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式的话语里,茶叶排在最后一位。但这既轻且薄的茶叶,却牵动着重大的历史进程。

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均出于中国,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代,千年薪火相传。通过贸易、宗教与文化交流,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小小树叶不但征服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民族,还促成了美国的诞生,推动了英帝国的崛起,加速了清帝国的衰败。

可以说,茶叶之路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茶,已经成为中国这个茶叶帝国的一种象征……

核心提示  茶为国饮,生于名山秀水之间,得天地之精华,儒家以之养廉,道家以之求静,佛学以之助禅。茶的文化内涵已超出其本身的物质层面。从总体上讲,茶文化中心一直在南方,这不仅是因为茶的原产地在南方,更因为五胡乱华以后我国经济、文化发达之区已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

 
 

生于南方兴于南方的中国茶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详细】

 
 
 

沿隋唐大运河北上的茶文化

    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两地的沟通,使北人与南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风俗习惯也互相影响。没有这以社会背景,饮茶之风的北渐之路恐怕是漫漫无期。中唐以后,唐政府越来越倚重江淮漕运,运河发挥的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南北各地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直到盛唐,北方百姓才较广泛地接受饮茶文化。【详细】

 
 
 
 

繁荣的唐宋经济与中国茶文化的成熟

    唐代以前,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南方的经济文化均落后于北方,但这种局面在中唐已逐渐改变。入宋以后,南方经济文化迅速崛起,南北经济差距首次有了重大改观,宋代东南地区已成为新的文化重心。需要指出的是,经济与文化一方面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要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布罗代尔也指出,植物饮料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的机遇。唐宋茶文化的扩展一方面以南方文化的迅速发展为背景,而一方面也与茶业经济的发展有本质联系,不能单纯归结于南方文化的崛起。【详细】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907/0707_2663_1237268_4.shtml
 
 
中国茶叶史话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人尊为“茶圣”。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开始,他隐居江南,并撰《茶经》,此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详细】

点茶法简介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茶时通常也采用此法。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待用。然后以釜烧水,待水微沸初漾时,向茶碗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后饮用,或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具搅动,使茶叶末上浮,形成茶粥面。【详细】

抹茶法简介  

    抹茶法就是调制粉末茶的方法与品饮方式。 粉末茶不像叶形茶是用浸泡的,而是直接用水调开饮用。 使用“抹茶”是迁就日本茶道界的用法,免得重新立个名称,事实上“抹茶”就是“末茶”。“末茶”与茶精不同,末茶是直接把茶叶磨成細粉,含纤维质与不溶于水的成分在內;茶精是茶叶浸泡出茶汤后,将茶汤浓缩而成的粉末,只是茶叶可溶于水的成分而已。【详细】

核心提示  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通过茶马贸易这一互补型经济文化交往,中原农耕文明与与边疆地区的游牧文明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牢牢联系在一起,中华文明的疆域也随着茶马之路的延伸不断向外拓展。

文成公主入藏 带来离太阳最近的茶香

 

    公元641年,一位16岁的汉族女子离开唐都长安,踏上了前往雪域高原的路途,她将要去的地方,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都很遥远和神秘的拉萨。这位女子就是文成公主。有历史学家认为,正是文成公主带来了中土的茶叶并推广了唐王朝的饮茶方法,让雪域高原上的人们逐渐形成饮茶的习惯。而后,长达千余年之久的汉藏茶马贸易也自然形成……【详细】

唐朝:
开边初创茶马贸易

    在唐代茶马互市出现之前,中原王朝主要用金银、绢帛来交换周边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它畜产品,而茶叶作为与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易品进入边塞市场,则是唐代或准确说是中唐以后的事。【详细】

宋朝:
茶马皆为国之重器

    宋、辽、金、夏诸政权处于对立的割据状态,马匹则是最重要的战备物资,缺乏马匹产地的宋朝不得不通过茶马互市获得战马。而各少数民族无论贵贱均嗜茶如命,尽管互为敌国,但茶马贸易仍是一拍即合。【详细】

明朝:
以茶控制游牧民族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chaye/200912/1217_8989_1478213.shtml

    公元1575年,明万历三年。刚登基不久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13岁孩子,朝廷的政务由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这一年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血腥战争。引发这场战争的,却是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茶叶。【详细】

茶马贸易:是经贸往来还是文化征服?

 

    茶马互市贸易并非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也非简单的“以制戎狄”、“以茶治边”。自宋至清的茶马互市贸易,虽然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但其主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互惠互利、互补余缺,它所起到的民族间文化融合作用毋容置疑。【详细】

 
 
边塞茶事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有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骡马,内地马匹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出产良马。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人民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开展贸易活动,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详细】

禅茶文化与西藏  

    由于吐蕃以畜牧为业,食物中肉、乳较多,而饮茶恰有止渴生津、解油腻、助消化之功能,故而一开始就受到欢迎,逐渐发展到“夷人不可一日无茶”的境界。如今藏胞年人均饮茶接近4千克,成了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民族。【详细】

辽金茶事  

    辽是北宋时契丹人在北方所建立的和宋对峙的政权。金是女真人夺辽以后继辽与宋对峙的政权,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于1115年建立金国;1125年金灭辽以后,开始与宋争夺中原。北方辽金的茶事、茶政情况又怎样呢?【详细】

核心提示  茶叶在盛唐传入日本和朝鲜,这正是日本和朝鲜全面学习中国大陆文明的时期。作为舶来品的中国茶自然高贵且珍奇,洋溢着唐风的品茶是时尚,举办茶会无异于摆阔,家里有几斤茶叶那就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可以说,文化赋予了茶特殊的意义,只要理解了茶道,就理解了整个远东文明。

 
 

东传朝鲜和日本的中国茶之路

    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早期朝鲜半岛、日本僧侣在到中国学佛的同时,传去了茶叶、茶文化;二是朝廷、官府作为高级礼品赏赐或馈赠给来访的外国使节、嘉宾;三是通过贸易,输往世界各地。与通往西方的商业茶路不同的是,最早通过陆路和海路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是通过僧侣传播、茶禅一味的文化交流。【详细】

 
 
 

茶禅贯通的日本茶道

    以“和、敬、清、寂”四字为根本的日本茶道,是一门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茶文化也早在奈良时代就传入日本。经过一千多年的中日文化交流,日本茶文化也从一开始的完全照搬《茶经》,到不断地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详细】

 
 
 
 

以华为师的韩国茶礼

    韩国饮茶已有千年历史,茶叶最早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然后再传到日本。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朝鲜。韩国茶礼是韩国所盛行的喝茶仪式。千年以来,韩国在学习中国饮茶之道的同时,配合禅宗文化、儒家和道教伦理及韩国民族传统礼节于一体,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韩国茶礼,其宗旨是“和、敬、俭、真”,即在简易正式的规范中,轻松自然地享用茶。【详细】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907/0707_2663_1237268_4.shtml
 
 
日韩茶话

    1192年,武家政权镰仓幕府的出现,意味着武士成为日本统治阶层,同时也开创了日本的武家时代。此后,直至1868年明治维新,在这长达近700年的漫长岁月里,武士皆占据了统治阶层和社会精英的位置,成为日本文化最主要的塑造者,茶道虽不能说是武士的专利产品,但与武士的积极参与创造与大力推广是分不开,那武士是如何与茶道挂上关系的?【详细】

堺:日本茶人之都  

    堺市的遣明船贸易,始于遣明船首次进入堺市港的1469年,自此便开通了一条通往堺市的海上茶路。中日茶文化和遣明船贸易、中日海商之间存在着一种三角关系,处于这三角关系中心的是堺市的禅僧。海商通过禅僧们构筑的禅林组织网络获得国际信息和国际信誉,并在茶叶贸易的过程中促进了日本茶文化的确立。【详细】

茶礼的韩国特色  

    韩国茶礼又称茶仪,源于中国古代的饮茶习俗,但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移植,而是把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的伦理道德以及韩国传统礼节融会于一体所形成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新罗时期,朝廷的宗庙祭礼和佛教仪式中就运用了茶礼。韩国茶礼提倡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其含义泛指和、敬、俭、真,力求给人以清静、悠闲、高雅、文明之感,更有专家将茶礼解释为“贡人、贡神、贡佛的礼仪”。【详细】

核心提示  虽然喝茶的习惯源自中国,但在东方与西方,却由于本身环境和风俗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茶文化。西方是典型的红茶文化——洋溢着布尔乔亚气息,带着商业主义的色彩,西方人对饮茶的需要也更显得迫不及待。欧洲强权为满足对茶叶的刚性需求,不远万里来到东方,以求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

中西茶叶贸易 牵动世界历史的海上黄金之路

 

    有什么能比17至19世纪的茶叶贸易更能代表欧洲航海业的黄金时期?一艘艘大帆船绕过好望角,远渡三大洋到达亚洲,只为带回那一箱箱利润巨大的中国叶。随着荷兰和英国向美洲移民,茶叶也逐渐成为世界历史的焦点。北美人们由于无法忍受沉重的茶叶税,开始抵制进口,直到1773年12月的波士顿茶党揭竿而起。茶,在制造历史……【详细】

竞争:海上马车夫拉动中西茶叶贸易

    尽管荷兰人到达东方的时间比葡萄牙人整整迟了一个世纪,但首先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却是荷兰。1607年,荷兰从澳门运茶至印尼万丹,然后于1610年带回荷兰,从而揭开了中国与欧洲茶叶贸易的序幕。【详细】

战争:中国武夷茶叶触发北美独立战争

    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当地群众要求上述船只出港但遭拒绝。当晚,群众强行将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随即封锁波士顿港,一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打响……【详细】

和平:茶叶贸易帮助美国突破经济封锁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chaye/200912/1217_8989_1478492.shtml

    史料记载,“中国皇后号”首航利润高达1500%,实在令美国官方和民间喜出望外。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贸易禁运实际上已经流于无效。【详细】

遍及全球的明清茶叶贸易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16世纪,中国茶先传入欧洲各国,而后来到美洲大陆,又由西北陆路传至波斯、俄国。西方各语言中“茶”一词,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详细】

 
 
全球化的茶叶贸易

    茶、瓷、丝,器物的三位一体,典型的中国制造。跟“四大发明”截然不同,它们不是基于物理学的技术发现,而是三种包含独立技术的商品,属于中华文明,并一度构成全球贸易的坚硬核心。郑和的宝船舰队,使用指南针技术、火炮技术、装载大量书籍,尽管这些器物都源于四大发明,却只是一些忠诚的仆从,为茶、瓷和丝的远洋运输服务。【详细】

中国:贸易中心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期: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辟欧洲到印度的航綫;人类历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为商品贸易全球化提供了人文地理的条件。
    但贸易全球化赖以运转的基础即商品流通,几乎完全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在近代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先进和优越,“中国乃是一个伟大、富饶、豪华、庄严的国家,”直到1820年左右,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首要地位。当时中国的商品如茶叶、瓷器、丝织品、棉布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竞争力。【详细】

核心提示  在近代史上,茶带给英帝国的是健康与财富,带给中国的却是耻辱与灾难。英国政府为平衡国内巨大的茶叶需求带来中英贸易逆差,不得不诉诸于武力与鸦片贸易等行径。同时,出于价廉物美的考量,英国也直接在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发展茶叶栽培业,对中国茶来个釜底抽薪。与英帝国的崛起同时,中国茶叶经济与中华文明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由盛转衰。

鸦片战争?不,是茶叶战争

 

    18世纪开始,中国的茶叶成为全球贸易链条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改变了世界风尚,还造成了大英帝国年复一年递增的贸易赤字。但聪明的英国人发现,凭借鸦片和武力可以翻转始终有利于中国的贸易天平。在他们付诸实施后,世界格局改变了。【详细】

茶叶与鸦片贸易:
近代中国的大危机

    在19世纪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茶叶和鸦片贸易起到了关键作用。英国人非常巧妙地控制了这两种商品,从中国获取暴利,并成功地成为全球霸主。中国则成为列强的牺牲品,随之也出现了全面危机。【详细】

鸦片战争:
道光以茶叶御列强

    一般说来,两国相争,不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乃至外交斗争,思想斗争等。在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君臣却祭起“以茶制戎狄”的神通,想用中国茶叶来抵御鸦片和列强,这是为何?【详细】

中国茶叶:
没它就没大英帝国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chaye/200912/1217_8989_1478508.shtml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逊认为:“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不可能使他们干下去。”中国茶叶的适时到来,不仅重构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好也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英国国力。【详细】

茶与鸦片:改写东西方两大帝国的命运

 

    中国给英国提供了茶,英国回报给中国的却是鸦片。这两类轻飘飘、如水似烟,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东西,在短短的两个世纪间,成就了一个帝国,毁灭了一个帝国:鸦片摧毁了帝制中国;茶促进了英国的发展?这果然是一个“水深”“火热”的世界:英国人喝茶,中国人抽鸦片烟,这就是辉煌又凄绝的世界文明史。【详细】

 
 
英伦茶话

    英国与中国同为饮茶大国,各具独特的茶文化,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饮茶风格。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中国的舶来品创造了独特华美的品饮方式,以“英式下午茶”享誉天下。一首英国民谣就是这样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详细】

英国饮茶350年  

    公元17世纪时,英国对于茶叶的评论一般都是赞不绝口。第一个有记录的评论是在1658年发表于伦敦,告诉大众说茶叶是“经过所有医师认可的饮品”。第一位在伦敦销售茶叶的零售商人对消费者说:“茶会使人的身体充满活力以及精力充沛,对头痛也有效,甚至可以帮您驱逐恶梦。”【详细】

英国红茶的起源  

    在当今世上,除中国茶文化之外,最有名的是东方的日本茶道文化及西方的英国红茶文化。而茶能扩展成为世界性饮料,与大英帝国的扩张也有密切关系,是英国凭借雄厚的国力以及积极的贸易手段,将茶推广为国际性饮料。那么英国y又是如何引种茶树和制作红茶的?【详细】

从历史来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中原逐渐传播到全世界的中国茶,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对内意味着千年华夏文化的传承,对外承担着强势文化输出的重任。

茶以国兴,国伴茶名。茶叶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对外输出的高峰与中华文明的鼎盛在时间点上总有着惊人的相同,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也是至深且巨:一次是在盛唐时朝,向日本和朝鲜输出了茶叶及以茶为载体的文化形式,让东洋弥漫着以仿效唐风为荣的气氛;一次是在明末清初的进入欧洲,中国茶叶在西洋同时造成了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尽管在茶叶引燃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失去了一枝独大的局面,却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开枝散叶,与之同时,中国也迎来了全球化时代。

中国茶的盛衰史,就是中华国运在这片小小叶子上的投影……

 
向左
 
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