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元”的吸引力
如果你是巴西,智利或者其他国家的总统,如果没有中国,你就根本不会有经济希望。在2003年头11个月,巴西对中国的出口猛增了81%,达到42.3亿美元。1999至2002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额几乎增长了一倍。仅2003年头10个月,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就增长了近30%——这其中还有两个月是“非典”引起的经济呆滞。
2003年,亚洲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50%。中国已经成为拉丁美洲和亚洲商品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该国的增长还支持着钢铁,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全球市场。智利和印度尼西亚这样迥然不同的国家也有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济上对北京的依赖。这不是偶然的。中国知道其经济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当北京宣布它打算出钱加入美洲开发银行时,这既是经济战略,又是外交政策。
此举的意义很明显。首先,这样的联系有助于创造一种全球经济环境:支持中国的增长符合数十亿非中国人的利益。在田里加班加点干活的巴西农民(为满足中国的需要,巴西今年增产了足够的豆类作物,其面积与以色列相当),智利的铜矿工人(国有铜公司Codelco的利润增长有71%源自中国的需求),以及新加坡的软件编程员(2003年出口增长了32%)都得到了同样可以以人民币为单位计算的薪金。
这种局面还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之间建立了日益紧密的联盟。2003年,当美国在墨西哥的贸易谈判破裂的时候,巴西总统卢拉和其他拉丁美洲领导人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给中国,要求它给予支持,以说服美国调整其农业政策。北京答应了,表现出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推动北京共识的重要性的新愿望。
中国在2010年之前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将巩固亚洲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思想家指出,这样的自由贸易区有可能减少对美国作为一个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在亚洲以外,中国的规划者甚至正向非洲挺进。最近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他们宣布希望在今后三年实现非中贸易翻番。
“新道路”的想法在中国关于其自身发展道路的思考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直到现在,有一点才变得明显起来:这条新道路正吸引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一直试图找到新的道路。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马来西亚人一直遵循公平发展模式;韩国人一直实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蓝图。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成功使它具有了独特的显赫地位,对于这一点,中国人自己可能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正如印度社会学家拉姆戈帕尔·阿加瓦拉最近所说:“中国的成功试验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钦佩的。
其他国家应该尊重她并向她学习。”另外,他还说:“中国有时似乎还相信西方的宣传,并将其成功归功于西方的方式。但实际上,中国有自己的道路,值得研究。”鉴于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位印度思想家说出这样的话值得注意。但这两个国家有许多共同点,最突出的就是它们控制国家命运的愿望,这是北京共识智力拼图的最后一块。我接下来就将讨论这个问题。
只说不,只说是
中国正在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非对称超级大国。与拥有大量武器,对其他世界观难以容忍的美国式超级大国不同,正在崛起的中国以自身模式的榜样作用,自身经济地位的影响力和对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主权体系的坚决捍卫为基础。这是一种不寻常的发展,让华盛顿丧失了警惕,直至突然意识到上述情况已经发生。
毕竟,照理来说,自身的发展就够让中国应付的了。但是,眼下,在世界某些地方,中国是比美国更受敬仰的道德典范。而且,就对经济,武器扩散甚至美国军队在各地区的驻扎等全球关键领域的影响力而言,这个国家还想继续扩大自身的战略力量。此外,中国给其他国家传达的信息是一个有关杠杆物理学的简单教训,即发展非对称力量的重要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雷默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