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为何屠猫烧狗等虐杀在国人中层出不穷

2016-11-30 15:43 凤凰历史 弗里曼

近日的新闻,一名保安将自己养大的狗活活烤死。烧狗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直到狗完全被烧黑,他才将狗拿走。据小区其他居民处得知,这位保安平时对人不错也很热心。据他本人介绍是“因为不听话,才一怒之下想把狗打死吃掉。”

当众烤狗无疑是一种虐杀行为,为什么一个好人会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而类似的虐杀,各地新闻都有报道过,什么杀猫买肉的专业屠宰厂、大学生硫酸泼熊……不一而足。为何类似的虐杀事件在国内屡屡发生?

活烤了自己一手养大的狗

这当然和传统中动物,尤其是家养动物地位极其低下有一定关系。在古代,在其实全世界动物的地位大都不高。除了类似印度教因为宗教原因不杀牛之外,大家都是能吃什么就吃什么的。

在《圣经故事》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凡是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惧怕你们,连地上的一切昆虫和海里的一切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蔬菜一样。”

依据这个作为理论中世纪的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理性造物与其他造物的区别》中宣称“在一个由上帝、天使、人、动物、植物与纯粹的物体组成的‘伟大的存在链’中,人更加接近天使和上帝。在自然存在物种,人是最完美的,其他存在物是为了人的存在而存在,因此,人可以随意使用动物、植物。”

至于中国大家都不陌生了。中华料理几乎包括了一切“能动的蛋白质”。中国号称“四条腿的就桌子不吃”可不仅限于现代的都市闲谈。在经济大发展的宋代,时人就已经有今天中国人什么都吃的模样了。

例如在南方有一种蛇“大如柱….南人腊其皮,刮去鳞”将蛇杀死后“一村饱其肉”。而在“大吃省”,食用蛇肉的传统更是早已开始于:一家好姑娘可以“不以针缕纺织为功”,但是“若治水蛇、黄鳝,则一条胜似一条”。此外穿山甲、狐狸等也时常被国人食用。

蛇肉在今天依旧在吃货中大有市场

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在古代生产力欠发达,人们无法做到像今天这样丰衣足食,特别是对身体极为有益的蛋白质更是稀缺资源。所有的动物被饲养大都是因为有它的食用价值在。

有些资源匮乏的地方,别说动物,连人都无法养得起。逮着什么吃什么也就成为人毫无心理压力的必然选择。

但,有什么吃什么并不代表虐杀。

在信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中,无论是儒家的“恻隐之心”还是道教佛教中的“保生护生”,都表达了这类思想。那就是“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只是护动植物。再详言之,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不只是为动植物”。

近期被爱宠人士举报的活猫宰杀工厂

而往往实施虐杀的施害者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或疾病,喜欢欺凌比自己弱势、低等的生命,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为了满足施虐者自身特殊的心理需求,并从残害生命中获得变态的快感、满足感、成就感。这是值得警惕的。

据记载传统饮食中确实也有一些靠虐杀制作的饮食,比如著名的活叫驴、活炙鹅掌等。但这些菜式被记载下来的时候,大多早已被当成批判的对象存在,甚至不只面对道德谴责,还要面临官府的惩罚。比如发明“活叫驴”的清代山西晋祠“鲈香馆”老板,就被山西巡抚巴延三因为这道菜以谋财害命罪将其处斩。

相似的,在西方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大自然传授给一切动物的法则”的自然法也蕴含这类似“天人合一”朴素的保护动物免遭虐杀的意义。

而随着时代的推移,生产力逐渐在发展。尤其是近代以后各种数据呈现出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暴增。事情逐渐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让人们不在陷于食难果腹,有什么就吃什么的生理需求不再存在。

另一方面,近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凭借人文和科学的力量,开始征服和掠夺自然界,逐步导致了人与动物,特别是家养动物的传统共生关系逐步走向分裂。

近代西方诞生的几种人文思潮,都渗透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彰显了人类的高贵和动物的低贱,人类无时无刻都在展示优越的地位。在这些思潮的作用下,虐杀动物也理所应当的成为并不敏感的事件--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关下,人类是唯一的主体,而动物则被列入客体的范围。主体可以支配和主宰客体。只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哪怕是某种病态的心理欲求和快感,都可以名正言顺的虐杀动物。

在这个意义上,虐杀动物的存在体现更多的并非仅仅从具体食用、药用等实用角度,而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界征服的心理优越感。就如开篇所提的那些虐杀事件,虐杀者都并非为了那一口“香肉”吃,相反的,虐杀行为更多是行凶者内心情绪的发泄。

这套“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随着“西学东渐”的思潮被传播到古老的中国。也对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产生了冲击。整个20世纪中,近代化思潮荡涤着中华大地。经过世纪初的启蒙、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一系列思想运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式微,建立在骑上的传统道德教化,包括朴素的“护生”思想影响力也日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近代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英国哲学家边沁

在欧美,历史并没有在“人类中心主义”前停下脚步。近代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在“征服”自然界的同时,这种傲慢也带来了连锁反应,导致了生态危机的频发,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反思,“人类中心主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被扬弃。“非人类中心主义”逐步走上前台。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自然为中心,非人类存在物,如生命个体、物种、生态系统等,同样具有道德地位,人对它们负有直接义务。在这个行的价值观之下,“动物福利”理论应运而生。

1975年英国学者彼得.辛格继承了前辈的思想下。发表了《动物解放》一书,被认为是“当代动物保护圣经”:主张凡是具有感知能力者就具有利益,彼此相似的利益就应该获得考量。而动物具有感知能力,所以动物应该被纳入利益平等考量的范围。不过他也明确地指出了动物应当享有权利,但并非拥有和人类完全一样的权利。例如动物不可能享有投票权和受教育权。

这类理论发展到当今,在文明发达地区的社会中已经非常有影响力了。整个社会道德和法律在在这一价值体系下重塑。虐待动物变得不可容忍。

比如2013年英国年轻人巴里·奈特咬掉了3条刚出生的只有巴掌大小的小狗的尾巴,让3只小狗鲜血淋淋惨叫连连。为此他被指控犯下了“虐待罪行”。连奈特的父母承认他们儿子确有咬小狗的事。结果这位28岁的青年被宣判了6个月的监禁。

而我们身边,社会观念却未能跟上国际步伐。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思想引入和运动之后,“人类中心主义”才真正战胜传统社会道德体系。加之中国人民真正吃饱饭,还是最近四十年的事情。社会上普遍的意识还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满足人的需求第一,附属于人类的“客体”,无论是动物还是非生命体,被所有人怎样对待都是无可厚非的。

典型的就如本文开头那位被居民称道的“好人”,活活烧死了自己的狗,理由就是因为是“自己亲手养大的”。这是很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狗被无视了自身的感知能力和道德地位,仅仅被视为根据人的意见,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的附属物。

与此类似的是轰动一时的活取熊胆事件。无论是活熊取胆还是本文开头的活烤自己的狗,都是非常典型的虐杀。其手段之残忍让人为之侧目。类似事件经过新闻曝光还有不少。

而在当下中国社会,对这种虐杀行为形成最大阻力的,还往往是孑遗的传统道德--要么就是“恻隐之心”的不忍,要么就是信仰传统佛道宗教避忌的“杀生”、“造孽”。

改革开放前,闭锁的国门让国人失去了同步接受国际上思想大爆发的机会。这使得最先进的诸如“动物福利”理论,在国人知识范围内,还难寻踪迹。大部分国人对动物权利缺乏基本概念。国人可能对被虐杀的动物表示同情,不忍,对此类行为表示愤慨、反对。但要说到被虐杀的这些动物本身具有怎样的道德地位,国人往往表示闻所未闻。国内更是缺乏西方社会建立在“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上系统的动物保护法。

比如烧狗这件事情,足以让当事人在西方监狱蹲上好久的,而在国内只需要表示“不会再犯”,似乎也没有人能拿虐杀者怎么样。

被取胆的黑熊

西方社会经过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迷茫之后,随着现代思想进步学会了尊重所有生命。而我国社会的价值观不幸地错过了现代思想的同步进步,导致更加功化,在缺乏宗教约束的情况下对生命缺乏的是基本的尊重。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准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国民对于生命的态度。随着生活的富足,国人的同情心也正在提高,互联网也带来了大量新思维。国际上已经成体系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福利”理论也在逐渐走进国人的知识视野。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再也看不到这种虐杀动物的消息出现在新闻中,这才是国人文明程度走上新高度的标志。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