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基辛格揭秘中国为何“奢华”招待“老朋友”


来源:中国网

基辛格说,这种策略使款待之道成为中国外交策略的一个方面,使得来访客人被东道主的奢华、热情、慷慨和沉着冷静所震慑。

核心提示:基辛格说,这种策略使款待之道成为中国外交策略的一个方面,使得来访客人被东道主的奢华、热情、慷慨和沉着冷静所震慑。中国外交官善于利用友情,它使得对方因觉得自己被视为中国的“老朋友”而感到荣幸。而美国的外交是传教士式的,具干涉主义色彩,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周恩来与基辛格,资料图

本文节选自《从两本书看美对华战略分歧》,作者:安德鲁·内森,原载于美国《外交》双月刊7/8月号文章,摘自中国网

基辛格发现美国外交官的惯常做法往往与中国的不同,在他主政的时候这些外交官经常令他沮丧。美国外交家喜欢把问题孤立开来,然后寻求解决办法,中国外交家喜欢将问题融合起来,寻求达成谅解。美国人认为可在某个部分达成意见一致,而另一个部分可以表明分歧。中国人则喜欢把整个气氛定性为热烈或冷淡、友好或紧张,鼓励对方暂时搁置分歧。美国人陷入纠结时,中国人知道该怎样利用时机向对方施压。美国外交重交易,中国外交重心理。

基辛格在书中提到了1958年毛泽东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接待。当时毛泽东身着泳衣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在旁等候的赫鲁晓夫。1971年,基辛格首次会见周恩来时,按照周总理自己的时间安排,只有两个空档共13个小时可用来在基辛格访华期间与之谈判,这就迫使这位美国特使在未能事先就一些具体细节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同意总统访华。

基辛格说,这种策略使款待之道成为中国外交策略的一个方面,使得来访客人被东道主的奢华、热情、慷慨和沉着冷静所震慑。中国外交官善于利用友情,它使得对方因觉得自己被视为中国的“老朋友”而感到荣幸。而美国的外交是传教士式的,具干涉主义色彩,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弗里德伯格在其书中也夸大了中国的实力,不过,他提出的论点不同。

《争夺霸权———亚洲控制权之争》一书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系列“中国威胁论”书籍中最有见地、内容最详实的一本。他的这本书重点讲述中国的战略意图。尽管弗里德伯格认同经典的现实主义逻辑———大国关系的改变必然引发对抗,但他也认为弄明白中国想要什么非常重要。

中国网china.com.cn时间:2011-07-0413:13发表评论>>

同基辛格一样,弗里德伯格把焦点放在中国的意图上。弗里德伯格书中认为,如果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如果中国继续实行一党专制,中美关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张。不过,摩擦不等于冲突。

弗里德伯格的这种观点是以中国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前提的。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个前提不太可能成立,因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存在诸多软肋。即使中国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它也没有指望成为地区霸主,除非美国的实力急剧下滑。

基辛格的新书以一个政策建议作结尾,令人失望的是该建议简短且不准确。他主张建立一个环太平洋共同体,中美及其他相关国家都加入,并参与其和平发展。这个建议的前提是美中冲突必须避免,这是有道理的,但它未将国家利益考虑进去。

弗里德伯格将有关中美共治亚洲的想法斥为绥靖政策。另一方面,他也弃绝另一种观点,即美国出手阻止或破坏中国的崛起,说这太过敌对。第三个选项是,“加强接触”,这是对的,但把希望过多寄于中国决策层的配合意愿,毕竟美国的利益常常与中国的不一致。他建议美国为中国的发展适当设限,维持亚洲地区的势力均衡,使之对美国有利。这就需要美国采取高成本且困难的举措———譬如保持与日本和韩国的联盟,增强与中国邻国的合作关系,继续提升军力。

弗里德伯格对基辛格论点的反驳是有说服力的。在关于核心价值的问题上示弱,将只会强化许多中国人的观点,即美国正在日益衰退,由此使中国人误判美国的决心。正如弗里德伯格在书中所说,“在自由问题上唯唯诺诺,只会让中国领导人胆子更大”。

[责任编辑:蔡信]

标签:基辛格 中国 外交 老朋友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