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中国
能建成“橄榄型社会”吗

232

2010.04.21

■  查看往期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求是》发文,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要形成橄榄型的格局——简单来说,就是让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达到中等水平,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都占很少一部分。
    对于这样的社会目标,于建嵘教授认为我们得花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要下判断,还得先看看我们当下的社会情况如何。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为什么要建设橄榄型社会

橄榄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都很少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的社会,相对于金字塔型社会而言,橄榄型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安全。

对于社会来说:橄榄型最稳定

中产阶层在政治上被看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作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化上被看作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一个社会的中间阶层的出现和壮大,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属于中间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

 

 对于民众来说:橄榄型社会更有安全感

在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经济社会资源的分配存在很大问题,贫富分化比较严重,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较激烈,没有庞大的中产阶层作为缓冲带。当学历不再保证工作机会,薪资成长被上升的物价侵蚀成负数,象征稳定的自有住宅成为奢望的空中楼阁,中产阶级抓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开始觉得向下流动,就会成为社会的痛苦。而中产阶级的流失将直接造成社会安全感的流失。

 

因此温家宝总理要求:建设橄榄型社会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文章称,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总理的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互联网上网友的评论如潮,改良社会结构的呼声此起彼伏。早有专家指出,贫富分化造成中国社会的“断裂”。显然,随着公民意识的崛起,如果继续让权力与资本藐视民生与民权,那么随之而来的只能是社会更大的断裂。出路只能是建立橄榄型社会结构,让大多数人过上小康且安稳的生活。

 

它山之石

美国强大的中产阶级

美国人均年收入从3万美元到100万美元的群体都笼罩在中产阶级阶层中,中产阶级占全社会人口的90%。中产阶级不仅是收入概念,更成为文化概念,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强烈共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结构,所以美国即使遭遇石油危机、“9·11”事件乃至总统一时没有选出,社会运转仍一切如常。[详细]

日本的“一亿皆中流”

战后中间阶层不断扩大,90%的人自认为属于“中产阶级”。从而成为保守政治及对国家有效领导的最重要支持力量,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长期繁荣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日本学者描绘中产的政治思想倾向为:他们是现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具有不希望变革的保守心理,虽然对现状有些不满,但安于现状是主要生活倾向。[详细]

建设橄榄型社会,先得面对当前的现实

中国的现状,贫富差距太大,距离橄榄型社会还真的很远。

这是一个断裂的社会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为亚洲最高,贫富差距太大。上层少数人占有了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而下层的人却为着房子、生计和久久不能寻得的安全感“穷忙”着,“房奴”、“蚁族”、“蜗居”、“胶囊公寓”等词汇也成了代表当前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现状的典型词汇。

 

上层是权力与资本的合谋

波士顿咨询公司不久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60%的财富。4月18日,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在红网发帖炮轰房价,称开发商绑架政府哄抬房价,也有人质疑称政府怎可能被绑架。无论是谁绑架了谁,权力和资本的结合早就了当前的上层,他们人数很少,是官员、企业家、成功的金融界人士。

 

下层是被消失的中产

从物质上,“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2009年高涨的房价中可能成了现实。更严重的是,由于这种物质上的紧缚,原本属于中产阶层的理性、稳定、闲适和精神上的富足,也变成了紧张、惶恐、惴惴不安。如果大城市的房价继续保持过去几年的上涨速度,则未来5-8年后,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将被彻底剥离出主力购房人群。白领今天看起来似乎很风光,但明天一失业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中国并没有形成中产阶层。

 

正在向倒“丁”字型社会发展

根据《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上层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最下层为普通职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无职业人员。重庆一城未必足以表征整个中国,但其结论有一定普适性。本该成为“橄榄”的那部分群体,生成了倒丁字型中的一横。加班、柴米油盐,教育、医疗、住房的挤压……原来,一切“白领、金领、中产、精英”等美丽标签,不过是舆论贴牌的误会一场。

 

新“中产阶级”论

鬼今:中国有“中产阶级”吗?

近读费孝通《中国绅士》,发现中国乡村里当年倒是散存着一些疑似“中产阶级”的人群。“绅士”的出现是和“贵族”相对立的,这是疑似“中产阶级”的第一点。“绅士”在朝里当官不是终身制,而是上下流来流去,当官时在城里拿俸禄,去官时到乡下当绅士,有点像公司里的聘任制。特别是在朝官员一旦到期不是靠血缘关系赖着不走这一条,真是让西方人羡慕得发狂。

谢国忠:高房价相当于向中产阶级征税

如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经济增长能有多快,而是如何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高房价相当于对中产阶级征收了不公平的赋税,在多数情况下,它只会让有权势者更富。经济增长更快一点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在通货膨胀时期的低利率,也相当于向储蓄者征税,而受益的是那些借贷的国有企业和投机商。这又相当于主要面对中产阶级收税。

任志强:“中产阶级”正在破坏楼市秩序

为什么国外都有商品房的市场和保障性的政府住房有机结合,而在中国则一团混乱。大约重要的正在于中国分不清什么是中产阶级,于是就无法分清楚什么是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商品房市场、什么是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什么是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性人权问题。于是就会大量的财政支出是向中产阶级倾斜并造成更大的收入分配不公,让限价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起到了扩大收入差别的作用。

如何在未来三十年实现橄榄型的转变

天上不会掉下一个“橄榄球”,于建嵘教授认为我们需要三十年来完成橄榄型转变。但关键是这三十年我们怎么做。

平权:给民众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当前,由于户籍制度、教育机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权利差距,致使社会形成了一个由权力精英、资本精英和知识精英构成的排斥性体制。很多底层民众根本没有向上流动的平等机会。低收入者被“锁定”在底层的现象日益严重,而且这种被“锁定”状态具有代际传递的特征。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穷二代”、“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就是底层被“锁定”的现实例证。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社会政治改革,改写不合理的社会规则,给民众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各个阶层之间的良性社会流动。

 

社保:给民众以安全感

那些月收入过万的白领都不敢说自己是中产,原因在于职业不够稳定、缺乏社会保障,稍有风吹草动即有可能被打回贫困的深渊。所以在打破各种制度藩篱,让更多的人有同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的同时,还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让人能够在这个社会安身立命,又能够对未来有比较确定的预期和判断的环境。让人们的心真正安定下来,有安全感,觉得有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分配:弥合断裂的社会

贫富差距的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它简单也简单。许多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是不小的,但通过个人收入所得税简简单单就解决了。我们也有个人收入所得税,但我们是反向调节,富人的税基本征不来,工薪阶层的税基本一分不能少,就这么调节一下,贫富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肯定是扩大。问题出在哪里?一是很简单的国民收入记录的制度,二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规范的现金管理。所以调整收入分配,还得把这两个方面做好。

 

调查

1.你认为建成橄榄型社会需要多久?
用不了三十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不够
说不清楚
2.你认为自己是中产吗?
不是
说不清楚
3.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用户信息  
月收入  
 
   

看完专题后,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判读。你觉得中国多久才能实现橄榄型的社会呢?

   
 

凤凰网评论频道 | 编辑:霍默静 彭远文 郭刚 张恒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