可信的武器系统(或只要简单地拥有200枚左右可穿透这种防御系统所需要的,装有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的导弹。)

北京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研究人员正在从事的一项令人感兴趣的工作是,通过中国计划制订者所谓的能够准确击中易摧毁目标的“杀手锏”及“针灸战”所实施的不对称技术可以让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失去优势。

可列举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研制一种能够同时模拟几百种雷达信号的技术。通过这种办法,它就可以躲过美国的反雷达导弹的打击,而动用反雷达导弹正是美国空中优势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研制这种“混淆者”和其它技术的做法十分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将自己不断增强的创新优势与其国防需求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种技术还可以轻易出口。

新加坡研究员李楠(音)已列举出中国种种不对称的创新举动,有阻止空中进入的技术,网络攻击等。在几乎每一种情况下,发展不对称武器技术的费用远比武器系统本身或其旨在抵消的平台的研制要便宜得多。

当然,中国的战略思想家们明白,在遭到美国的全面猛攻时,这些系统的作用有限。如果发生大规模交火,该国将重新采用毛泽东时代的老办法,在新的“作战空间”发动人民战争。在全球化背景下,就连这种办法也具有崭新的不对称特点。分析家李楠(音)写道:“'非传统作战空间'概念在两个重要方面含有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念。

一是这种作战空间的控制者也许是平民而非军人。其次,这一作战空间可能不那么受作战规则的约束,因此不正式和非常规的色彩更浓。然而,这种新的'全球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也在两个方面不同于过去的人民战争。一是现在的'人民'不是被鼓动起来的农民,他们当中有计算机程序员,有记者,还有金融投机者。其次,过去的人民战争是把敌人诱入自己所熟悉的己方地盘,而新的'人民战争'可以延伸到对方地盘。”

毋庸置疑,今天的全球化遭遇霸权。对北京来说,真正全球化的多边世界能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不仅仅是以松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在遇到冲突时就有可能破裂——的形式,而且通过由技术和网络带动的力量乘数。

北京的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美国的杀伤力比价值4000亿美元的航空母舰更大。这些“刺客之棒”是安全问题北京共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因为北京有志于争夺地盘或霸权(这个问题留给其他人去讨论),而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真正自决的机会。他们保障环境安全,这样一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假如全世界国家都模仿中国的不对称战术,那美国将面临一幅迥然不同的景象。因此,北京共识和老生常谈的“中国威胁论”是不可调和的,除非认为其他任何国家的自决自主都对美国构成威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雷默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