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卡斯特罗为何能在美国“后院”坚持60年

2016-11-28 13:37 凤凰历史 小手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去世了。在所有的第一代亚非拉革命领袖中,他算是最为长寿的了,就像他领导的古巴红色政权一样。作为一个红色国家的古巴,是如何在西方阵营大Boss“美帝”的“卧榻之侧”存活如此之久的?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人会说冷战时期东西两大国博弈所采取的均衡策略。但且不说苏联还有一战之力的时候,就在古巴核弹危机中选择了退缩,更何况1992年之后苏联已不存在了--卡斯特罗家族依然继续执掌古巴20多年。卡斯特罗是如何完成这奇迹之中的奇迹呢?

首先卡斯特罗和一般人想象中的领导人不同。他出生于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其本人持有博士学位,与其他红色国家初代领导人多位工农或知识分子出身已然不同。

其次,斯特罗和其他领导人一开始就是通过革命手段起家也不同。他早年加入过人民党,其目的是竞选哈瓦那省的议员;还曾花费一年的时候去竞选演讲。

1952巴蒂斯塔发动政变推翻了古巴原本的多党选举制度,而卡斯特罗一开始发动起义的目的并非搞红色革命,而是为了反对政变上台的军事独裁政府,恢复之前的民主制度。

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享年90岁

当时的古巴社会大背景是:大批反对巴蒂斯塔独裁的古巴公民被杀害,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飙升到接近60%,而像卡斯特罗父亲这样的大庄园主们,占据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土地,迫使大量无地的农民变成了非法占地的“占耕农”。民生凋敝,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让古巴民间的革命呼声日渐高涨。

卡斯特罗一开始的起义(发生于1953年7月26日)由于缺乏有作战经验的人而惨遭失败,其本人被捕。审判结果是:卡斯特罗被判处十五年徒刑,将在一所军事监狱服刑。其它起义成员的刑期从七个月到十三年不等。

后来巴蒂斯塔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开新闻管制,举行民主大选,卡斯特罗得以被特赦--因为“关押这样的人是古巴的耻辱”。之后,卡斯特罗也因此名声大噪。而美国也迫于国内舆论压力,对巴蒂斯塔政府实行了武器禁运。

这一切为卡斯特罗后来推翻了巴蒂斯塔,创造了客观条件。

获得成功的卡斯特罗宣布七·二六起义与共产主义无关,其本人也不憎恨美国。这让美国迅速承认了古巴新政府,并且派出了大使与其建交。

1959年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资料照片

不过卡斯特罗非常聪明,他上台之后立刻对前政府的亲美派系进行了大清洗。理由也不是“亲美”,而是因为他们是前政府的“战犯”。此后美国的影响力在古巴国内大幅度衰退。

卡斯特罗掌权前之那种“美国在古巴有压倒一切的影响力……美国大使在古巴成为第二号最重要的人物,有时甚至比总统还重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59年5月17日,古巴推行了第一份《土地改革法》。卡斯特罗宣称这是“没收在巴蒂斯塔非法占有和贪污的所有财产”并不是以“反美”为目的。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由于之前美国在古巴影响力的关系,很多美国财团是托古巴人的名字挂着而已。这一举措,说白了就是要把美国人在古巴的资产国有化。

菲德尔·卡斯特罗(右二)和切·格瓦拉(左二)等1958年开展游击战争时拍摄的照片

美国自然不能对此无动于衷。

1959年6月11日,美国对古巴发出了正式照会,承认了古巴有权利征用外国资产,同时认可土地改革具有社会进步意义,但是也要求古巴给出“迅速的、正当的和有效的赔偿”。并声称,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待遇,“美国将进行报复,包括消减从古巴购糖的定额,禁止美国人对古巴的私人投资,停止对古巴的经济援助。”

对此,古巴的回复是,因为前政府卷走了大量资金的关系,短时间内,古巴无法给出美方提出的赔偿要求。美古关系日趋核心。

加上被美国称之为“红色独裁者”的切·格拉瓦被任命为古巴国家银行行长,使得美国期望古巴将推行温和改革的希望彻底破灭。

美国就此得出结论“我们不能指望同卡斯特罗达成任何一种谅解了”。

卡斯特罗作为一个凭自己能力考上博士的人,自然明白“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1960年2月时任苏联副总理兼经贸部长的米高扬访问古巴,并与古巴签订了贸易与援助协定。苏联要购买古巴42.5万吨糖,此后每年购买100万吨。同时苏联要像古巴提供一亿美元的贷款用来购买苏联的设备,并向古巴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由于古巴特殊的地理位置,这相当于让苏联在美国的后院开了个天窗。

有了苏联的援助,腰杆挺直的卡斯特罗更是将美国在古巴的所有商业机构全部国有化。

这导致1960年11月美国正式确定“不对古巴动武的情况下,用各种手段推翻卡斯特罗政权”。

次年一月,卡斯特罗在发表新年讲话的时候,集会的人群中突然引爆了一颗炸弹。卡斯特罗指控这与美国有关,并且称美国大使馆为古巴新的敌人。这毫无疑问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底线,艾森豪威尔随即宣布与古巴断交。同时,美国政府放弃了纯粹的和平演变,转而在危地马拉训练古巴流亡者,准备反攻古巴,颠覆卡斯特罗政权。

但是继任的肯尼迪,相对于军人出生的艾森豪威尔明显软弱,他拒绝美军派出地空火力支援古巴流亡者,甚至准备了一份白皮书辩护美国针对的不是古巴革命,甚至不是卡斯特罗本人,而是卡斯特罗转向了共产党这一事实,同时号召卡斯特罗“断绝和国际共产运动的联系”。

古巴流亡者的反攻行动因为缺乏美军支援,在猪猡湾被卡斯特罗消灭的干干净净。有意思的是,在猪猡湾事件之后,不久卡斯特罗就接待了美国的记者代表团。他向美国提出“为了使古巴与美国的紧张局面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古巴愿意参加一切相关的讨论。”

美国总统肯尼迪

这表示双方其实都没想要真正把事情做绝了,同样是“对事不对人”的古巴和美国其实一直处于“可以谈”的状态。这也为后来关系缓冲起到了铺垫。

之后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其最终解决似乎是赫鲁晓夫以撤出导弹换取美国同意不以暴力威胁古巴。但事实上是美苏都没有就加勒比海的长久和平达成任何协定。

1963年1月23日美国国务卿拉斯科更是公开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表示“我们从一开始就从未明确做出不入侵古巴的保证”,更是直接颠覆了苏联“保护古巴”的叙事。作为离美国仅仅100度公里距离的古巴,苏联的“保护”根本鞭长莫及。事实上苏联并不是古巴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古巴的安全智能依靠古巴自己与美国闪转腾挪。

卡斯特罗自然也明白了这一点。在大骂赫鲁晓夫是个“懦夫”的同时,积极寻求改善古巴困境的方法。1965年9月28日,古巴政府宣布设立一个马卡里奥卡的小港,口允许古巴人自由从这里离开古巴移民美国。之后美国更是意识到了“古巴的情况证明了是拉丁美洲中的例外,古巴不能‘输出革命’。”随后就是双方关系的缓和。

到了里根时代,这位共和党总统是出名的鹰派决定对拉美的左翼力量实行严厉地打击。1983年10月美军攻打格林纳达,杀死了24名古巴驻扎在当地的工作人员,并且俘虏了700人(后被遣返)。但是卡斯特罗却一改往日作风对此事保持了低调。因为70年代古巴经济已经出现了问题,而且在里根的封锁下苏东集团对古巴的援助也日渐减少。这时候再和美国硬对抗无疑不现实。

苏联末代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历史证明这是个聪明的决策--不到十年之后苏联就解体了,继任的独联体撤走了一切对古援助。外交手腕灵活的卡斯特罗迅速和俄罗斯重新订立关系。1992年双方就在莫斯科签订了经济、贸易、航运的合作协定。1995年更是签订了石油换食糖的协议书,用一百万吨的食糖换来了300万吨的石油,同时还让俄罗斯恢复了核电站项目和贷款。很快俄罗斯就成为了古巴第一大贸易伙伴,2006年俄罗斯更是取消了1.66亿的新债务。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卡斯特罗一直和美国保持时而紧张时而稍缓的对抗,但对日本和欧洲却一直保持绅士外交。苏联解体后古巴向欧洲日本开放,欧盟迅速成为其主要投资者,贸易对象和游客来源地。

2008年卡斯特罗退隐,其弟弟劳尔·卡斯特罗掌权至今,这一时代被称为“新卡斯特罗时代”。同年奥巴马政府上台,急于改变伊拉克战争给美国的负面形象,放松了对古巴的制裁封锁。而古巴在2010年放了从03年开始逮捕的52名“75国集团”政治犯。到了2011年古巴开始了私有化改革,允许私人购买汽车,对住房进行购买和转让,允许银行向个人发放小额贷款。双方算是“一拍即合”,美国也迅速做出回应,放开了美国家庭赴古巴旅游的限制,同时允许古巴族裔的美国人给他们的古巴亲戚打款。

2016年,古共七大上,菲德尔·卡斯特罗(前左)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右)拉手致意

通过对历史脉络的观察,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卡斯特罗的革命和苏联、中国这种对原有体制彻底推翻不同,其一开始的口号是要求恢复民主制度。

再者,和美国对抗的过程中,卡斯特罗并非对“帝国主义”决不妥协。

事实上无论是占优势(猪猡湾事件)还是不占优势(古巴导弹)双方都可以坐下来谈判并相互妥协。这使得暴力冲突升级的局面得以避免,因为大家都清楚一旦开战,古巴不可能是美国对手。

非常清楚自身实际处境和实力的卡斯特罗,在嘴上高唱反美高调的同时,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却极其灵活柔韧,在该妥协,该后退时绝不犹豫。另一方面,在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同时与欧洲、日本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都是卡斯特罗的古巴能在美国“后院”生存至今的原因。

站在古巴的立场上看,古巴与美国的对抗史,很大程度上说,并非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抗,而是古巴对之前美国殖民统治的反抗情绪和后续效应。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