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猜忌只因多开口 获罪缘非“万言书”
2008年10月26日 10:40凤凰历史综合 】 【打印

10、“罪恶”

7月23日毛发出反击令后,彭德怀有一段笔记:“我写这封信,是在西北小组会议上,一些不便讲的问题,要点式的写给毛主席作参考的,希望主席考虑信中的一些问题。主席竟把问题提到如此十分严重,如此十分尖锐,提到离开现实情况的高度。因此,国内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不仅不能得到解决,在‘左’倾急躁冒进的基础上,再加以猛烈的反右倾机会主义,并把它提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它将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引起更加严重的比例失调会更加严重,甚至引起党内外一段时间内的混乱,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的后果!!”(薄一波,1997:903)

李锐在《庐山会议真面目》中,也抄录了聂、叶两位劝说之后彭的笔记:“他们走后,我内心还是痛苦的。今天的事情,不是任劳任怨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才会有利于人民和党。反右倾机会主义的结果,不会停止‘左’倾,而会更加深‘左'倾危险。我给主席的信,不仅事与愿违,而且起了相反的作用,这将是我的罪恶。”(李锐,1999:209)他还想找毛辩论一次:当前的形势决不是什么一个指头问题,切不可由于他作了检讨,而放松对缺点、错误的纠正。

彭已经意识到意见即使是正确的,也只会给党和人民带来危害。意见不被接受,你说他左,他就要批你的右,其结果自然是左上加左。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庐山会议后,又掀起了1960年的“特大跃进”,中国社会经济雪上加霜。彭写信的动机是想纠正极左,如果反“左” 的信刺激了更加的“左”,这不是“罪恶”是什么?

然而,仅仅彭认罪就能避免或减少“罪恶”了吗?薄、李所引的话应当是引自彭的《庐山笔记》,其中有一段:“其实庐山会议上,左的现象虽然纠正了一些,但浮夸虚报,对群众的强迫命令,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蒙蔽着真相,使一生英明伟大的毛主席也难以洞察。据我看,你这一闷棒打得不适当,不仅在政治上打死一些人,而且(在经济上)会要打出一个大马鞍型。” 9月9日,彭给毛写信认罪受到毛的欢迎后,彭在接完电话后在座位上长久沉默不语,后来缓慢地说:不该给他写这封信。(郑文翰,2000)也许彭同时意识到,他的低头也会将加剧党和国家的危机。认罪不认罪都将可能造成恶果。这就是彭的最大痛苦。

薄一波后来说:“人们或许可以这样想,假如毛主席当时接受彭德怀同志信中的意见,或者对彭德怀同志的信‘参考’、‘参考’就算了;假如彭德怀同志不写这封信,不犯颜直谏,而是缄默不语,情况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可能不会这样曲折,彭德怀本人的命运也自会安然无恙。”(薄一波,1997:903)两种假设都根据不足:延安整风建立了绝对权威之后,毛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刘少奇、贺龙、林彪庐山上都是顺着毛的,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彭大将军以犯颜直谏而留下光辉形象,但由于他的努力当时并没有导致政策调整,所以他的光辉更多是他个人的,他的意义在于他的悲剧。很长一段时间,领导人的价值常常是因为他敢于顶风、敢于抗压,而不是他完成了什么建设性的贡献。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和党的悲剧。

11、彭与毛、刘

薄一波介绍,1961年6月12日,毛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庐山会议以后,我们错就错在不该把关于彭、黄、张、周的决议传达到县以下,应该传达到县为止。一反右,就有一个假象。搞下去,就整出许多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现在看,就犯了错误,把好人、讲老实话的人,整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甚至整成反革命分子。一反右倾,“共产风”又出来了,几个“大办”出来了。(薄一波,1997:1075)

但是,毛对彭积怨甚深,不向“县以下”的公开怎么能达到批倒批臭的目的?庐山会议之前,毛已意识到大跃进的一些问题,但彭信一出,他激情膨湃,要秀才们准备材料,“由我编一本书,例如1955年《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高潮》一书那样,我准备写一篇万言长序,痛驳全世界的反动派。……为此问题要向全世界宣战。”(李锐,1999:393—395)他怎么会担心批彭而强化“共产风”?

毛1961年的认识与刘少奇有关。庐山期间,刘像许多人一样明白彭所说的是大实话,所以曾主张批彭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另外再发一个反"左"的文件。胡乔木回忆,1961年“从广州回来时,在路上我向毛主席说少奇同志会议时曾经想写个反‘左’文件的建议。毛主席听后没有表示什么,只是说:‘啊,有这回事。’后来开工作会议,少奇同志在这件事上对我批评得很厉害。”(胡乔木,1994:16)1969年林彪在“九大”政治报告中,还专门把刘与彭划在一起,也是基于这些事实。

刘少奇批彭确实是积极的,不但在庐山会议上拍过桌子、要和彭 “算总帐”,而且在1962年,彭的意见得到充分证实、刘也在会上承认“信中所说的到的一些具体事情,不少还是符合事实的。”“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主席写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并不算犯错误”时,但他强调:“所有的人都可以平反,惟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王焰,1998:773)理由有四:一,党内有一个小集团,是高饶反党集团主要成员;二,彭和高都有国际背景,“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三,阴谋篡党,背着党中央搞派别活动;四,早不写,晚不写,恰在他率军事代表团出访几个月回来后写,是以为时机已到,利用工作中的缺点向党进攻。刘的讲话表明,是非别有标准,彭的意见肯定是对的,但他这个人却不能放过。为什么?聂荣臻回忆劝说彭认罪时的情形说:我们都提到他的桀骜不驯。剑英同志说:毛泽东同志健在时,你就这样,将来党内谁管得了你。剑英同志说时,都激动得掉泪了。“桀骜不驯”的彭大将军是敢于向毛提意见的人,准备接班的刘少奇怎能不担心几分?毛代刘少奇把话说明了:“我 66岁,你61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恐慌感,对付你,很多同志对此有顾虑。”(李锐,1999:238)

所以,事实越是证明彭的正确,对他的批判就越要上纲。《三国演义》第31回,袁绍出兵打曹操,谋士田丰劝阻无效反被打入囚牢。袁绍兵败后狱吏向田丰报喜:“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但田丰深谙最高领导人的心理:“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矜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袁绍回师后果然即将田丰杀死。彭不是没有文化的人,《三国演义》应当是读过的,但他看得肯定不像毛泽东那样读得细,所以没有记住田丰的话,他以为既然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就可以获得平反,以至于1962年代初还上书“八万言”要求翻案,结果是贺龙受命组成彭德怀专案组,彭永世不得翻身。

相关阅读:

彭德怀:猜忌只因多开口 获罪缘非“万言书”

杨尚昆回忆庐山会议始末

毛岸英不幸遇难 彭德怀站着发呆

不能忘却的纪念:横刀立马“彭大将军”(组图)

彭德怀:新中国后第一个走出中南海的元帅

更多历史内容请点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单世联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