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IS究竟破坏了多少古代文化瑰宝?

2017-10-19 11:40:01 凤凰历史 塞多留

10月17日,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军”向媒体宣布,他们已经收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在叙利亚的大本营拉卡,意味着IS正在加速覆亡。

2015年7月IS控制的范围图(灰黑色部分)

极端组织的莫名仇恨

遗憾的是,城市可以重建,IS崛起后破坏的古代遗迹、文物却无法重生,这是对世界文明史的沉重一击,人们从此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和影像来感受它们。

2014年,IS的势头异常迅猛,他们在自己的控制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破坏清真寺、教堂等宗教建筑。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同时会以泛泛的借口,对那些与当代宗教、文化牵涉微乎其微的古代文物也痛下杀手,其“斐然战绩”足以让爆破巴米扬大佛的前辈塔利班组织汗颜。当年的5月到10月,IS便毁坏了一座有三千年历史的新亚述雕塑,重创了当年奥斯曼帝国建造的塔尔阿法城堡。不过与后来的狂欢相比,这些还只算是“开胃菜”。

2015年1月,IS用炸药摧毁了临近伊拉克摩苏尔城的大部分尼尼微古城墙,2月到5月他们又洗劫和破坏了摩苏尔博物馆、图书馆和尼姆鲁德古城,开启了这场“破坏盛宴”的高潮。

正在破坏古代石雕的极端分子

亚述的古老岁月

当代人目击到的是古老帝国的遗存在沉寂两千多年后被人大肆毁损,而将时光上溯到帝国兴盛之时的话,则是它的战车和武士踏遍两河流域的城邦,进行残酷地讨伐与征服。

尼姆鲁德出土的象牙雕刻

亚述人早期居住在比较边远和落后的地区,小亚细亚卡尼什城出土的公元前19-18世纪泥板文书显示,商业贸易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在做了数百年的中转贩子之后,他们才利用其他强国衰落的机会崛起,渐有兴旺之势。从公元前14世纪起,亚述统治者们开始热衷于军事扩张,与盘踞西亚、北非的其他强国如巴比伦、埃及、赫梯频繁交战,逐渐膨胀成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收藏于卢浮宫的人首牛身石雕

尼姆鲁德与尼尼微的珍宝

阿舒尔纳西尔帕二世是公元前九世纪的君主,他在亚述语称“卡勒胡”的尼姆鲁德兴建了新的都城。他的宫殿是亚述所有王宫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整个宫城占地超过两万平米,包含了行政、祭祀、生活等专门区域,功能齐全,体现了亚述王权制度的完善。

1951年,考古学家在阿舒尔纳西尔帕二世的觐见室入口处发现一大段铭文,内容是这位国王不可一世的权势宣言。“我从管辖的土地上,抢来大批的金、银、铜、铁、铅……我邀请了47074个男女参加宴会。”铭文还提到了5000位国外人士、1500名官员,以及海量的山珍奇馔。宫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象牙雕刻品,其中许多件作品都贴上金箔或者镶有宝石,刻画的形象从现世到神话不一而足,相当精美。

亚述帝国军事浮雕

尼姆鲁德的另一座宫殿为阿舒尔纳西尔帕二世之子沙尔马尼瑟尔三世所建,其规模是父亲宫殿的两倍。在铭文里号称带兵一战斩杀一万四千个敌人的沙尔马尼瑟尔三世拥有着更加奢华的殿堂装潢--瑰丽的壁画,足以令阿舒尔纳西尔帕二世的宫殿失色。

尼尼微的一处城门复原

整个尼姆鲁德最经典的发现是带翅人首牛身的石雕和栩栩如生的浮雕。人首牛身的巨兽作为宫殿的看守和保护神,可以凭借其高大神秘的形象对观望者施压,警告他人不要有任何不臣之心。而无处不在的浮雕既是国王功绩的反映,也涉及了亚述文化的许多方面,是了解和还原当时国家、臣民征战与劳动的关键。

亚述神灵形象

与尼姆鲁德相距不远的尼尼微是帝国最后一个都城,公元前8世纪末到前7世纪初的国王辛那赫里布将都城迁至此地,它见证了亚述从鼎盛迅速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

公元前14世纪的亚述楔形文字泥板

尼尼微城的发现同样激动人心,因为这里出土了一座帝国图书馆。馆内遗存了无数涉及文学、医药、礼仪、宇宙、数学方面的作品,是全面研究亚述文化的根基。更可贵的是,这里保留的官方记录、条约和年代记完整地再现了亚述帝国的千年历史。把图书馆的文件和尼姆鲁德的各类泥板文书结合起来,学者们就能为当代人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古代文明。

东西方交汇的精华

2015年3月到9月,一路高奏凯歌的IS并不想让自己的业余时间也闲着,他们在新的控制区域继续开动各种破坏工具,疯狂践踏古代遗迹与文物,伊拉克的哈特拉和叙利亚的帕尔米拉就是新的受害者。

帕尔米拉远景图

哈特拉是帕提亚帝国的城市,而帕尔米拉先后附庸于帕提亚和罗马帝国。这两座城市位于东西方的主要商道上,是连接不同文明的枢纽,也是大帝国对抗的前沿重镇,因而呈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哈特拉遗迹

哈特拉保留的帕提亚风格较多,它周边被将近两公里的城墙环绕,并附有160座塔楼,在当年是令罗马人头疼的坚固要塞。城市中心是一座占地1.2公顷的神庙,因融合了希腊、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和阿拉伯等不同族群的神灵而获得“万神殿”之名。后来的萨珊帝国和伊斯兰时代早期的建筑都有受到哈特拉城的影响。

帕尔米拉剧场

帕尔米拉古城则蕴含丰富的古典希腊、罗马气息。公元2世纪,推崇希腊文化的罗马皇帝哈德良造访帕城,本就受希腊化影响颇深的城市马上兴建了大批希腊风格的剧院、柱廊、神庙。公元三世纪初,帕尔米拉成为罗马殖民地后,又开始了新的扩建,在城中树立起罗马式的建筑。近现代以来,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古典时代的剧院、广场、浴池、议事厅遗址,整个城市气势恢宏,颇有古希腊、罗马遗风。

哈特拉和帕尔米拉过去曾承担着贸易线路上的核心角色,它们不但是东西方商品的中转地,也是络绎不绝的商队的补给站,自身的社会经济也非常发达,称得上是沙漠中的明珠。

IS破坏帕尔米拉遗迹

顶得住岁月,躲不过暴徒

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历史遗迹和文物都是两河流域发达的古代文明的见证,是当地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IS组织并不在意这片土地的过往,他们只求眼前的“洁净”。为了摧毁这些信仰之路上的障碍,除了炸药和锤钎,他们甚至动用了推土机进行暴力拆解。那些没有办法或没能及时转移的文物,不是当场粉身碎骨就是被掳掠而去,流入未知的黑市,再难现身公众。

人们唯有期盼这些有幸在千年风沙侵袭中坚持生存,却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文化瑰宝能促成当代各国对文明与历史的进一步保护,以及对破坏历史记忆的极端分子的持续重拳打击。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