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胡锦涛于23日至27日对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多伦多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最新报道】【网友评论】

G20峰会   
独家解析   
访加成果   

行程简介

23-25日:访问加拿大

·会见米夏埃尔·让总督和哈珀总理

·会见加其他领导人,接触加各界人士

·有关部门和企业将签署若干合作协议

26-27日:出席G20峰会

6月26日和27日先后举行工作晚餐、全体会议和工作午宴等活动,讨论世界经济形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G20峰会议题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

·全球金融监管改革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G20机制化及未来制度设计

·加强G20各方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

·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新一轮份额改革,兑现匹兹堡峰会承诺

·继续推进金融监管改革

·推动多哈回合谈判

·更多关注发展问题

历次G20首脑峰会

2009年9月G20匹兹堡峰会

G20峰会发表声明,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详细]

2009年9月G20匹兹堡峰会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

G20宣布,将通过各种机制,为世界经济注资1.1万亿美元,其中包括2500亿元的特别提款权。[详细]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

2008年11月G20华盛顿峰会

各国同意采取行动推动放缓的世界经济,分析称这次紧急首脑会议标志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升。[详细]

2008年11月G20华盛顿峰会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胡锦涛在多伦多会见奥巴马 接受访美邀请
  • 胡锦涛会晤菅直人并提中日关系有关建议
  • 胡锦涛分别会见卡梅伦和梅德韦杰夫
  • 胡锦涛出席G20峰会会议并提三点建议
  • 多伦多反G20示威引发冲突 逾500人被捕
  • 峰会联合公报表述各国自决财政赤字监管

这两天G8和G20同时在加拿大召开了,中国是G20之一,不是G8成员,两会有点像世界杯决赛圈子和外围赛,中国经济总量是很大了,但质量还不是很好。

—— 启蒙中国

一份于近日泄露的G20峰会联合声明草案表明,在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上,各国仍没有达成一致。

—— 商界杂志
独家解析
胡锦涛访加背景:中加外交战略大转变

尽管加拿大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西方七大国之一,同时也是白求恩的故乡,但是,中国对加拿大的重视相当有限。如今,中国的思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美国经济的衰退,市场的萎缩,让本来依赖美国市场,向美国出口资源的加拿大遭遇重大的打击,这就迫使加拿大向亚洲市场,尤其是像中国印度那样的国家寻找新的贸易可能性。

能源考量

首先是中国认识到加拿大是资源的超级大国,尤其是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木材和其它矿资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详细]

地缘考量

其次,加拿大本身没有全球战略,但它作为西方大国,也是美国的邻国,做好加拿大的工作,对于化解美国咄咄逼人的对华政策,具有指标性的意义。[详细]

外交考量

再次,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奥巴马的领导下,用明智外交来展现“巧实力”,中国如果不能灵活运用“软实力”,那就会吃大亏。而做好加拿大的工作,无疑可以获取政治经济外交多重利益。[详细]

胡锦涛访加阵容豪华 震撼加拿大

胡锦涛特意选在G20峰会之前访问加拿大,外交礼仪上是对加拿大总理哈珀去年破冰之旅的回访,但实际上北京远远超过这一点,胡锦涛带了数百人的企业家和行政人员共同出访,俨然是一个“中国国家团队”到访加拿大的阵容,许多重大订单会签署,而加拿大最盼望的旅游目的地协定也会具体落实,这样的大阵仗,这样的大礼物,对加拿大无疑会产生震撼。现实而言,中国希望加拿大作为峰会主办国,在议题主导上,不要跟着美国跑,对中国要友好,而在长期目标上,北京显然要大幅度提高中加关系的战略地位,扩大与加方的贸易往来,拓深与加拿大的资源合作。[详细]

加拿大转变对华外交战略

哈珀执政三年 中加关系入冰点

在总理哈珀执政的前三年,内阁中虽然也有主张积极与华交往的声音,但话语权很是弱小。[详细]

哈珀09年访华修补双边关系

哈珀领导的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在过去几年间曾对中国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然而近来,这种态度已经开始出现转变。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加拿大企业被排除在中国的庞大市场之外,造成国内商家不满。[详细]

加拿大转变对华外交战略背后

美国经济的衰退,市场的萎缩,让本来依赖美国市场,向美国出口资源的加拿大遭遇重大的打击,这就迫使加拿大向亚洲市场,尤其是像中国印度那样的国家寻找新的贸易可能性,换句话说,加拿大不再是口号式地谈论重视太平洋思路,而是认真地将太平洋思路与原来依赖美国和欧洲的大西洋思路并举。[详细]

G20峰会: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

6月19日: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19日发表谈话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详细]

6月20日:央行: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20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此次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同时,汇改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详细]

人民币近期难现巨大升幅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前景,陶冬表示这取决于一篮子货币的走向,他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将升值1.5%到2%。有专家预测,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以及国际社会对于此问题的关注,人民币年底前有可能升值2个百分点,而未来12个月则有可能升值近3个百分点,美元兑人民币将达到6.62元。 [详细]

 

逐步升值可能性最高

中国央行料将采取审慎态度,因欧元重挫已经意味着人民币贸易加权指数升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央行可能通过调整人民币每日的中间价,逐日小幅上调汇率水平,直到全球经济情况变得更加明朗。美元/人民币的预估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一年期目标约在6.55-6.50,意味着约升值5%。[详细]

人民币升值3%左右是可承受范围

以我自己的估计来看,我觉得可能从现在到年内升值3%左右,大概是企业和整个中国经济都能够承受的范围,换言之又回到了2005年到2007年的水平。从央行的发言人分析它的原因来看,我们也看到,它是中国以我为主的因应国际、国内形势和金融形势,而做出的一次汇率的形成机制的政策调整。[详细]

 

人民币升值可能刺破房价泡沫

市场原先预期,只有加息才能刺破房价泡沫,是因为加息可以起到双重效应:一重效应是宣布人民币停止贬值,还有一重效应就是回收流动性。中国的利率一直处在负利率阶段,所以,加息一直是市场预期最强烈的动议。但是,央行却选择了人民币先升值的路径,现在来看,对刺破房价泡沫所起的效应是一样的。[详细]

人民币汇率七年“车轮战”
2010年 03年2月 03年9月 04年10月 05年4月 05年7月 06年12月 09年1月
  美强行给中国贴“操纵”标签未果
  2010年1月29日,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要求人民币升值。时隔一个多月,3月12日,奥巴马发表演讲,再次呼吁中国依市场需求调整人民币汇率。美国130名众议员联名抗议中国“操纵汇率”,14位参议员直接提议人民币升值。美国财政部表示会在4月15日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调查结论,至此,这场新一轮的中美汇率之战被推上了“顶峰”。正当国内外都在热议中美争议人民币汇率的最终调查结果之时,突现“峰回路转”。4月3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美国政府将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同时,中国商务部也在多个场合对美国商界释放善意。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关系逐步趋于“缓和”。
G20峰会焦点:IMF投票份额改革

中国欲推动IMF投票改革 兑现匹兹堡峰会承诺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中方期待峰会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前完成新一轮份额改革,兑现匹兹堡峰会承诺。[详细]

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承诺

领导人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提高至少5%以上,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3%的投票权。[详细]

胡舒立:IMF改革与中国角色

在治理结构改革中,份额改革又是核心议题,其难点在于:既要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让至少5%的份额,又要满足从份额高估的国家向份额低估的国家转移,并且要求份额反映各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个“多维度”目标难以实现。今天,中国增加在包括IMF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多边机构内的影响力,已经水到渠成,“挡都挡不住”。[详细]

IMF中G20国家特别提款权表决权
国家 特别提款权(亿美元) 表决权(%) 国家 特别提款权(亿美元) 表决权(%)
美国 371.493 17.09 日本 133.128 6.12
德国 130.082 5.98 英国 107.385 4.94
法国 107.385 4.94 中国 80.901 3.72
意大利 70.555 3.24 沙特阿拉伯 69.855 3.21
加拿大 63.692 2.93 俄罗斯 59.454 2.73
印度 41.582 1.91 澳大利亚 32.364 1.49
墨西哥 31.528 1.45 巴西 30.361 1.40
韩国 29.273 1.35 阿根廷 21.171 0.97
印尼 20.793 0.96 南非 18.685 0.86
土耳其 11.913 0.55 欧元区 不详 不详
名词解释: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SDR)。

历次G20首脑峰会回顾

第一次G20峰会:华盛顿拷问“泡沫”

2008年11月15日,第一次G20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主要议题:讨论金融危机产生原因;评估国际社会应对危机取得的进展;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等。胡锦涛发表讲话,提出四项主张: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鼓励区域金融合作,改善国际货币体系。[详细]

峰会的主要成果:

(1)关于危机根源: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一致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未能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2)支持经济增长:决定采取强力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增长。在保持有助于金融可持续性发展政策架构的同时,利用财政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同意在紧密的宏观经济合作基础上采取广泛而必要的应对政策。

(3)改革金融市场:承诺增强透明性和责任感;增强有效管理,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受到管理或者接受监督;促进金融市场诚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话语权及代表权。

(4)反对保护主义: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反对保护主义至关重要。反对抬高投资或货物及服务贸易新壁垒,反对设置出口新限定或实施有违世贸组织规定的措施来刺激出口。

第二次G20峰会:伦敦诉求“连横”

2009年4月2日,第二次G20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主要议题包括:复苏全球经济,增资IMF,恢复放贷,加强金融监管,反对保护主义,帮助发展中国家。西班牙、荷兰、东盟、非盟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联合国、IMF、世界银行、金融稳定论坛、世贸组织的领导人也应邀参会。[详细]

峰会的主要成果:

(1)恢复经济增长和就业:联手进行财政扩张活动,到2010年底,总额将达5万亿美元。维持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物价稳定。恢复金融系统的正常信贷流,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性,实施贷款复苏及金融行业修复政策。

(2)加强金融监管:确保在各自国家推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建立更加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跨国合作。扩大监管范围,包括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及企业高管薪酬;打击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

(3)巩固国际金融机构:将IMF的可用资金提高两倍,至7500亿美元;支持2500亿美元的最新特别提款权(SDR)配额。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4)反对保护主义和促进全球贸易及投资:重申在华盛顿峰会上所作的承诺,同时表示把这一承诺延长至2010年底。

(5)确保所有经济体公平而持续地复苏:共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信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利用IMF已经同意的出售黄金储备的所得资金,在未来2至3年中为最贫穷国家再提供60亿美元的特惠贷款。

第三次G20峰会:匹兹堡寻找“平衡”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第三次G20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主要议题是:确保国际经济稳定复苏,全球经济再平衡,刺激政策退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限制金融高管薪酬,IMF改革与增资,汇率和储备货币问题。西班牙、荷兰、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组织领导人也应邀参会。[详细]

峰会的主要成果:

(1)G20替代G8: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同意2010年6月在加拿大,及同年11月在韩国再次举行会议。期望之后每年都能举行会议,并且2011年的会议将在法国举行。

(2)继续刺激经济,同时准备退出政策:承诺在长期复苏得到巩固之前,避免过早取消经济刺激措施。与此同时,也将准备各自的退出政策,在时机来临时,以合作和协调的方式退出各自的刺激经济政策。

(3)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承诺一致行动,执行强有力的国际薪酬标准,结束过度风险偏好的行为,完善柜台交易衍生品市场,创造更强有力的工具使得跨国大公司承担其所带来的风险。

(4)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承诺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至少提高5%;决定让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

(5)提升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提高能源市场透明度和市场稳定性;合理调整并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为应对气候变化威胁,承诺推动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

(6)加强对最脆弱国家的支持:重申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历史承诺和各自的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及在格伦伊格尔斯会议上作出的特别是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到2010年及之后的援助承诺。

(7)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上达成一个均衡的协议。

G20及G20峰会的由来

G20的由来

长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都是由发达国家主导。1975年,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六大主要工业国联合组成六国集团,讨论经济和金融问题。第二年,加拿大正式加入,七国集团(简称G7)就此形成。其后,G7每年举行峰会,协调各自经济政策。1997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形成八国集团(简称G8)。但因俄罗斯经济落后,在经济上缺乏话语权,国际经济秩序依然是由G7主导。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G7逐渐意识到,解决全球性经济金融问题,需要新兴经济体共同参与。1999年12月,二十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G20正式成立。除G7成员外,G20还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韩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南非等11个新兴经济体以及澳大利亚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据统计,G20的GDP约占全球GDP的85%,其全球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人口是世界总人口的2/3。

作为一种非正式对话机制,G20的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经济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成立之初,G20以财长和央行行长非正式会议运行,无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会议一年一次,通常与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相衔接。在2008年之前,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影响力和作用有限。

G20峰会的由来

2008年9月,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迫切需要借重新兴经济体的力量摆脱危机。彼时,欧洲还希望趁机取代美国对世界金融的领导地位。同年10月,时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等人,与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会晤,提议召开全球金融峰会。布什允诺在美国总统大选后,尽快主持召开这一峰会。同年11月,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与会各国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国际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G20政治派别图

全部新闻
网友留言
账号 密码 注册
版权声明

凤凰网 资讯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陈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