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富士康自杀事件中的示范效应

254

2010.05.25

■  查看往期

 
 

5月25日上午,富士康一名叫做李海的员工跳楼自杀
    对于富士康员工的自杀事件,我们的报道和讨论已经很多,但是却很少有涉及自杀的示范效应这个话题。或许是媒体担心这个问题会限制媒体的报道,或许是担心背上替富士康开脱的骂名。但接连不断的富士康员工走上自杀的道路,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反对媒体进行报道,而是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到底该怎么报道?我们又该报道什么?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示范效应的时候了

如此频繁的跳楼自杀,很多解释已经说不通,必须考虑示范效应了…

频繁的跳楼自杀:20天5起

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24岁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010年5月11日,龙华厂区24岁女工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010年5月14日,富士康一21岁员工坠楼身亡。2010年5月21日,湖北21岁男子南钢从富士康龙华园区的F4栋楼跳楼身亡。2010年5月25日,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此外,富士康表示还制止数十起自杀举动。

 

 很多关于自杀原因的分析都已经说不通

如果说是因为“血汗工厂”、“军事化管理”、“碎片化生存”、“新一代民工脆弱”……那此前为什么没有这么频繁个跳楼自杀?而且,大家都知道,比富士康工作环境差的工厂还多得很,为什么没有发生这么频繁的自杀事件?何况跳楼自杀事件发生到现在,富士康也采取种种措施,包括心理关爱中心,唱歌跳舞,小组负责制等,为什么还是无效?

 

必须正视多起自杀事件背后的示范效应

北京心理危机与研究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她表示,富士康“十连跳”是典型的“模仿自杀”,在学术上也叫做自杀的“聚集效应”,在自杀领域很常见。这种连锁效应,往往发生在青少年聚集的地方。富士康的用工年龄段在18岁至24岁之间,正好和这一条件吻合。

 

相关自由谈

为富士康跳楼事件求解

其实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原因远未清晰,媒体的报道远远不够,我们也不可能提出解决之道,以上所述,不过是可能的路径而已。希望熟悉富士康,熟悉打工生活的网友,能够基于你们的生活经验,冷静理性提出你们的看法。谢谢。[详细]

自杀:富士康不能承受之重

很多人认为责任出在富士康这家企业,但经过我们仔细研究,认为这种看法缺乏依据。我们当然希望家属能够得到更多抚慰(包括经济上的),但理智与情感,必须分开。我们最想说的是:不要用找“替罪羊”的方式来替代踏实的调查和缜密的分析。[详细]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不应该报道

媒体对富士康频繁的频繁跳楼事件可以报道,但是应该注意以下细节。

媒体的报道与分析,是否武断和充满偏见?

对于富士康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近一个月来几乎没有一天没有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南方周末》记者卧底富士康写出的报道算是近期此事最有影响力的报道之一,报道貌似是在说细节寻找原因,实际上充斥了太多的先入为主的情绪化因素,急于同情身处“血汗工厂”年轻人们。同样是报道,出于对死者和事实真相负责的态度,台湾人间杂志一篇题为《不孝儿英伸》的报道用三万多字从各个角度报道了一个阿里山少年的杀人事件,从人物心理到社会背景,文字细腻、面面俱到。我们真的应该认真学习一下。

 

 忙于为自杀者归因,是否会为自杀者找到理由?

对于富士康,不靠谱的评论也是不少。当很多报道用上“富士康N连跳”的题目时,归因于富士康企业本身的倾向就十分明显。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呼吁不要对自杀进行简单的归因,特别是不要归因到一些让人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因素上,不要让人有自杀行为不可避免的印象。而有些评论恰恰就在说,这些年轻人有自杀的勇气却无离开富士康的魄力,并进而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无处可去。这样没有调查匆匆下结论,又怎么会找到背后的原因,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忽视死者亲人的痛苦,是否就放弃了拉住自杀者的最后一根线?

我们一直说媒体的报道是为了引起社会的重视,寻因进而解决问题。但现在的报道大多停留在对跳楼原因的追问和细节描述上,甚至都很少去关注那些自杀者的亲人。美国“自杀学之父”爱德温·史纳曼曾经估计,每一人自杀死亡,至少6个亲友受影响。殊不知如果媒体能够呈现出悲剧后的人性反应的话,那些富士康的年轻人,可能会在有自杀冲动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为自己的亲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会让父母多么伤心和绝望。

 

微博关注

有味yang:【见闻】5月19日中午12时许,深圳富士康公司南门前人行天桥上出现惊人一幕:一位山东籍无臂乐观男子,用脚为富士康员工书写励志字幅,劝告有压力的富士康员工,不要再做跳楼自杀的愚蠢事。字幅上写着“赠:富士康的兄弟姐妹们,生命无价,尽孝应当,人无绝路,和谐靠己”

 

吴钩无语:员工们不要把外资企业尤其是台资企业想成天堂,想成自己发挥创造无限空间,那一定会失望。你只是一个劳动力,资本用金钱购买了你的劳动,你必须做好分内的工作。至于发展,那得看你自己的才情和机遇。如果你这样想了,即使你在富士康,也就不会轻易去跳楼了。

 

五味先生:#富士康员工坠楼#现在,只有一个解释了,那就是从众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暗示。如果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真的是这种情况。我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多从正面来报道,减少对坠楼事件的负面炒作。以此来减轻富士康员工的不良情绪。我们要给富士康的员工,多一点阳光,多一点色彩,多一点希望。

 

热血青年:富士康肯定有问题,但是别把全部责任都归咎于富士康,把富士康作为一个替罪羊,那核心的根本问题就无法发现和解决。

当务之急是“先止血,后治病”

当前最迫切的事是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立即遏制自杀现象的发生,然后给潜在人群以正确的心理疏导。

富士康应该采取的多种应急措施

现在富士康最最需要的是先“止血”,阻断事件的继续蔓延,“诊断”与“治疗”可以慢慢来。如果不及时“止血”,随着情绪的蔓延与轰动效应的扩大,事态将变得难以控制,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杀是会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会效仿。“止血”的方法很多,比如敏感地带24小时巡逻;调整作息时间;将集中居住改分散居住等——应急的方法通常看上去一般比较笨拙,但很有效,止血不需要多么花哨。

 

 我们应该告诉富士康员工怎么面对

我们太过于着急去向上看,希望上面的人能够做出改变。我们总是以救世者的姿态,认为自己是为了千千万人的幸福而努力。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下面的人们的感受,忽视了他们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社会问题,个人情感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去告诉年轻的工人们,使他们懂得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应对。让去他们体会自己亲人的感受,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

 

调查

1.你觉得富士康员工自杀存在示范效应吗?
存在
不存在
说不清
2.你觉得媒体是否还应该继续报道富士康跳楼事件?
应该放开报道
应该,但应注意防止示范效应
不应该继续报道
3.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告诉那些年轻人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为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

   
 

凤凰网评论频道 | 编辑:彭远文 霍默静 郭刚 张恒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