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航台湾文化筠园邓丽君
 

【凤凰文化】在台北县的金宝山墓园里,安葬邓丽君的筠园日日轻歌缭绕。每年从世界各地来祭拜的华人络绎不绝,当他们纷纷追忆起那个年代,激情岁月与隔海乡愁,就如倒带的黑白片子,浸透着邓丽君的歌声氤氲。
     在陈可辛的电影《甜蜜蜜》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听到邓丽君的歌声”。外媒也曾经评价:“邓丽君使海峡两岸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即做到了文化上的一统。”而事实上,邓丽君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一个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个全球华人世界的情感共鸣,一个跨越时空的共同体。
     那些喇叭裤、衬衣大翻领以及无线电波中的歌声轻柔的画面,可能永远消失在中国的影像地图上。但是在首批大陆客踏上台湾土地之时,在两岸三地华人将联袂出席奥运赛场之际,所有的回忆,都经由一句“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重新回到那个年代所有华人的脑海中。   

  走进筠园

大陆首发团游客多有台湾情结 有人想看邓丽君墓

    和巫健志一样对台北101大厦感兴趣的还有70岁的周沛林,因为他退休前就从事市政工程设计。“港澳我经常去,一直想去台湾看看。台湾的气候跟广州接近,语言相通,文化相近,这次旅行我感觉很轻松。”他说,除了101大厦,他们最想看的还有邓丽君的墓园。[详细]


筠园探访:70坪墓地只花一元钱

    有意思的是,邓丽君去世后,精明的墓园老板争相邀请将邓丽君的墓地建在自己的墓园,并提供了许多设计方案。在邓丽君择地安葬之前,她的亲人和好友跑了几个墓地,最后选择了金宝山。这块70坪墓地的取得,只花了新台币一元钱。
    据管理人员许先生介绍,邓丽君的这块墓地在几年前价值几百万,现在已上升为几千万元。邓丽君的名气为这块墓园带来了无限的资产和商机。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邓丽君的墓地参观和献花,怀念这个誉满华人世界的情歌歌手。[详细]



网友:想带妈妈去台湾筠园

    马上大陆游客就可以踏上“神秘”的台湾岛旅游了,我突然有种冲动,想带妈妈去台湾看看,不为别的,就只带我妈妈看看筠园就好。
    我妈妈是邓丽君小姐的忠实歌迷,家里邓小姐的唱片不下40张,几乎所有所出的有关邓小姐的书,我妈妈全有,每当妈妈看邓小姐的碟片看到她葬礼的画面时,总会湿了眼眶,对我说:“如果有机会去拜祭她,去筠园看看,那该有多好!”[详细]



邓丽君:在台岛和大陆同时拥两块墓茔的文化名流

    丽君在上海的墓茔安置在沪上西郊青浦区的福寿园,她还有一个特别诗意的学名人间后花园。这里掩葬着众多天下知名的学人,艺者,巧匠,大师,比如章士钊,蔡元培,阮玲玉,周璇,上官云珠,程之等等,还有更多,更多的普普通通的平常凡人。福寿园人间后花园是分为南北两块区域的。邓丽君衣冠冢墓园设于南向。[详细]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台湾邓丽君2

小邓·永远的情人

海外华语圈中习惯将邓丽君称为小邓,以区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之“老邓“。

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是针对进行曲而言的,在直感上是那种软绵绵的东西,适合在被窝里听。

气声/气喘病

有人分析小邓演唱的秘笈是用“气声”,且你搞不清她是什么时候偷偷换气的,且相声演员的调侃,就是上气不接下气中间又要偷偷换气。

甜蜜蜜

黎明和张曼玉的深情演绎,这一切的灵感都来自那么一首曲调简单的歌,但你反复吟唱还真有那么一点甜蜜蜜的感觉。

小城故事

今天在海峡两岸已开放的背景里,“小城故事”可以看作是一张旅游牌,是一首旅游风光歌曲。

红颜薄命

小邓作为一个艺人并未享尽人生幸福,并且还有不少遗憾——如未能回老家看看,未能在世界上拥有最多听众的中国大陆开演唱会,虽然唱遍天下的情歌,但自己的爱情生活还是讳莫如深,如此红颜,仍是薄命,命兮运兮?

月亮代表我的心

应该已有无数歌者唱过这首歌,但这月亮仍是小邓的月亮。

何日君再来

今天的人们怀念小邓,没想到“好花不常开”竟一语成谶,“何日君再来”也就成了永远的悬念。

民歌

小邓本人去日本留学过,已经不是那种纯粹的土族歌手了;也有词曲高手作了不留痕迹的改编,像邓丽君的歌,有很多都是庄奴捉刀的。

录音机

喇叭裤、衬衣大翻领、连衣裙,然后提一录音机招摇过市,让人们的目光随着声音追踪着——这是20年前的一种酷。

  大陆的无线电台:从争议到拥有十亿掌声
台湾邓丽君4
她天生就属于舞台


    邓丽君音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广泛传播是一个特殊的流行音乐传播史的个案,没有使用任何媒体宣传、演出活动、唱片发行等传播行为,主要通过走私、短波电台、磁带复制等方式进行地下传播。中国大陆的受众群体以“多、杂、广、匿”为主要特点。[详细]


    初遇邓丽君,完全是一种恐怖的感受。当时台湾是敌区,台湾台是敌台,偷听敌台是犯罪。即便调台时偶然碰上,也有一种强烈的犯罪感,那声音在感觉中一下子变得巨大无比如同炸雷,好像人民警察正在你的屋后巡逻,而反动敌台的声音将你暴露得一览无遗。
    对内地人来说,那种娇滴滴、软绵绵的声音一点不美,十足一个反动派:她说话的声调,正是反映40年代敌我斗争电影中国民党女特务的声调;而她的歌声,正是女特务和特务头子粘到一起时留声机转出的纸醉金迷的歌声。[详细]


    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却不这么看,第一批接受邓丽君的人,肯定是追逐时髦、对新生事物好奇的年轻人。在“板砖”流行后,又出现了四喇叭立体声录音机,有些情景可以通过当时拍的电影中寻找到,如果来描述一些不三不四的小痞子的时候,一定要穿着花衬衫、喇叭裤、烫头发,拎着四喇叭录音机,里面装着8节大电池,在大街上晃悠。这些年轻人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大都是邓丽君的歌。
    金兆钧回忆说:“当时在北京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北海公园经常办舞会,后来被公安局封了,因为控制不住,人太多了,几万人,全在北海后门的那个山上。听音乐,听完了就跳舞,那时候听的主要就是邓丽君。”[详细]


    内地歌坛一度被摹仿邓丽君的女歌手“控制”着,在这个“摹邓时代”,出现了一大批女歌手,不管她们在演唱上是否像邓丽君,在作品相对匮乏的阶段,也只有去翻唱邓丽君的歌曲。
    “当时对邓丽君我都有了心理障碍。”甚至这种压力曾经让赵莉梦到过邓丽君,赵莉说,在梦里,她问邓丽君:“你为什么唱歌那么好听?有什么秘诀没有?”邓丽君在她的手心里写了一个“吟”字,“我觉得这个字代表了她歌唱的全部”。赵莉说,“我太喜欢唱歌了,可是老让我唱邓丽君的歌,我就受约束了,不快乐了。一首歌可以学来,但是它的感情你是学不来的”。 [详细]


    受邓丽君影响的一代人,和今天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人不同,他们是专一的,深入骨髓的,刻骨铭心的,所以才会久久不能遗忘。在那一代人眼里,邓丽君是最美的,她出现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初,她的歌声在渴望温柔的人们心里,最终在时光荏苒中变成一个也许是夸大的美丽符号和传奇。[详细]


    其实,写邓丽君和政治的关系时,依然给人一种心中澄净的感觉。因为,和大多数涉及政治的人不同,邓丽君从未利用她的政治活动中捞得什么好处,只是一次一次尽着她从心底认为“爱国”所应当尽的义务。邓丽君之于政治,一如她的歌声一样单纯。只是,歌声可以随心而转,而政治,对于单纯的邓丽君来说,带来的只有一次一次的伤害。[详细]

台湾邓丽君5
这是东方人甜美的回眸
 
  “邓丽君现象”背后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心理
【70年代的台湾】
【80年代的大陆】
70年代的台湾经济起飞
70年代的台湾经济起飞
经济起飞期:音乐进入“石器时代”

    1966年,邓丽君随台湾文化工业升级运动,输出至全球每一个有华人的角落。“起飞期后,大众生活安乐起来,开始厌倦哀伤的日本哭调闽南语歌,喜乐的国语民歌小调和国语流行歌曲成为新宠。邓丽君父母是大陆移民,长在上万户南腔北调的国民党老兵聚居的眷村,这些正是拿手好戏。” [详细]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1982年《人民音乐》编辑出版
坊间通俗流行文化已被革了命去

    大陆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里也充斥着太多超重的符号,在其压迫下,人们丧失而后亦遗忘了许多普通的情感,如对大自然的爱;对家园的怀想思念;对亲情与友谊的珍惜;对季节与景物更迭的感喟;对人生之旅的感悟;更不必说已成了禁忌的两性之间的爱情。[详细]

邓丽君的国语传统形象
邓丽君的国语传统形象
腔调和形象:能有效统一台湾族群

    邓丽君的唱法上糅合了那个时代200万客居台湾族群最窝心的三种腔调,加上她的声音、她的样貌,任何一个模仿者再难以替代。据台湾乐评人马世芳回忆,邓丽君的歌迷里,外省移民和他们的第一代占多数。还有“天天吃素,偶尔开个荤”的兵役期男孩。“想来是她的国语传统形象能更有效地统一台湾族群,”梁文道说。 [详细]

小人书摊
小人书摊是一代人的精神开端
世俗文化的解冻和重生

    “邓丽君震撼”带来的移风易俗,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生命的热爱,对心灵自由、个人价值的重新肯定和尊重,自然还有对人际的咬噬争斗而“其乐无穷”的毛式准则的彻底否定,正常人的普通感情的回归。这事实上也贯穿于大陆整个八十年代人文精神清浊消长的历程。[详细]

在水一方歌词
《在水一方》歌词
大众歌词:短、精、情、语句再现

    庄奴总结邓丽君创作团队的成功经验:“很简单,三个字,向钱看,老板为什么付钱我们写什么。在台湾社会,没有钱的文化就等于没文化”。“那年代大众喜欢的歌有四个要素,词短、精湛、写情、有语句再现。罗大佑的歌词太难,老百姓不懂,记不住,只有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喜欢。”[详细]

邓丽君唱宋词2
邓丽君唱宋词:李煜《雨霖铃》
儿女情长是民间最普遍的平民价值

    “铁板铜琶式的“大江东去”之豪唱,在文学史中之占据很小的“量”。绝大部分的词曲小令,都直接来自民间的俗词俚曲,多为脱口而出的即兴之作,歌吟的是最朴素的对生命的欲望与渴求,感悟的是奔来眼底的意象,那是人生中最堪留恋回味的瞬间印象。[详细]

余光中的乡愁
“乡土运动”的代表作《乡愁》
民间“乡土意识”成熟期

    余光中说:“相对于洋腔洋调,我宁可土头土脑,此地所谓土,是指中国感,不是秀逸高雅的古典中国感,而是实实在在的纯纯真真甚至带点稚拙的民间中国感。回归中国有两条大道。一条是退化中国的古典传统,以雅为能事,这条路10年前我已试过,目前不想再走。另一条是发掘中国的江湖传统,也就是尝试做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带点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味道……” [详细]

邓丽君唱宋词2
邓丽君唱宋词:李煜《乌夜啸》
清晰可辨的文化参照

    邓丽君所抒发的朴素真挚的人生感触,来自传统的中国文化伦理。歌中纷纷扬扬的瞬间意象也非常中国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小少离家老大回;还君明珠双泪垂那大抵是万古常新的情感。现代流行音乐的变迁短裂,恰好成全了邓丽君,使她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一个逝去时代的象征。[详细]

  全球华人的耳朵:天下谁人不识君
台湾邓丽君6
香港的“邓丽君热”

    除了国语之外,邓丽君还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日语、法语、马来语、印尼语等外语和台湾(闽南语)、广东(粤语)以及上海、山东等中国地方方言进行会话交流。邓丽君音乐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中心,向全球华人活动区域进行辐射性传播的。有研究者判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各地和美国等华人聚集区域,均可视为邓丽君音乐传播的区域范围。[详细]


    香港人心中有三个著名的歌女形象:周璇、邓丽君、梅艳芳。邓丽君是香港人记忆中国语时代最后的歌女:总是从一个码头到另一个码头;永远在漂泊;永远带着甜蜜笑容,但联想到她的个人身世,你会觉得那笑容里满是凄凉。
    或许正是如此,在电影《甜蜜蜜》中,岸西才会和导演陈可辛一同将邓丽君作为一个时代的背景。“你知道,香港从来不是华人的终点站。几百年来,华人一直在跑来跑去,香港永远是他们的一个码头,一个中转站,而不是停靠的港湾。从前如是,现在亦如是。”[详细]


    1971年到1972年,邓丽君的足迹遍及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华人华侨众多的国家,巡回演唱。
    1971年,黄连振在吉隆坡买下五月花大酒楼,请邓丽君前往为开幕周献唱。就在这时期,邓丽君认识了马来西亚万字票房林水成的侄儿林振发。
    外界曾一度盛传,邓丽君将会嫁入林家。但1973年,邓丽君转向日本发展,林振发忙于新加坡的生意,两人渐渐疏于往来。几年后,30多岁的林振发突然心脏病发,在新加坡去世。两人的尘世情缘从此灰飞烟灭。 [详细]


    有人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统计,痛揭华人乐坛巨星翻唱日文经典歌曲的历史。其中,邓丽君排名第一,张学友次之,张国荣位三,梅艳芳列四。如今,除“歌神”张学友依然活跃以外,邓丽君、张国荣、梅艳芳均已先后作古,显示翻唱日文歌已是遥远的上一世代的故事了。[详细]


台湾邓丽君7
邓丽君在日本
  邓丽君评传


台湾邓丽君8
邓家有女初长成
台湾邓丽君9
绝代风华邓丽君

【1953,出生】
在邓父朋友的建议下,取名邓丽筠,取意美丽的竹子、廉洁。1963年,以一曲《访英台》夺得台湾中华电台的黄梅调歌曲比赛冠军。

【1967,正式签约】
从67年起,14岁的小邓被迫放弃学业,成为一名职业歌星。1967年,她在第一张专辑中录制了伴随一生的《何日君再来》。

【1969,“情报员”身份】
1969年,邓丽君应新加坡总统夫人之邀第一次赴海外演出,就此踏上国际乐坛之路。根据当时台湾当局的规定,一切出国人员必须成为“情报员”才能获准。为了赴新演出,15岁的小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母亲代填了申请。虽然这个身份只是业余性质,没有任何约束性,但是在95年邓逝世不久被披露出来后仍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1974,赴日发展】
1973年,日本唱片公司的星探邀请小邓到日本发展。1974年,她正式进入日本,以一曲《空港》打破日本乐坛多项记录,唱片销量达到70多万张,并打败500多个竞争对手夺得“最佳新人赏”。

【1974,岛国情歌系列】
1974年,香港宝丽金出版了专辑《再见,我的爱人》,所选入的歌曲全部来自日语歌,填上中文歌词后再演唱,编曲、配乐甚至乐队都来自日本。唱片公司从第二张专辑起打出一个正式的品牌——岛国情歌,这个系列一发不可收,以平均每年一张的速度出版。这在华人歌星中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翻唱。

【1972,护照事件】
对于台湾的歌星来说,护照是个敏感问题。在一次东南亚巡回演出中,有一位印尼外交部的高官为帮助邓丽君,送给她一本印尼护照。79年2月,邓丽君因为急于去日本录制新唱片,在赴日时使用了这本护照,结果遭遇到人生旅途中最大的一次挫折,被迫离开日本半年。

【1978,风靡大陆】
1978年,中国大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港台流行歌曲逐渐进入人民生活,其中以邓丽君的歌最为震撼人心,《何日君再来》、《甜蜜蜜》、《小城故事》等由邓丽君演唱的一大批经典歌曲迅速风靡祖国南北。

【1979-83,北美巡回演出】
1979-1983年,邓丽君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举行了三次大型的巡回演唱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奥斯卡颁奖地和拉斯维加斯演出的华人歌星。在国语之外,她还能讲流利的日语和英语,充分显示出语言方面的天赋。

【1983,推出专辑《淡淡幽情》】
1983年,邓丽君推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专辑《淡淡幽情》。这张专辑选自唐诗宋词中的12首名篇,由当时港台两地最有才华的音乐人谱曲,成为当代华语流行歌坛难以逾越的高峰。

【1995,香魂永逝】
1995年5月8日,在哮喘病突发时因为贻误了抢救时机而客死泰国清迈。

台湾邓丽君唱片1 16岁任台湾首部电视剧《晶晶》主唱


台湾邓丽君唱片2
在舞台剧中反串男主角唐伯虎


台湾邓丽君唱片3 宝丽金出品“岛国情歌”系列


台湾邓丽君唱片4 《淡淡幽情》:演绎“宋词”古典意境
策划:彭婷 丛治辰 邓东升
我记忆中的邓丽君
凤凰文化出品

生死事大:5.12震后再观生死

 
 
【“直航台湾文化”系列】
 
 

眷村小品:竹篱笆的春天

 
 

邓丽君:全球华人共同的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