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军国主义道路而崛起的德日必然发动世界大战
2009年09月08日 21:3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所以,甲午战争期间,三井等一大批财阀纷纷发起组织“报国会”、“报公义会”等,支援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再如,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政府投入了约17亿日元的战费,这笔资金有的直接投资建设军工企业,有的向私人企业发出军事订贷。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军需工业资本家不仅从国家收到了20个亿,而且还从政府领取了大量军事补贴,这样,财阀成了军国主义对外发动战争的支持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出现了一批所谓新兴财阀,他们经营的工业多数与现代战争有关,战争成了他们的主要财源,所以,这些财阀更加好战,政治上积极亲近军部,故称为“亲军财阀”。他们始终支持着日本的战争政策。可见,“以军事目的为出发点,靠战争而繁荣起来,从殖民地谋取利益的这种军事侵略性质,是日本资本主义的最大特色。”

二、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在近代以来走向了全面的腐朽和衰败:政治上长期不统一、经济文化落后,军事上完全失去了抵御外侮的能力。然而,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最广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市场。因此,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地遭受侵略,作为日本的邻国,中国的特点与日本的侵略扩张要求相适应,中国自然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侵略和掠夺的主要对象。

日本在近代崛起之初,便把中国作为侵略的首要目标。随着对华侵略的加深,它还把对中国的侵略视为其“生命线”和“利益线”。早在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发布的“二线说”中就阐述道:“何谓‘主权线’?国家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同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邻近区域是也。”1918年, 山县有朋在提交给寺内内阁的一份建议书中明确强调:“未来我国利权之扩张方向应为中国,帝国与中国之地理位置,国际关系,优于其它各国,向中国扩张国权,增进我国之利益,必然是十分有利的。”1921年5月31日,原敬内阁通过的《对满蒙的政策》中规定:“不仅要确保和有效地利用我国在满蒙的即得特殊地位与利权,而且今后必须进一步努力,获取我国之国防与国民经济生存上所必需的地位和利权。”

日本军国主义在确立和形成其大陆政策的同时,便开始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从近代的1874年侵略台湾起,此后长期不断的以各种形式对中国进行侵略,这与其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对中国的侵略加快了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日本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最后确立。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是推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的基础。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除了进行“地税”改革在农民身上榨取和发放金禄公债外,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对外战争进行掠夺。

其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掠夺的巨大财富则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早在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时,就乘机勒索了40万巨款;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不仅从中国割取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而且还从中国勒索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1891年至1894年四年间财政支出的总和还多。这对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日本正是以中国的赔款为基金,才于1897年实行金本位制的。此外,日本政府还利用战争赔款大肆加强陆海军建设,并掀起了一个新建和扩建企业的热潮。1895年日本工业总产值为5.2亿日元,1904年增长为9.8亿日元。从工业发展的指数看,1894年至1900年增长了近1.4倍。从1894年至1903年, 10年之间日本的资本额增长了2.43倍。正如片山潜所说:“日本的工业,在这时期,由于从中国所取得的战争赔款的关系,而呈现出了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况。”

总之, 甲午战争促进了日本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最后确立。

其次,对华的侵略和掠夺使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虽然也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这一时期又是日本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闯进世界资本主义强国行列的时期。

分析其原因,主要的一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它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它对华的经济侵略和掠夺。这一时期,日本趁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了对华的侵略步伐,在华获得了大量的特殊权益。

如甲午战争后,日本首先以福建省与台湾相连接,利害关系甚大为借口,迫使清政府将福建划为它的势力范围;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由于日本出兵最多,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仅战争赔款一项,日本就获得了4.5亿两白银;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作为战胜国, 根据朴茨茅斯条约的规定,俄国将旅大租界及长春至旅大铁路转让给日本。

同时,日本又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东三省事宜附约十三款”,整个东三省重镇全部“开埠通商”。根据“正约”和“附约”,日本的势力超越了旅大范围,扩展到了南满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为贯彻实施其对华侵略扩张政策,从1906年起,又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置了一系列的侵略机构,如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满铁”等。其中,“满铁”是一个典型的经济侵略机构。

它经营铁路港湾,垄断交通运输,霸占矿山,夺取资源。此外,“满铁”还打着“产业开发”的幌子,采取组织“参与公司”等间接经营的方式,打入东北农工商等各个经济领域,扩大它在东北的经济侵略势力;1914年8月, 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天佑”良机,出兵中国,占领了山东,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15年,日本又以武力为后盾,蛮横地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21条”;等等。

通过上述侵略步骤和途径,日本直接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极大地扩充和霸占了中国这一广大的商品市场,充分地利用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资源,以及剥削和压榨中国人民。从而使这个资源贫乏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小国不断地得到“大输血”,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对华发动侵略战争是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最终途径。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决定日本无法逃脱经济危机的袭击。那么,如何摆脱经济危机?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看,每当经济危机爆发,就会带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   战争   德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