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重读长征之一•延安是怎样成为革命灯塔的

2016-09-28 12:10 凤凰历史 周洪新

 

黄土高原地形图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横亘其间。它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约750公里,共横跨蒙、甘、青,宁、陕、晋、豫七省区。雄伟高大的六盘山和吕梁山将其一分为三,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灯塔的延安就座落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陕西省的北部。

延安又称高奴、延州、肤施,其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和渭南三地,东隔黄河与山西的临汾和吕梁地区遥遥相望,西依子午岭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延安城地理位置的选择也及其巧妙,位于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三山鼎峙,扼延河和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有"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和"塞上咽喉"之说,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延安地理位置

历史上的延安城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起与衰亡,也经历了一次次的血火厮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延安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转变,从一座地处西北边陲的军事重镇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充满活力的革命圣地,像磁石一般对无数抱着救亡图存理想的热血青年人产生了强烈吸引力。

这个转变是从1935年10月19日开始的。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抵达陕北吴起镇(隶属保安县,今志丹县),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这支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拥有八万之众的部队,在走过十一个省区,历时一年有余最终抵达陕北时,人数已不满八千,十不存一。他们衣衫褴褛,装备简陋,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残破之师。但在被数十倍于己的敌军重兵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凭借着在哈达铺缴获的一张旧报纸的引路,抵达了由刘志丹等人开创的陕北根据地。

红军抵达陕北后

中共中央在抵达陕北后,于11月17日抵达瓦窑堡,并且在此落脚,这里是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谢子长的故乡,也曾是中共陕甘晋省委和陕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共中央先是在11月28日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十大救国纲领。12月13日,毛泽东等也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制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在1936年6月21日驻石湾的国民党军86师高双成部突袭瓦窑堡,中共中央不得不于1936年7月3日转移到保安县,于是保安县就成了中国革命继瑞金后的第二个"赤色首都"。

但保安县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其条件相当简陋,这是一座仅有600户人家的小县城,地瘠民贫,中共中央机关和部队大批人员入驻后,本来就匮乏的物资供应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保安县无法起降飞机。早在1936年4月,中共中央就已经和张学良秘密达成停火协议并且展开谈判,为了方便双方的人员往来,张学良命令肤施(延安)的驻军在延河北岸修建了一个仅有土质跑道的简易机场。为了迷惑蒋介石,张学良还命令在肤施和西安之间的洛川也修了个机场,声称自己要去前线督战,并且成立了"西北剿共前进指挥部",这样子他就有了合理的借口往返西安和洛川秘密和中共会谈。中共通过会谈逐步将张学良争取了过来,他也对蒋介石一再催促他"剿共"越来越反感。这就为半年后的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左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扣押了亲赴西安督战的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事变次日张学良即决定派飞机来接周恩来去西安共商大事。中共中央立即紧急动员了一批人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门前的平地上修建临时机场,但是保安县处于山沟,地方狭小,飞机无法着陆,不得不无功而返。要使周恩来尽快赶往西安,只能取道陕北最大的城市肤施,从那里乘飞机飞往西安。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根据协议已经撤离肤施向西安集中,以防备中央军可能发起的进攻。但是肤施尚处于国民党地方县府保安队和民团的控制之下。

事实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早在事变发生的当天就已经找到了江华(当时叫黄春圃),告诉他西安发生事变,张、杨扣押了蒋介石,现在他们正忙着收缩兵力,驻守肤施的正规军已经撤防,城里空虚,只剩下一些县府保安队。中央决定抢占肤施!但考虑到特殊情况,尽可能先礼后兵,先同国民党县府展开谈判,争取和平解放肤施,如果对方拒绝,再考虑使用武力。随后周恩来命令江华率领陕北红1团尽快出发,占领肤施。江华接受命令后立即马不停蹄赶往肤施以北的安塞陕北红1团的驻地。在那里他向团长黄罗斌、政委钟辉传达了命令,立刻率部出发。经过急行军,陕北红1团于12月15日抵达肤施北门。江华听说城里还有国民党部队,生怕跟守军发生误会,就在北门外临时扎营,暂不进城。

带领关中红1团的白志文

为了形成夺城的"双保险",毛泽东在12月13日还电令了白志文的关中红1团也直扑肤施。电报如下:"命白志文带关中红一团立刻前往蟠龙镇,占领青化砭后,前进三十里,相机占领肤施。"白志文立即率领部队于16日占领了青化砭,向肤施开进。

12月15日周恩来和罗瑞卿,童小鹏,张子华等人及随行护送他们的一连红军出了保安县,直奔肤施而来。一行人马艰难地冰天雪地中跋涉了一天时间,才抵达肤施以北的安塞县,在那里过夜。次日他们又走了一天时间才在傍晚时分抵达肤施南门外,急着想进城。起初周恩来以为江华所部已经占领肤施。走近城门时,见到城门上有国民党部队,大吃一惊,不得不绕道而行,在北门外他们遇上了江华。这时,江华才得知周恩来要取道肤施飞往西安。周恩来说因为江华走得匆忙,他未及告诉江华张学良派专机来肤施接他一事。所以他一直担心抢占肤施的红军不知内情,会把专机击落。

江华马上报告说下午来过飞机,飞机绕肤施城低飞了几圈后飞走了。周恩来一听,非常失望。看样子,坐飞机去西安已无希望,周恩来打算次日改坐汽车去。当天白志文接到毛泽东的第二份电报:"命你部与黄春圃协同,立即占领肤施。占领肤施后,你任城防司令,黄任政治委员。"

红军进驻延安

事不宜迟,12月17日凌晨1时许,白志文部抵达肤施,白志文派了几个陕北籍的战士喊话:"城上的兄弟听着,我们奉张副司令(张学良)的命令进驻肤施,你们不要放枪。"这些保安队也不知是他们真的以为张学良的部队来了,还是慑于红军的威力,便乖乖地打开了西门。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和平占领了肤施!

红军占领肤施之后,周恩来一行在17日清早赶往延安城南两道川,打算从那里前往东北军驻扎的甘泉,然后从那里坐汽车去西安。正在这时,空中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周恩来大喜,急忙回头,重返延安。那架飞机正是张学良派出的波音247D型专机,由美国飞行员路易·雷纳德(RoyalLeonard)驾驶。机舱里的乘客只有一个,那便是张学良的秘书、中共地下党员刘鼎。虽然他们还是没在机场上看见"天下"的字样,但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飞机在肤施县机场降落。这时红军部队虽已进城,但机场仍在民团控制之中。飞机降落后即有民团过来询问,见是张学良的专机,也就没有多问。过了半个小时,民团称县长来了。未几国民党任命的县长高锦尚来了。刘鼎对他说是飞机是去绥德办事,也就应付过去了。此时的刘鼎心急似焚,降落已经一小时,可还未见到周恩来的影子!飞行员雷纳德建议关掉一个发动机,以节省燃料,否则回程燃料可能就不足了。正在这时,机场附近的民团忽然作鸟兽散,是红军来了!果然一队人骑着河西健马飞驰而来。为首的正是周恩来!刘鼎这时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卸下了专机的机舱里装载着张学良送给红军的大约680公斤军火后,周恩来一行人登上飞机。仅可坐10人的飞机实际塞进了12人,有2人是坐在行李舱中的。飞机终于顺利起飞了。由于周恩来身在保安,对西安事变的所知情况限于几份电报,颇为闭塞,刘鼎向他做了汇报使他对西安的事态有了初步的了解。

延安成为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红都"

能否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前景虽然尚不明朗,但是占领肤施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比起保安来说,肤施大得多,而且是陕北最重要的城市。中共中央随即决定移驻肤施。1937年1月初,中央警卫团团长黄霖带领部队先期抵达肤施,为党中央进驻做准备。而毛泽东随同中共中央机关于1937年1月10日由保安启程,经过了四天的跋涉,在1937年1月13日来到肤施。他们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共中央入驻后,当月即以城区设立延安市,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2月,肤施县并入延安县,亦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自此肤施地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延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红都"。

责编:马亚旭 PN097

讲述不为人知的历史
凤凰历史出品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重读
  • 观世变
  • 兰台说史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