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习近平:83年中央机关有三人主动下基层 有我和刘源


来源:凤凰网历史

“优闲的生活反而使我烦躁不安,我渴望到基层去,和老百姓在一起。1982年,中央机关有三个人自愿到基层工作,我、翁永西、刘源。”——习近平如是说。

核心提示“优闲的生活反而使我烦躁不安,我渴望到基层去,和老百姓在一起。1982年,中央机关有三个人自愿到基层工作,我、翁永西、刘源。”——习近平如是说。

本文摘自《名人后代大追踪第1卷》,作者:孙小金主编,出版社:中国古籍出版社

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是习仲勋之子。他又一米八几的高大身材,稍胖,圆脸,细长眼,大鼻头,长相酷似其父。可以说,他的命运与其父在政治中的沉浮、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好几个地方都曾留下他生活的踪迹。

幼年时,他在北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9岁以后,他在河南念小学、中学。“文革”期间,由于父亲政治案件的影响,歧视的目光曾像利剑般刺伤过他的心灵。这位由“高干子弟”沦为“黑帮子女”的大个子,不仅没受到家庭的萌福,反而被家庭问题压得喘不过来来,但七年农村插队生活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尽管父亲的政治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久久高悬在儿子的头上,但他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渐改变着周围人狐疑的目光。1973年,下乡插队的习近平担任了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尚属于“黑帮子弟”,怎么会当上这个“官”呢?习近平后来说,大概是人们看重他两点:“能干活,身扛两百斤小麦走十几里山路脸不变色;力气大,全村青壮年谁也摔不倒我。这可是平等竞争,没后门可走。”

尽管人微言轻,他这个“芝麻官”毕竟还算一方之王。习近平也不负众望,为村民作了两件口碑载道的好事,令村民至今感念不忘。这两件事是:一,在村里办了铁业社,以便为村民增加收入;二,带领村民建了沼气池,使村民能够用沼气照明、烧饭。当时梁家河村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化村庄,声闻遐迩,引得邻近的大队啧啧称赞不已。

人去政声留……

“文革”结束后,高等院校恢复招生考试,习近平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清华园随风摇曳的杨柳枝下,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习近平又留下孜孜不倦勤学的身影。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当秘书。当时,习仲勋的“问题”也已得到了解决。

“优闲的生活反而使我烦躁不安,我渴望到基层去,和老百姓在一起。1982年,中央机关有三个人自愿到基层工作,我、翁永西、刘源。”

——习近平如是说。

于是,1982年,习近平主动要求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先是任县委副书记,后来提为书记。

改革的时代,古老的土地上满载苍生的期待,县委副书记,即《无极之路》的主人公刘日心中奔涌着创造的动力,当时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和县长程定怀赞同刘日关于建造荣国府的设想。

“这东西要搞起来是个大包袱。”

“大祸害!有那钱不会盖点活人住的宿舍?”

“不行!”

反对之声如潮涌来,各种非议不绝于耳。一个人可以在平时表现出崇高的品德,却不易表现出才能。一个人大约也只有在遇到非常复杂难弄的事时,他的才能才会变得让我们容易识别。一种携着新见解的思想的力量使习近平越过思前虑后的抉择过程,习近平拍板定案了!

理想和现实吵架了。钱,除了钱,缺乏的还是钱。前期工程付诸实施了,可是中央电视台的38万元突然变卦。刘日说:“要去中央台一趟。”习近平说:“去吧!”面对着拆成“一片废墟”的施工场地,他们无路可退,只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正定县模拟《红楼梦》中的“荣国府”终于建成了!这里面凝聚着习近平的心血,如今正定人都为荣国府骄傲。那里有许许多多同志的辛勤汗水,而一个人,如果能够将他的远见卓识变成很多人的行动,并使很多人都活跃在为自己为他人造福的生存之中,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喜悦!

后来,荣国府这根“火柴”,果然点亮了正定的旅游业。1991年春节,正定县请习近平回去参观,县里的干部们眉飞色舞地告诉这位前任县委书记:“正定靠荣国府发了,旅游收入一年可得一千多万元……”

作为当年的决策者,习近平听了,心里也不禁一阵阵的激动,这就是眼力啊!

[责任编辑:蔡信]

标签:习近平 刘源 中央机关 基层 正定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