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去向:基于民国大学史的观察
2010年02月03日 19:3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显然,这一切都和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之间还有相当距离。所谓世界一流大学,按一般通行标准大致应是:“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有5个左右的系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即前20名——引者注),我看就可以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26)以此来考察中国大学的现状,目前中国大学只有若干所大学的中国文、史两系可以达到此水平,其他系科还有相当距离;就学者言,一所大学至少必须有三五十位教授跻身世界一线,方称其为世界一流(哈佛大学所有正教授的标准是全球前三名)。而这两点,都是现今我国大陆所有大学未能企及的。就此而言,现今中国大学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中国大学目前的办学质量很难说较当年有所提高(至少是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中国大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那么,中国大学如何改革?目标在哪?如何进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系列问题的求解,需要我们从中外大学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参照标准、取法对象和历史资源。其中,本国大学的办学经验是民国大学;而外国经验,尤其具有参考价值的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历史上,我国大学与前者亦素有渊源)。

三、经验:民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特色

这一问题颇为复杂,我们先从一般的历史经验来看。

就世界文明史看,一国的成长是与其大学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如洪堡大学之于德国、哈佛大学之于美国、东京大学之于日本,都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事实上,如果将各国大学与各国本身的成长做一番比照的话,也颇有意义。在这方面,德国和美国是很有意义的例子。早在十八世纪时,德国文化还显得颇为弱势。在公共场合,德国人多以说法文为荣,而且最好能够说一点拉丁文。其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但苦无良策。据今人观察:“西方现代大学的起点公认为始于1809年创立的柏林大学……在短短时间内,德国这个以往欧洲最落后的民族居然一跃而执欧洲学术文化之牛耳。无论以后德国发生了什么事,没有19世纪德国学人的精神,就没有柏林大学的典范,也没有什么现代大学制度。”(27)“德国大学的历史原本比欧洲其他国家晚200多年,而在19世纪初期,德国在社会发展、经济、政治等方面都落后于英、法等国家,大学也是如此……洪堡1810年按照两条新人文主义的原则建立一所与当时德国大学模式乃至英法大学模式迥异的柏林大学……使德国在几十年内一跃而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学制度和系统的国家。美国那些著名大学在其19世纪后半纪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以洪堡式的德国大学陶铸自己的过程。”(28)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美国人纷纷去德国留学,而且这种留学德国的过程一直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才最后结束。”“美国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留学德国。”(29)直到二战前夕,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仍然遥遥领先于世界。

常导之说:“从多数国家之行政及学校制度中,皆可以发现其所受德法两国之影响,即美与苏俄,亦非例外。苏俄在其建国初期中,颇有一举而摆脱所谓资本主义国家之成法,而另起炉灶之势;惟自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其学制上显然受了外来的影响。英国在世界经济及政治上之势力,远较德法两国为雄厚,但其教育制度,则在所属领地以外,似乎影响他国之处不多。之至于美国制度似乎仅能在我国博得最多之赞美者。”(30)胡适在谈论此一问题时说:“我出世的那一年(1891年),罗氏基金会决定捐出二千万美金来创办芝加哥大学。第一任校长哈波尔(W.R.Harper)担任筹备的事,他周游全国,用当时空前的待遇(年俸七千五百元)选聘第一流人物做各院系的主任教师,美国没有的,他到英国、欧洲去挑。一年之后,而人才齐备了,设备够用了,开学之日,芝加哥大学就被公认为第一流大学”。(31)

在世界大学史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各有千秋,难以一概而论。对此,民国学人已有真切的认知。在蔡元培逐步淡出全国教育行政决策的核心(1928年大学院撤销后)后,中国知识界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型。此前对德国模式(尤其是洪堡大学的经验)、法国模式(尤其是大学区制)的迷信已经逐步淡化,转而开始对美国模式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故此,中国大学的发展,无论是在思想资源、师资训练还是办学经验等方面,都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德等国有极深的渊源(建国后则一度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对民国大学的理解必须在这一基本背景下展开。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何以能在不甚理想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厄,取得如此成就?于今观之,个中原因确乎不少,比如人才储备、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政局、军政界的相对弱势等。然而,内中尤为切要的一点,乃是办学理念和制度设计。其核心的理念,则是“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才教育、文体并重”。这些抽象的理念相应地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主要涵盖了三个层面:大学制度、民政制度和知识共同体制度。其中,对大学制度尤为重视,除包括众所周知的“三会制度”(评议会、校务会、尤其是教授会制度)、学生会制度,其实还另有一些制度,如自主招生制度、破格取才制度、转系转学制度、公费留学制度、高薪养教制度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超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