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被民进党追打的国民党党产是什么

2016-10-13 09:38 凤凰历史 殷夫

台湾地区2016年领导人选举失利后,国民党党员一直担心的梦魇终于成真了:在大陆时期就被诟病了几十年的国民党"党产"最近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今年7月25日晚,在立法、行政"双剑合璧"的民进党强势推进下,国民党全力抗争的所谓"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三读通过,台"行政院"将设所谓"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返还、追征、权利恢复等。"委员会"设置委员11到13人,由台"行政院长"委派。进入9月,国民党账户更是遭到冻结,据说连当月薪水发放都成了问题。

民进党终于动真格来抄家了! 

岛内媒体对“条例”的报道

国民党的党产问题可谓由来已久,党内也屡有人放言要清理资产,"党产归零",最后却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为何国民党会有独特的"党产问题"?国民党党产走过了那些风云历程?民进党敢"无产裸奔",国民党又为何不敢呢?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讲。

独特政党的特色

有学者极富戏剧化地形容国民党党产“……是本烂账,其中有历史因素,也有权力与人性腐败的照应,其来历不清白,去处也黑幕重重”。国民党之所以会存在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党产"问题,与这个政党本身性质的多次演变有着直接的关联。 

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

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与同盟会,皆是组织散漫甚至带有一定会党成色的的革命组织。此后经过联俄联共,将国民党改组为了列宁式政党。故从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到1945年这段时间,党务经费成为了政府财政中的一项固定开支,没有维持党产的必要,此即"财政养党"时期。

然而“四·一二”政变之后,蒋介石血腥清党,放弃了联共联俄政策,此后国民党逐渐沦为了半吊子的列宁式政党,财政养党也丧失了合法性,党内党外与社会各界对此多有批评。此时国民党的应对理由是认为国家处于"训政"时期,国民党作为训政党承担着建国的重任,故党费理所当然的应由国家财政拨付。 

1946年行宪国民大会召开训政结束

1945年之后,国民党宣布"结束训政","财政养党"正式没有了合法性。为了应付庞大党组织的巨额开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国民党通过接收日伪资产,迅速构建了庞大党营企业体系,这是为国民党"党产"的真正开端。

2000年随着台湾地区首次完成了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此时的国民党有面临着政党转型的任务,可惜的是,还是沦为了半吊子。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无非"选举机器",本身不能拥有任何"党产",因为雄厚的党属产业足以左右大选,对抗民意。国民党长期脱离群众,缺乏民进党的基层宣传与募款能力,加上机构臃肿,所以反而高度依赖党产以支持选举活动和日常维持,这也是党产问题虽饱受四方诟病却初次得不到解决的根源。

几经沉浮

国民党历史上最初的"党产",与日后的所谓"第一大财团"并不是一回事,主要是指革命时代国内外的政治捐献,尤以海外华侨为大宗。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各种奔波筹款的一生,而海外侨胞又是其重点筹募对象。不过孙中山早期为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募集到的最大一笔"党产",却并非得自华侨。 

孙中山在海外募捐演讲 

1907年,迫于清政府的压力,日本政府打算把长期在日本活动的孙中山驱离出境,并限定其三年内不得返日。不过为了两面押宝,培植日后的亲日派,日方开出了赠款7000日元的丰厚条件,日本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不过十几日元,故此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款项。除此之外,日本富商铃木久太郎还赠予孙中山一万日元。

然后孙中山对这一笔款项的处置失当,其只向同盟会告知了铃木久太郎赠送的一万日元,隐瞒了日本政府的赠款。这一情况其后被同盟会成员获知,引发了轩然大波,章太炎等非兴中会成员乘机发难,经黄兴等人调和乃罢。此一早期最大"党产",差点导致了同盟会的分裂。

陈立夫陈果夫兄弟

上文已经提到,真正的大规模置办党产和党营事业是在45年抗战胜利之后。尤以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提出的"党营事业的建立和管理计划方案"为诞生的标志。根据这一计划,国民党在接收的"敌伪"工商业企业资本中,拔出5000亿元作为"党营事业基金",由二陈负责管理。积极经营之下,党营事业迅速膨胀,至1948年夏,国民党在大陆已经拥有了青岛齐鲁公司、天津恒大公司、济南兴济公司等十余家党营事业,各公司都颇具规模。不过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垮台,这些党营事业大多丧失殆尽,750万美元的总资产,仅余80多万,硕果仅存在台复业的大公司,只有齐鲁公司一家。

迁台后,国民党如法炮制,将大量日本资本和台湾本地资本合资企业收归为党营事业,并自主成立了一些投资和实业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多被赋予了垄断性经营的地位,因为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企业数量上,20世纪50年代重点发展4家企业,涉及建材、纺织、金融等产业;60年代则扩大投资了9家企业,涉足证券、保险、贸易、制药等行业;70年代新创办15家企业,开设涉足重化工领域;80年代延续上述迅猛发展的势头,再向电子、资讯、金融、化工、建筑等行业投资并创办了14家企业。70年代之后的迅猛发展,与"党营企业"升级为"党资企业",也有很大关系。通过引入国营、民间资本,由党资控股搞"股份制改革",融合了官方特许的垄断经营权、私营资本家善于经营等诸多优点,一扫之前经营不善的面貌,国民党党产遂得以迅速膨胀。

国民党党产变化

国民党党产的净值顶峰出现与李登辉时代,而这一切绕不开刘泰英这个人。此人是李登辉重要亲信加提款机,在1993年被李登辉任命为"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主委"。其利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台湾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将党营企业整理上市,并在高价时出售股票套取暴利,获得的资金用于再投资并进军海外。如此在股市上大进大出,刘泰英在洗白了党产的同时,也使党产规模急剧膨胀。至1998年,国民党下属的七大控股公司,总共控制了66家企业,投资200多家企业,涉及众多领域,党产净值高达918元亿元新台币。

被称为李登辉时期国民党“大掌柜”的刘泰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国民党将党产用于帮助相关厉害企业脱困,导致了巨额的亏损。同时由于李登辉、刘泰英等人的挥霍无度,大搞黑金政治,党产急剧萎缩。2000年国民党失去政权之后,党营事业遭到了台湾岛内各界越来越严厉的声讨,国民党不得不将清理党产提上议事日程。

连战参选时期、马英九参选与执政时期都提出了各自的党产清理计划。如连战提出:现金信托、不动产归还、党营事业信托的三点承诺;马英九更是声称要"党产清零",口号不可谓不响亮,然而迫于种种原因,清理步伐一拖再拖,最后竟雷声大雨点小,沦为不了了之。

错过了主动清理的有利时机,在2016年立法委和"总统"大选双失利后,也只能坐等被民进党来上门抄家了。

民进党行,国民党为何"不行"

屡被民进党就党产问题抓住辫子,不禁让人想到,国民党难道就不能像西方的一些政党一样,做一个无党产的"裸奔党"吗?没有了党产,国民党就活不下去了吗?

答案是:可能还真不行。 

国民党总部大楼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一个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组织,国民党的机构远比民进党要臃肿得多。相关党组织、党工人数、福利发放机制等,都会带来巨额的开支,这些都是民间草根出身的民进党所不及的。仅党主席的薪水一项,民进党党主席一个月的薪水是十二万多新台币,连国民党一个主委等级的小主管都不如,更遑论其他了(国民党专职秘书的月薪为19万,党主席月薪据说仅比此"略高")。

从地方基层组织来看,国民党同一组织的人员配备往往是民进党的六到十倍,组织肥大、效率低下的问题非常严重。此外,国民党党工的退休福利比照台湾地区的公务员待遇,都要比民进党高得多。 

民进党的街头活动

既然冗员充斥,开支巨大,在失去了党产之后搞精兵简政、组织瘦身,学民进党搞募款不行吗?各种技术门槛和现实情况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民进党靠搞街头政治起家,募款是其强项,其深绿支持者每月都会有固定的捐款。而国民党则主要依赖于企业的捐款,长期不善于在一线直接与民众打交道,能不能从人民手中拿到捐款,很成问题。

即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然而有钱了大半辈子,能不能适应用一点微薄的捐款打好选战,也是个巨大的考验。此外,随着岛内人心的变化,国民党在没有了党产做后盾,转型成选举机器之后,一些政治理念是否还能坚守,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没有党产的国民党,还是国民党吗? 

据说因发不出工资,党主席洪秀柱首度含泪哽咽自责

一点花絮,有大陆网友在互联网上提问"大陆人民如何捐款给国民党"。倒是有台湾网友给大陆网友支招认为,如果真要捐的话,也该选准时机,到明年8月份国民党党主席改选时再做决定,毕竟支持大陆版"九二共识"的只有现任党主席洪秀柱,到时洪如果没有连任,捐款岂非亲者痛仇者快?

责编:马亚旭 PN097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