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短短百年,任一个人的目光何其深邃,也不过看透几十年的风云变幻,甚或是泯然众人,只能看顾眼前。相对而言,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展现,则要远远长过这个时限,甚至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知晓其间的成败优劣。

即使我们幸而生为后人,如果仅仅将目光限定在一个时点,也无法看透一个国家的兴衰,甚至如果仅仅将目光限定在一个国家,也不足以理解它是如何走到今天。

故此,我们在讲述60年来中国道路之前,先奉上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道路,以为识者之鉴。

中国道路系列专题:二、大历史视野下的中国道路选择 三、全球化棋盘上的中国经验

 

美国:单级世界中的唯一超级大国

美国之为美国,既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又有其成体系的独特发展道路。整个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国力和地位一路上升,“超级大国”之名由此而来,到世纪末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崛起和发展为超级大国,不仅其结果而且包括其过程 是对20世纪全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其全方位的影响远超过当年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仍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详细】

 

美国地图

美国国会山

美国拥有世界最优越的地缘优势与地理环境

明白如此优越的美国地缘条件后就能明白,为什么早在1895年美国务卿奥尔尼,能够对世界如此发话:今天,美国实际上已经是美洲的主人,它的命令对于在它保护下的人民就是法律……美国的无限资源和它的隔离地位使它成为环境的主宰,使它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或所有的强国都立于不败之地。 【详细】

两次世界大战:不可复制的美国发展契机

公正来说美国彻底甩开欧洲成为世界独霸抹杀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功劳。两次世界大战把占世界经济总量达60%多的欧洲彻底拖垮,无力再与美国抗争,而与此同时,大量资本、科学家、技术人才从欧洲源源不断地转移到美国,这种“战争财”对美国经济傲视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

美国基础教育薄弱 吸纳他国基础教育成果以自强

与欧洲国家以及俄罗斯相比,美国基础教育弱而高等教育强,越到上面越强,在质量上呈倒金字塔。在任何国家,这是难以为继的,但由于有了上述第一点移民的作用,美国高校可以“白拣”别国基础教育的成果,因此移民与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发达的高等教育和优良的学习条件是对优秀人才或准优秀人才的一大吸引力;高智能青年的流入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详细】

 

美国模式对于使传统秩序现代化的社会没有意义

 亨廷顿用一条隽语概括了美国的政治结构之所以独一无二:“不是因为它太年轻,而是因为它太古老。”独立后的美国基本上维持了独立之前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完全适合美国社会,因此,美国的现代化与生俱来,不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来实现。其他国家要走美国之路是行不通的。后发国家需要通过中央集权来推动社会改革,回观发达国家的历史,几乎都在中央集权下完成工业化与政治改革的。【详细】

 
#

自由女神像

#

牛仔

#

华尔街

 
超级大国美国
 
华盛顿
美国首位总统

    霸权像人类一样古老。但是美国当前在全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它形成的飞快速度、涵盖的全球性范围以及使用的方式上,却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既改造了自己也受国际动态的改造:从相对孤立于西半球的国家,变成影响和控制力前所未有地遍及全世界的大国。

 
林肯
美国总统

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美国在海外进行的第一次征服性战争。这场战争使美国的力量深入太平洋,越过夏威夷,到达菲律宾。到十九世纪末,美国的战略家们已在忙着创立主宰两大洋的学说,而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向英国“统治着海洋”的观念提出挑战。

 
血战硫磺岛
太平洋战场

世界政治中的欧洲时代的最后终结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这是第一场真正的全球战争。它在三大洲同时进行,又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进行着激烈的争斗。

 
华尔街
世界金融中心

伴随着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影响的还有美国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模式的吸引力的增长。美国的经济模式强调全球自由贸易和不受约束的竞争。

 
奥巴马
……

当对美国方式的模仿逐渐遍及全世界时,它为美国发挥行使间接的和似乎是经双方同意的霸权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像美国的国内制度一样,这种霸权要有相互交织的机构和程序的复杂结构。创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致意见并使力量和影响的不对称模糊不清。因此美国的地位,是由确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支撑的。

【调查】
1.你认为以下对成就美国霸主地位最重要的是?
  美国的地理环境
  美国的民主制度
  美国的军事力量
  美国的工业基础
2.你认为美国模式最值得的借鉴的是?
  完善的民主制度
  坚持自由市场经济
  兼容性的社会环境
  坚守精英教育理念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到“小英国”

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这种文明给其他文明带来的压迫和痛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多数文明都被迫洗心革面,向它学习,以至于英语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日不落帝国虽已远去,但日不落帝国的遗产仍使我们难以轻易摆脱它的影响。 【详细】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版图

白金汉宫

优越的地理优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石

英国与美国相似,有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对于还不是很发达的交通技术来说,首先可以提供安全。安全是崛起的基本条件。整天的扩军备战自然会把经济拖跨。因此,英国在本土安全的情况可以比较放心的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不是什么新观点。孟德斯鸠就说过岛国更容易维护自身的自由。【详细】

生态缓解:奴隶贸易与殖民地经济对英国的贡献

英国从新大陆(美洲)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英国从海外殖民地中得到的“生态缓解”,要比“原始积累”更为重要。因此,“原始积累”对英国工业化的资本形式的数量贡献不大的事实,并不能否定海外殖民地对英国工业化的关键作用。【详细】

第一次工业革命:轻工业反哺重工业

发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以轻工业反哺重工业。而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利用其首先产生工业革命的优势轻易的就完成了轻工业对重工业的反哺。并且建立了相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非常完善的重工业,从此无论英国的国力如何变化,英国人始终没有脱离“世界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行列。而对于英国以外的国家而言,工业化道路相比之下就艰辛了许多。【详细】

 

英国兴衰的启示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原生文化”

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1870年以后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成为二流国家。英国文化保守中蕴含着创新,创新中体现着保守,它是一种兼容并蓄的综合性文化。【详细】

 
#

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

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

落日余晖

 
经济危机 英国人万事忧
 
生活开销
英国人忧心五事一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变得焦虑。有研究甚至说,英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焦虑”的国家。这不仅是人们的感觉,是有调查数据支持的现象。

 
能源价格
英国人忧心五事二

一项由专门致力于解决人们心理忧虑问题的慈善组织ReallyWorried所作的调查显示,英国人平均每人每天有2.25小时的时间是在发愁、担忧,这一数值较上年增加了30分钟。换句话说,平均每个英国人一辈子用在发愁上的时间就高达六年半。

 
个人健康
英国人忧心五事三

在经济危机的阴霾笼罩下,是否能保住自己的饭碗也成了让英国人担心的一件大事。2007年,所谓的“工作稳定度”(job security)并没能成为最令英国人担心的25件大事之一,而如今它却超过“犯法活动”一跃成为位列第七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支出花费
英国人忧心五事四

查人员指出,对生活忧虑程度的加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性生活质量都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有五分之一接受调查者表示,借酒消愁是他们化解烦恼的主要办法。与上年相比,这一比例突升了50%。

 
个人债务
英国人忧心五事五

英 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协会成员菲利浦•霍德森说,人们必须警觉这种“慢性忧虑”带来的副作用。他说:“担心是导致抑郁忧虑和其他忧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双重困难的表现,即我们既身处困境又无力解决这种困境。”就2008年度而言,最让英国人忧虑的五件事分别是:生活开销、能源价格、个人健康、支出与花费以及个人债务。

 
 
 

二战战败国德国、日本偃武修文 创造30年经济奇迹

二战使德国、日本满目疮痍:城市遍布瓦砾,交通陷入瘫痪,经济濒于崩溃,人民啼饥号寒。然而随着冷战的到来,德国、日本这两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同时也是冷战最前沿的国家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而德、日两国也改弦更张的放弃战前错误战略,埋头发展经济。两国借着战前积累的管理国家、企业甚至军队的经验与人才,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经济奇迹。两国分别世界第二、三大经济实体。【详细】

 

威廉二世

广岛废墟

选择军国主义道路德、日 一战前唯二崛起的后进国家

公正来说,在一战爆发前唯二两个通过自身的改革以及努力成功升级成功的国家是德国与日本。其中日本的升级更具代表性,毕竟日本是唯一一个通过自身改革以及战争掠夺成功进入“列强”行列的非欧美国家,也是在一战前唯一击败过欧美列强的非欧美国家。而德、日都选择了军国主义。【详细】

走军国主义道路而崛起的德日必然发动世界大战

德、日两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两国虽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这必然导致两国经济结构的畸形。两国只能向外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以获得海外销售市场。然而世界版图已被其它列强瓜分完毕,两国要向外扩张经济势力,就只好依靠“军事力量上的垄断权”,即战争。【详细】

二战后德日重塑国家 注意民生发展经济

从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经济相对衰落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德日在迅速恢复经济的基础上,奋力追赶,与美国在总体上的差距不断缩小,仅次于美国,并且在有些方面已超过了美国,在此期间的1966年,西德GNP超过英法两国,位于美国之后;1968年,日本超过法国和西德,跃居第二位。【详细】

 

战后德日重新崛起启示:人力资本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战后德日的迅速重新崛起表明:高素质的拥有政府、军队、企业管理经验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及一个国家其物质财富可以失去,但人的因素或人力资本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民主化改革这样的外部导入性制度创新,需要与具体的国家的国情、民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契合才能成功;而正确的、前瞻性的外交政策及政治精英的强国意识是一国发展的生命线,对小国和弱国更是如此。 【详细】

 
#

二战结束 两国一片废墟

#

战后柏林街头

#

战后东京夜景

 
相同的战败国 不同的认识
 
日军暴行
侵华战争

    以受害国中国为例,总计在1937一45年的八年中,中国有2100万人被日军打死打伤,1000余万被残害致死,930余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德军集中营
二战暴行

仅以受侵国苏联一国为例,德军攻入苏联后,实行残忍的“焦土政策”。德国法西斯摧毁了苏联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庄、3万多座工厂,物质损失达6790亿卢布。

 
德国认罪
惊天一跪

战后以来,德国的绝大多数政治家特别是总统、总理等政界要人,对二战性质的认识是明确的,不但坦率承认侵略战争性质和纳粹德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且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频频道歉、真诚谢罪。

 
日本狡辩
参拜战犯

而战后的日本政要,包括天皇、多数首相和大批阁僚在内,他们不仅奉行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的“三不主义”,而且时刻图谋为侵略战争翻案。近十年来,已有10多位阁僚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和罪行。

 
和平来临
两国认识迥异

在反省当年侵略罪行的态度上,两国差异极大。德国政府真诚认罪,并将历史罪行如实写入教科书,以教育下一代。此外,德国政府还向大屠杀幸存者支付了大笔赔款。与德国政府相比,日本政府的反省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它不仅一再否认侵略历史,而且还不断篡改历史教科书,用歪曲历史欺骗后人。更为让人气愤的是,最近几年,日本政要频繁参拜供奉着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招致亚洲很多国家的不满。

 
 
 

从超级大国苏联到经历“痛苦与失落”十年的俄罗斯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俄罗斯呈现极为混乱的政治局面。当时,大约有30%的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时代的生活,要求恢复社会主义制度。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则强烈希望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社会。共产主义信仰的丧失、对资本主义实质认识的不明确、对前苏联的全盘否定、西方各种思想和思潮的涌入,在俄罗斯人民中造成极大的混乱。 【详细】

 

苏联阅兵

克里姆林宫落日

斯大林模式:苏联强大与衰落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阵营的兴起、发展和衰落从始至终都伴随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作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在苏联的强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斯大林模式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详细】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

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充满动荡的历史上一个少有的、非常“稳定”、祥和的时代。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繁荣的时代,隐含了种种危机,积累了无数矛盾,勃列日涅夫却视而不见拒绝改革,使这些矛盾与危机在八十年代末期总爆发,最终导致苏联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不到十年时间分崩离析。【详细】

积重难返 苏联从全面对抗到全球收缩直至崩溃

苏联始终不能摆脱其内在的根本缺陷即高度集权的高度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和经济活动的低效率长期得不到解决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迅速膨胀,但是在长时期内无法解决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俄罗斯)崛起的中断和失败。这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悲剧,也是俄罗斯历史的悲剧。【详细】

 

苏联模式失败启示:开放与经济市场化是和平发展的保证

从前苏联崛起失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开放和竞争是和平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保证和平发展的两个轮子;无论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一旦走上争夺世界霸权挑战国际体系的道路,就很难再回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来。因此,和平发展是个广泛而多层次的概念,并不是与狭义的战争崛起相对应的和平发展,而是指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国际体系。【详细】

 
#

社会主义苏联

#

戈尔巴乔夫

#

今日俄罗斯 列宁也落魄

 
俄罗斯评选 斯大林排名第一
 
斯大林
社会主义领袖

    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在红场周边入口处,却活跃着五、六个“列宁”和“斯大林”,甚至“沙皇”,他们身着前领导人的经典服装,摆出经典动作造型兜揽生意,只要花上一百卢布,游客就可以和“列宁”、“斯大林”们一起合影留念。

 
彼得大帝
俄罗斯之魂

俄国家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名为“俄罗斯之名”的历史人物评选,评选俄罗斯民族历史英雄。由于目前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列宁位居前列,该活动在俄社会中引起巨大争议,因为在许多人们意识当中比这两位更重要的历史人物却排名靠后。

 
列宁
苏维埃缔造者

引发争议的是,目前两名前苏联时期的领导人位居前列。斯大林以15万6000票位居第一位,而列宁以9万票位居第三位。

 
叶卡捷琳娜
伟大的女皇

位居第二位的是俄历史上著名的演员和诗人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以及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都没能进入前三位。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之父

这样的结果令许多人感到不可理解,众多社会人士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了不满,认为其他“入围者”中有许多人物的功绩远远超过斯大林和列宁,“这次评选并不能反映俄罗斯民众对历史人物的真实看法。”俄罗斯历史学院副校长弗拉基米尔·拉夫罗夫表示,出现这样的结果表明,我们国家对历史的统一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国家和媒体缺少对待历史人物的统一态度。

 
 
 

拉美国家: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到"21世纪社会主义"

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采取对外资企业及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的政策,实行“举外债促发展”的战略。拉美的外债总额从1970年的270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2310亿美元。拉美大国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近几年来,拉美一些国家左派开始上台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危害,并希望采取一些“左”倾的政策和新的发展模式化解矛盾。【详细】

 

智利独裁者 皮诺切特

委内瑞拉总统 查韦斯

拉美:上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兴起

80年代初,拉美国家脆弱的经济受国际形势不利变化的冲击,都陷入了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进口替代”内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积弊充分暴露。在拉美一度盛行的“依附理论”,特别是发展主义陷入了困境。发展主义在拉美影响削弱,为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详细】

21世纪初拉美贫困人口超2亿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受反思

正是由于90年代拉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忽略分配中的公平与公正原则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拉美不少国家从90年代末开始对其经济和社会政策进行反思,许多政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强烈要求政府摈弃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让所有国民从中获益。【详细】

南橘北枳:拉美经济停滞的制度、文化与历史原因

南、北美的自然条件差别并不大,南美的自然资源比北美更为富庶。可由于不同殖民者带入的文化差异,加上政治和法律制度“基因”的不同,导致拉美与北美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以及整个社会体制的历史演变路径上发生了差异,其各自的经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由此来看,拉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有着客观的文化、历史、传统和制度原因。【详细】

 

拉美模式的启示: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分配公平与公正

经济改革应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拉美各个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拉美各个国家在加强市场化、私有化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被削弱。结果城市失业不断上升、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贫困人口增加造成社会矛盾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详细】

 
#

拉美独立之父 圣马丁雕像

#

拉美地图

#

狂热的拉美球迷

 
拉丁美洲有英雄崇拜的传统
 
圣马丁
历史上无双的灵魂

    开始时,民主是被开国英雄的马蹄所大步践踏的,这些开国英雄一一成为国家元首。他们是改革者,可是这些改革者深信进步只有透过铁腕控制才能获得,他们认为,拉美社会不够成熟,必须等到社会成熟之后,才能谈民主,这是当时的现实。

 
玻利瓦尔
南美解放领袖

上层为地主身兼军事首领,而军事首领又成为党派的领袖。这样的农业结构使得我们无法迈向现代化,使我们陷入政治元首的父权思想控制。

 
庇隆夫人
阿根廷“女英雄”

改革派和保守派不同之处仅止于:究竟该利用父权意志去施展权力来改革,或是不改革,改革者满脑子乌托邦的概念,只欠缺实践的工具,但是乌托邦制造了大规模的恐怖:也就是暴政打着乌托邦的名号,而福祉往往变成痛苦。

 
切格瓦拉
南美革命领袖

由于国家缺乏政治标竿,于是参照家庭的运作模式:我们需要一位老师、一个慈父,他了解家庭的需要以及照顾的方式,他知道何时该仁慈,何时该严厉惩罚。父亲掌握的绝对权力是不能授权的,子民应当领受他的教导直到成年。

 
查韦斯
拉美新“英雄”

很令人好奇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伊始,充满科技奇迹的时代,我们依旧信仰着英雄天启式的救赎;仍相信公民权是由政府授予,而民主是可以屏弃的。联合国在拉丁美洲做过关于民主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同意总统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约束,经济发展比民主更为重要,并且不反对为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可以牺牲民主,接受专制政权,这个调查结果实在令人沮丧。

 

印加帝国遗址

拉丁美洲原住民 印第安人

拉美独立之父 圣马丁

二战后南美一度繁荣

拉美巴黎 布宜诺斯艾利斯

里约热内卢

拉美贫民窟

 

韩国崛起:政府主导、以大型公司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体

韩国经济起飞始于60年代初期,尔后3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自196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为7.1%,列世界各国之首。然细究韩国经济奇迹会发现60年代开始,韩国就确立官方主导型经济体制,在政策上明确扶植财阀企业,为他们在金融、税收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便利;同时,美国的经济援助,也给他们提供了支持。 【详细】

 

日据时期的汉城

今天的首尔

财团究竟有多重要?没有财团就没有韩国经济奇迹

韩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和迅速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其大企业财阀。韩国学者林炳润曾指出:“财团就是韩国经济之全部的比喻,并非夸大其辞。由于财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如此巨大,故可以说,没有对财团的理解,就不能理解韩国的经济。”【详细】

韩国财阀经济弊端在97金融危机中全面爆发

韩国对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实行中出现的弊端,未能加以纠正,导致大批企业破产。过去几十年里韩国实行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用政策手段扶植成长了几十个超大型企业集团,90年代后,大企业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模式,出现了不少问题,到1997年问题集中爆发。【详细】

财阀问题积重难返 韩国经济转型速度缓慢

改变财团经济的特征,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卢武铉曾下定决心改革大财团,但随后却认识到不仅不宜改革,而且还应更多地发挥其作用。财团经济的转变需要很多条件,如打破政企之间的深入联系,改革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专业化经营,集中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创新水平等,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才有可能达到,仅五到十年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详细】

 

韩国启示: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不可取

韩国财阀模式的没落及其改革,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韩国财阀经济模式的一些特征,除家族一统天下外,其基本的弊病,中国的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韩国财阀经济模式孕育了韩国经济的重大隐患,使韩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打击远远大于其他“四小龙”国家和地区。如何规避韩国财阀所走的老路,正是中国各级政府领导人和企业决策者所要考虑和深思的问题。【详细】

 
#

韩国奇迹首功之臣 朴正熙

#

金大中与金正日

#

政商勾结在韩国已成常态

 
现代丑闻揭开韩国财团经济痼疾
 
韩国现代
公司标志

    郑梦久非法政治献金案只是韩国“政商抱合”的冰山一角。问题可以追溯到朴正熙执政时期,政府的家长制作风迫使企业必须通过“进贡”的方式来获取发展机会。

 
韩国三星
公司标志

郑梦久非法政治献金只是近年来韩国一系列财团丑闻之一。现代集团本身卷入丑闻不是第一次。经过多年反腐败运动和政治改革之后,上世纪60-90年代军政府统治时期的遗留物———政府和大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影响今天韩国政治经济体系。

 
韩国大宇
公司标志

由于政府和企业界的密切关系,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存在着有意或者无意的疏漏。尤其是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实行了极为宽松的借贷政策。许多大财团持续使用债务杠杆来扩充企业规模,却无视担负的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

 
韩国LG
公司标志

轰轰烈烈的反复斗争不仅未能消灭政治献金的传统,反而给政治献金提供了新的土壤,只是手段越来越隐蔽,但数目依然惊人。如郑梦久丑闻被郑氏与2002年总统选举有关,总统卢武铉可能不得不向国民低头。

 
社会乱象
财团经济得不偿失

财团暴露出来的问题以成为韩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但消灭财团经济又不切实际,财团已经控制韩国的经济生活。现在惟一的出路或许是增加财团经营活动的透明度。虽然韩国的政府官员仍然愿意将企业财团视为韩国经济奇迹的基石,但是这些庞大的财团长久以来由于跟政治人物和官僚的暧昧关系以及本身落后的企业制度,已经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批评。

 
 
 

蒙古:国家在“休克疗法”中休克

20世纪90年代,蒙古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政治上由原来的共产党执政变为多党执政和议会制,经济则以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经过尽30年改革,蒙古已经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然而“灯塔”内,贫富悬殊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着。现在蒙古的经济命脉基本掌握在少数寡头手中。蒙古国内贫富差距正迅速扩大,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3,三人之中就有一人赤贫。蒙古真正休克了。【详细】

 

蒙古独立之父 乔巴山

布什访问蒙古

1990年:经济自由与土地私有成为蒙古改革主旋律

在1990年以前,蒙古如同很多东欧国家那样,这个国家的经济同莫斯科紧密挂钩。90年代中期,蒙古开始进行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即经济自由化与土地私有。其结果是1988年蒙古粮食还能自给自足,少量出口;经过了90年代的政治经济改革之后蒙古已经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详细】

蒙古 激进改革导致国家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在复杂系统中,局部的“优化”如果从整体看来未必是优化,甚至最后能够带来整体的崩溃。蒙古在90年代中期进行的改革就是典型的局部优化进而破坏整个系统的典型。第一产业破产,失业人口出现,第一产业萎缩,第二产业破产,失业人口涌入城市而造成了过度城市化,进而引发社会动荡。【详细】

陷入盲目经济改革泥沼的蒙古在全球化时代的阵痛

蒙古国因议会选举引发的抗议骚乱令世界重新审视这个国家转型的得与失。由于货币发行速度较快,公共部门工资增幅惊人,食品和燃料进口价格不断增加,导致蒙古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15.1%,仅面包的价格在4月份就增长了50%,而55磅一包的面粉价格翻了两倍。此外,报告还将约21%的蒙古人列为“闲人”,意思是他们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工作。【详细】

 

蒙古启示:工业化完成前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与自杀无异

由社会主义政体向西方式议会制民主政体急速转型和政局的突变,对蒙古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致使蒙古的社会、政治生活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混乱状态中。对西方“文明”、“人权”与价值观的推崇,没能促进蒙古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带来了经济滑坡、失业、贫困与两极分化等严重负面效应,导致道德沦丧、腐化堕落、犯罪率上升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 【详细】

 
#

蒙古经济长期衰落

#

乌兰巴托

#

蒙古大部分公民生活贫困

 
蒙古独立始末
 
蒙古国
版图

    沙俄早在18世纪就对蒙古怀有领土野心,觊觎着这块人烟稀少、天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声称,俄罗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国远东和东南部的天然边界 。

 
成吉思汗
元太祖

沙俄把在中国北部侵略扩张的重点转移到外蒙古。1911年,它趁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之际,怂恿外蒙古喇嘛黄教大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自称“大蒙古皇帝”。

 
沙俄骑兵
狼子野心

1919年夏,外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

 
哲布尊丹巴
蒙古活佛

1921年7月10日,在库伦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第二天即7月11日,后来被定为蒙古国庆日,而解放买卖城的日子—3月18日,后来则定为蒙古人民军的建军日。

 
乔巴山
蒙古领袖

蒙古的国际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确立的。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达成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雅尔塔协定》,美、英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出兵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一致同意苏联提出的在协定第一条写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美国答应为实现此项条款,说服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观察”全蒙古人民公决独立的投票。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5日宣布外蒙古独立。

 
 
 

印度: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前行

在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依然没有彻底打破,一部分新兴中产阶级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仍然深深地处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现代化的变革显然需要付出更为艰难的努力,任何重大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在具体实施时总要面临传统势力和思想的挑战和阻碍。印度几乎所有的变革都带有一定的迟滞性和不彻底性。印度今后的社会变革将是一个长期、缓慢甚至是带有血腥的过程。【详细】

 

孟买街头

印度童工

因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 印度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

由于印度工业化程度不高使得印度把经济崛起的重任放在服务业上。在印度的各项数字中,占据印度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服务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贸易和金融服务的增长幅度达到了9.5%。在印度最引以为自豪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中,几家大型公司的账面收入更为可观。【详细】

艰难的印度工业化之路:至今仍处在初级阶段

经济改革问题上优柔寡断,导致印度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在保持服务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惠及广大民众的工农业,最终将印度打造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完成这一使命,对于雄心勃勃的印度现政府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详细】

印度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被冠以“印度虎”的称号,依靠软件产业引领着经济的强势发展。但是,在印度的这种发展模式下,“二元经济结构”现象日益突出。一面是蒸蒸日上的服务业,一面是传统落后的农业;一面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一面是广大贫瘠的农村。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两极分化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 【详细】

 

印度启示录:过早引入民主制度只会带来不自由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民主制度应该缓行,过早引入西方的民主制度只会带来不自由。法制不能神化。在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可能像在发达国家那样有效。因为一个法律制度的效率,有赖于一系列基础性制度的建立,如廉洁的法官、行为受到约束的律师等等,这些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难以建立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以完全物质化。社会的和谐安定,不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平等性。【详细】

 
#

古老的印度

#

现代的印度

#

印度贫富差距扩大

 
印度简史
 
亚历山大
征服印度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侵入印度,不久即撤退。前325年旃陀罗。笈多推翻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几乎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阿育王是这个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大力提倡佛教,并向邻国派出传教使团。公元前185年该王朝灭亡,继之而起的是巽伽王朝。

 
玄奘西游
佛学大兴

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中国僧人发现游历印度,并留下了有关印度的记载。笈多王朝后期,匈奴入侵,在北印度建立了统治。606年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中国高僧玄奘访问了戒日王的国家。在南印度,遮娄其王国与帕拉瓦王国为争夺德干高原对峙了数百年。

 
蒙古王朝
穆斯林统治

1206年,古尔王国驻印度的总督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自立为苏丹,建立奴隶王朝,开始了长达300余年的德里苏丹时期。期间王朝屡有更迭,,最重要者为卡尔吉王朝和图格鲁克王朝。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穆斯林政治体系,引进了伊斯兰文化。

 
英国统治
王冠明珠

英国以孟加拉为基地向各地扩张。经瓦伦.黑斯廷斯总督的努力,英国在1818年已经完全控制了恒河中下游地区和印度南部地区。

 
印度独立
圣雄甘地

1947年2月,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最迟不晚于1948年7月将权力让与印度人。同年4月,总督蒙巴顿向伦敦提出了一项计划,其核心是让印度人民选举的代表来决定是否分裂自己的祖国。这项计划为国大党和伊斯兰教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独立,并分列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新加坡: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威权主义国家

近似专制的政治体制、家族式的国家管理模式与经济上的高度自由化、国际化所构成的长期稳定的社会模式是保持新加坡经济增长的本质原因。跳出新古典理论的框框,在一个更加广义的经济增长空间里,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上的专制、家天下的管理模式与开放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加上以儒家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基础,以吸引精英治理为手段,也许就构成了新加坡经济增长之谜的谜底。 【详细】

 

狮城新加坡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

新加坡被迫独立 华人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

东姑等马来西亚高层一直认为华人是他们国家的负担,所以,在即将全国大选的政治形式下,决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联邦。独立后的新加坡华人,每当面对不利局面时,共同的生存危机意识都能够把全体新加坡人团结起来。他们勤俭高效,廉洁奉公,最终打造出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家。【详细】

淡马锡巨亏,新加坡模式需重新审视

新加坡淡马锡上个财年亏损高达400亿新币(1880亿人民币)。而据新加坡财政部今年2月的报告,在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八个月中,淡马锡亏损了高达580亿新币。可见运用威权主义治国的新加坡模式是按照自身的特殊环境创建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全盘照搬到其他地方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详细】

谢国忠:新加坡的成功源自为印尼官商洗钱

谢国忠加入了摩根士丹利9年,与高盛证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同为中国最受注目的“明星分析员”,然而一个内部电邮外泄,便令谢国忠离职。电邮只有9段,但内容甚具爆炸性:“新加坡一直标榜全球化的成功故事,事实上,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来自为印度尼西亚贪官及商人洗黑钱,现时印度尼西亚已经无黑钱可洗,所以新加坡正在盖赌场,以便吸引他国的贪污资金。”【详细】

 

新加坡启示:确立执政党的改革主体地位靠廉洁与高效

人们一般说,权力集中就要腐败。但这并没有发生在新加坡。执政党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这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新加坡政府做到了很多发达的民主国家做不到的事情。新加坡政府的立国精神是民本主义,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精神。在很多地方,人们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对资本和人民的作用争论不休。但新加坡很好地处理了这些方面的平衡。新加坡政府在“亲商”和“亲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详细】

 
#

新加坡政府绝对控股淡马锡

#

新加坡正新建赌场

#

新加坡空姐

 
新加坡的历史
 
新加坡由来
南海古地图

    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在考察过附近其他岛屿后登陆新加坡。他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条约,统治新加坡。1824年,两项新条约使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土。

 
英国殖民
日军占领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飞机轰炸这个在睡梦中的城市。1942年2月5日,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改名昭南岛,沦陷了三年半。

 
迈向自治
马六甲海峡

战后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拥有发言权。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新加坡于1959年自治,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总理。

 
加入联邦
新加坡街景

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联合邦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建议: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砂劳越、北婆罗州与文莱合并,使彼此在政治与经济合作方面更为密切。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马来亚联合邦、砂劳越和北婆罗州(现在的沙巴)成立马来西亚,文莱选择不加入。

 
独立
鱼尾狮

合并被证实是短暂的。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伊萨出任首任总统。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纳丹于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

 
 
 

一鳞半爪地讲述如此之多的国家道路,并非为了是己而非人,更不敢说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套话,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样一个国家的模式道路,在不同的解读者眼中也有着不同的形象,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将其中的一种解说展示给人们而已。

但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个仍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时代,在这个本质上仍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在这个不再流行用硬刀子杀人的时代,别人的模式经验注定只是令人艳羡的存在,即使它如何之炫丽美好,如何之令人向往,照搬者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毫无疑问,中国就是中国,自己的路终归只能自己来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