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2 12:37:59 凤凰历史 弗里曼
林荷琴国庆期间在哈萨克斯坦拿下了中国历史上首枚世界综合格斗(MMA)锦标赛金牌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在很多人选择人挤人去热门景点和家人朋友一起玩个痛快的时候,有个90后温州姑娘却远赴哈萨克斯坦,拿下了中国历史上首枚世界综合格斗(MMA)锦标赛金牌(女子52.2公斤级)。
中国软妹子KO了一票欧美肌肉女
很多人关注点在这位娇滴滴的中国妹子KO了一票欧美肌肉女上。但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国第一次拿到综合格斗冠军对武术界来说是真的吐出了抑郁百年的浊气。
这面五星红旗的扬起被中国格斗爱好者期待太久了
中国徒手格斗的黑暗时代
说起中华武术,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尤其是朗朗上口的"十八般武艺"更是连黄口小儿都烂熟于胸,但是很少有人能熟知各种细节。明朝武术大师吴殳在《手臂录》里就给各种武器分了等级,在这位大师心中大枪是当之无愧的百兵之王,除非在巷战中遇到刀盾,否则就是无往不利。但是其也承认拉开距离后,弓箭才是硬道理。而大枪之所以能比其他冷兵器有优势,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它比其他所有冷兵器都长。
殺、矛、铍之类枪型冷兵器“因为长,所以强”
以这个逻辑作为推理,我们就不难得出为何"白打"也就是徒手肉搏,地位最为低下了。杀伤力弱,攻击距离短,因此在古代徒手格斗最大的用处是作为实战兵器的"前置技能"。说白了就是锻炼身体用的,一般人对付盗匪肯定得上刀剑,清代甚至可以用鸟铳,徒手格斗的用处不大。
八极拳的目的是为了修炼八极枪
没有刺激发展,国家也对此不甚重视,中国的徒手格斗自然就发展不起来。与此同时,日本和泰国等地徒手格斗异军突起。今天不少传统武术粉丝津津乐道的"踢裆插眼",其实百年前就被从理论和实践上双重剔除了。因为日本人发现,徒手格斗训练最好的办法还是身体接触,这样方便肌肉记忆。如果使用“踢裆插眼”,那么在“喂招”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对手。因此在现代格斗中这类技巧一律剔除了。
空手道在大山倍达的出世后堪称翻天覆地
熟悉日本武术的应该都知道,几乎所有种类的无数从刀剑到长枪再到摔跤和格斗,几乎都有"古流",保存着改革之前的技术。而"古流"的特点就是"寸止",意思是在即将击中对方的时候停手。或者这些技术都是在战场上千锤百炼打磨出来的,但是没有接触的训练,终究只能被淘汰。
而在近代的"脱胎换骨"之后,日本的徒手格斗呈现爆炸发展,成了世界一流格斗强国,这个地位保持至今。而这个阶段的日本和中国其实也有过切磋,对武术界的人来说最知名的还属于中国跤对柔道。
更让李宝如这样大师痛心的是哪怕是在发源地的京津冀地区,中国跤练习人数也无法和柔道和合气道相比
如果喜欢格斗尤其是没有规则的自由搏击,就该知道打斗到了最后往往是摔跤技术决胜负,谁先倒地基本就输了。因此所有种类的格斗中,摔跤无疑是最实用的。而中国跤恰恰是少有的经过时间磨练的武术种类,在满人入关之后,带来了草原民族的"博克"和汉人自身的摔跤技术融合之后,成为了今天的中国跤。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瑰宝,却在主场被日本人击败,而且是完全按照中方规则的前提下。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
国术与泰拳
除了日本之外,中国国术也经常和泰拳竞技,但是结果非常不理想。
1921年中泰高手比武,精武会教头陈子正为首的中国高手们尽数败于泰拳之下。两年后又有鹤拳高手与泰拳手比武,在搂抱中被对方肘击打中天灵盖晕厥,最后不治身亡。1957年,泰国皇家空军拳击队访问台湾,和台湾拳手友谊赛,中国名手廖信正被击败。到1958年,太极名家胡胜、张耀强受邀访泰,均被当场KO,倒地不能起,这一事件还引发香港评论界不满,认为未经选拔出赛不妥。1974年,因为受1973年国术名家在泰拳手下大败所刺激,香港主办方再次发起中泰"生死战",而且规则已经偏向于中国功夫,中国武术家们空手不戴拳套,可以使用各种技术,而泰拳手们则要带着拳套比赛。结果5场决斗,中国功夫代表们全被击倒,甚至无人坚持超过3分钟……
这怎是一个惨能形容的?
香港报纸详细报告了当时国术对阵泰拳
而之所以会这样,在于泰拳比国术更早地近代化。虽然泰拳起源和中国大多数传统武术时代接近,都在明清时代。泰拳一开始是作为军队搏击技术,由官方在国内推广,这一点和中国许多武术如太祖长拳、俞大猷武术的脉络接近。但很快,中泰的武术发展就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泰国官方对拳斗采用开放态度,专门在法律中为其留下空间,规定在拳斗中的死伤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之后,随着贵族和富人们对角斗的爱好,学拳成为许多穷人发财致富的门路。拳手们不但是人们娱乐的来源,甚至皇子争夺皇位也出现过靠拳手角斗来决定的事情。
虽然起源接近,但是泰拳的交流赛更多,肢体之间的碰撞更多,对外交流更多。这最终在近代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要打赢才有钱赚才能翻身,这样的竞争氛围促使人们很快将原有的泰国各地拳法综合提纯起来,以更大威力为宗旨形成了后来所谓的泰拳。我们看到的很多泰拳特色,其实都是16世纪以后,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才出现的。比如泰拳手在手上缠的粗麻,现在是泰拳标志性的象征,这一做法就来自当时竞技拳手们,缠麻不但可以保护手掌和手腕的关节,因为加大了小臂到拳头的硬度,还能增加拳头威力,是一种纯粹为搏击而诞生的手段。到18、19世纪,泰拳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击技术体系。
虽然相比传统武术,格斗中的流血和事故让其蒙上了阴霾,但是要进步这是必须的
对比同时代中国,我们只能找到零星的私人比武记载,像泰国这样的民间搏击热潮完全看不到,反而俞大猷去看少林时,少林已经把枪棍术丢的差不多了,现代的少林棍术反而是从俞大猷那学去的。也就是说,明朝的时候,中国的武林已经相当缺乏实战了。
而到清朝的时候,民间能接触到的中国武术,最多的恐怕就是天桥下卖把式的,也就是所谓的花拳绣腿和胸口碎大石之类的杂技了。
类似中国跤这样的实用格斗技,在清末恐怕只有在卖艺场所才能看到
但泰拳发展并不止于此。19世纪西洋拳击的模式和技术都进入亚洲,泰拳很快开始吸收西洋拳击的东西,不但比赛开始仿照西洋拳击搭建擂台、采用回合制、戴上专业的保护性更高的拳击手套,在技法上也吸收了很多西洋拳击的技术。
1912年,泰国官方颁布新的拳赛规则,将西洋拳击中的擂台、拳击手套、回合制等等由官方推行,从此泰拳从过去的民间半职业化真正走向了现代职业格斗运动。泰国数千家拳馆教授拳术,而学拳的人则需要从乡一级比赛开始一级一级晋升,这样既有普遍的民间基础,又有高强度,高对抗性的成体系的比赛模式,逼着泰拳从业者不断追求最优的训练和技术。
比你交流多,比你训练苦,比你更科学,比你流血多,试问怎么可能会让你赢?
痛定思痛,现代化之路
不过中国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很好的。在面对如此黑暗的时刻,中国人也在钻研自己的技法出路。
陈惠敏是少有的能干脆利落地打赢泰拳的中国拳师
香港黑帮14k大佬陈惠敏少年时学过鹤拳,之后改练拳击,成功地将双方融合的他在第三回合就KO了泰拳手。这预示着中国武术的出路。到了70年代末号称来自于散手,但融合了欧美拳击技法,蒙古摔跤技法以及自由搏击的散打诞生了。虽然在90年代前其UFC战绩尚不如传武,但是很快就凭借体系优势成了中国武术的代表。直到近年来的所谓中国功夫对泰拳比赛,上台的几乎清一色散打选手。
中国现在已经是站立格斗强国了
这次林荷琴获得了冠军,正是进步的结果之一,它也预示着随着新生代的崛起,那个在主场被人欺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2017-10-11 16:47:400
2017-10-05 20:29:450
2017-09-29 16:54:290
2017-09-28 10:00:580
2017-09-27 16:05:150
2018-05-01 15:180
2018-04-01 12:360
2018-03-11 17:100
2018-03-04 20:320
2018-02-11 14:460
2018-07-16 11:140
2018-05-22 16:250
2018-05-03 20:500
2018-05-03 20:400
2018-05-03 20:280
2018-12-30 20:030
2018-12-30 16:320
2018-12-30 16:310
2018-12-30 15:320
2018-12-30 14:520
2018-12-04 10:410
2018-12-01 11:450
2018-12-03 13:390
2018-11-30 01:020
2018-11-27 20:030
2018-11-30 17:160
2018-12-01 16:230
2018-11-27 07:160
2018-11-26 13:530
2018-10-18 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