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2 17:02 凤凰历史 于文则
滑铁卢一个失败的代名词。很多人扼腕叹息如果不是这次失败,拿破仑帝国能够继续存在,或许法国将取代英国成为19世纪的霸主。大陆国家也将取代海洋国家成为下个世纪的主流意识。那么真有这个可能吗?
首先我们把目光回转,看看英法两国绵延数个世纪的"基情"。
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
如果"一衣带水"形容的是中日关系,那么血浓于水来形容英法是绝不为过的。双方王室那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不说(英法百年战争在那个时代是王位继承战的典型),双方本身的距离就要远小于中日(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为对马海峡的五分之一)。
不过"爱之深责之切"英法两国到近代为止大大小小的战役也干了无数次了。到了18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行,以及对殖民地的争夺英法在对抗中发展出了两套截然不同的路线。
18世纪末的不列颠海军
英国彻底走向海洋国家,其战略是以贸易为核心利益。所有的殖民地建立都是以这个原则为核心。为了保卫自己的全球贸易路线同时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英国花费巨资筹办当时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而相比风光的海军而言陆军就憋屈的多,虽然普通士兵的待遇可能是欧洲最好的。但是其集体称号一直到今天也仅仅是不列颠陆军(British army),规模也非常小,哪怕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也仅有不到30万的正式编制(世界大战期间临时扩充的算特例)。
法兰西在这个大时代看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不过相对于在欧陆已经孑然一身的英国而言,法国牵扯实在太多,不想也不能从欧洲大陆中脱身全力参与全球殖民。这就使得法国必须"两个拳朝两边打"一边维持着欧陆最强大的陆军参与欧陆风云(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陆军为四十万接近同时代英国陆军的六倍),一边需要耗费海量军费去打造一支可以与英国海军相匹敌甚至更加强大的法国海军(在17世纪末法国战舰数量为276艘其中主力舰为120艘,英国为143艘主力舰为104艘)。这虽然在纸面数据上让法国强大无匹但是也给波旁王朝的未来埋了一个定时炸弹。
17世纪的法国军队
要去除法国这个强大的对手,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力以赴打击其海上的力量,逼它回到欧陆。乔治.克拉克爵士就对法国貌似强大的海洋力量做出了评价"比起英国和荷兰来,法国海军更多的是一种人为创造,更纯粹的地用于军事目的,而很少是一个海上民族的产物。"
这种力量非自然生长而是由于"是由于政府的作用促成的,这种发展就像朝生暮死的植物一样,当失去政府的支持也就消亡了"。这个评语在九年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刚开始的时候法国海军依旧强于英荷联合舰队。这导致1690年的7月法国海军在比奇角海战中击败了英荷联合舰队。但是随后的拉乌格海战中法国海军却被英荷联合舰队打得打败。
比奇角海战
战事受挫加上重商主义的柯尔柏去世之后,路易十四便如英国人期望的那样全力投入欧洲大陆的争霸之中。他将陆军扩编到上文所述的40万规模,反之海军地位则一落千丈。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最后三年中法国仅仅建造了12艘新战舰,仅为英国新建造量的五分之一。到了1756年法国海军只有45艘战列舰,而英国则有130艘。法国人被成功的"赶回了大陆"。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因为"法国人不能既保留一只强大的陆军,又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用马汉的说法就是"法国海军的衰败不是由于某一次失败,而是由于法国已筋疲力尽和大陆战争的巨大开支"。
路易十四
七年战争算是双方路线又一次大的较量,这场被丘吉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法国又在这次战争中损失了37艘战列舰和56艘帆船。此后波旁王朝(含西班牙)为了复仇再一次加大海军投入,同时支持北美的独立。不过其结果却是财政的赤字。
传统陆权国家的做法不同,英国哪怕是战胜了也不会在欧洲大陆扩张领土。英国对外的口号经常就是"建立欧洲均势"和"维护欧洲自由",这也成为了接下来三个世纪英国外交的信条。其签订《乌特勒支条约》的时候明确的提出了"势力均衡",并且称其为"是相互友好和各方持续和谐的最好和最牢固的基础"。
乌特勒支条约
所以有人将1689-1815的英法战争(包括拿破仑战争)称之为"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其实是不恰当的。和上次不同英国不是为了继承法兰西王位而去找欧洲亲戚的麻烦,而是为了维持大陆均势以主动参战或者鼓动其他欧陆国家的办法去攻击"最强者"。最好的例子就是作为路易十四一生基友的威廉三世为了防止哈布斯堡王朝力量过于强大于1689年和1700年两度和法国展开秘密会谈,合谋瓜分西班牙遗产。在西班牙王位战争后法国暂时无力威胁到英国的情况下,英国立刻和法国结成了长达15年的同盟。以此对付日益强大的西班牙和在彼得大帝改革下逐渐强大起来的俄罗斯。
威廉三世
英国的力量来源和法国也不完全相同。相比大洋彼岸的法国,英国的劣势实在太大。在18世纪初英伦三岛总人口为894万,而法国则有1930万。而按英国统计学家格里高利.金计算的人均收入在17世纪末法国为6.3磅,英格兰为7.18磅。通过这两组数据估算出来法国的生产总值大约为英国的两倍。但是英国却能在综合国家实力的较量--战争中和理论上远远强于自己的法国对抗,难道仅仅出于其灵活多变的外交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两个人格斗一个人体格远远比另一个强壮,但是瘦弱的人手里却握着兵器,这就是英法的国力对比最形象的比喻。首先英国的财政汲取能力要远远强于法国。1689年到1815年的战争给各个国家的财政以严峻的考验,毕竟无论古今中外战争永远是最烧钱的。虽然根据理查德·鲍尼的统计从17世纪末开始后的一百年时间里,法国的税收要比英国多出一倍。但是除了税收之外的理=理财手段却少的可怜,主要途径是向私人的银行家借款。结果法国发行了以财政部对未来税收的预期为基础的贴现债券。这是一种"以政府在战争时期做出的并不可靠的诺言为基础的信用货币,这个信用大厦在1709年崩塌了"。一直到1800年拿破仑才组建了法兰西银行不过比对岸的英格兰银行要晚上106年了。
法兰西银行
反观英国不但早就建立的中央银行和其配套的系统。其上层贵族更是早早的意识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彼得斯特恩斯就断言"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同类群体相比,英国贵族阶层更倾向于贸易"。他们和商人阶级一样坚信自由贸易是国家力量和财富的源泉。安妮女王更是早在1714年就宣称"本国的利益乃是通过贸易来壮大自己"。
安妮女王
事实胜于雄辩,英国的力量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飞速进步。其对外贸易额在1697年仅仅只有673.5万英镑到了一百年后的1797年达到了4993.1万英镑,一百年内成功增长了7.41倍。相对注册商船也增加了5.88倍。而自由贸易对于国家力量的直接提升就来自于关税。从1692年到1792年,英国关税从89万英镑增长到了410万英镑,一百年内足足增长了4.6倍。
作为老对手其实法国人也意识到了英国力量的源泉,因此无论是之前的波旁还是之后的拿破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去打击英国的力量源泉。
路易十六直接派出了法军支援了美国的独立,为此法国花费了巨资为未来的大革命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但是美国并未如预计那样和英国人彻底闹翻,英国依旧享受北美的贸易特权而且不用再负担北美十三州的军事开支了,以今天的眼光看损失要比法国小得多。
美国独立战争
拿破仑则在重商主义的思维下颁布了后世赫赫有名的"大陆封锁"政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港口只允许法国船只进入"。虽然拿破仑战争中海洋一直被英国压制,但是法国陆地却节节胜利。吸取波旁灭亡教训的拿破仑表示"我要用陆地的力量征服海洋"。
如果拿破仑能够做到统一整个大陆的话或许会成功,不过这种方法也让不少中立国家损失惨重,这也是英国能够一次次组建起反法联盟的重要原因。在1811年"大陆封锁"达到了巅峰。英国经济命脉的棉纺织业缩水了40%,英格兰银行的储备金也大幅度缩水。不过反法联盟却拉拢了俄罗斯,英国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和拿破仑预期的大崩溃依旧相去甚远。这让拿破仑意识到必须给"傲慢的俄国熊"以教训。结果众所周知50万法军折戟。因为法军高压形成的"大陆封锁"就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消融了。
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答案是不能。金融系统落后让法国和英国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海军的天然短板注定让法国人在大海中被死死压住。英国的外交手段让法国无法彻底掌握整片大陆,"用陆地的力量征服海洋"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责编:马亚旭 PN097
讲述不为人知的历史
凤凰历史出品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2016-09-07 17:360
2016-09-01 17:500
2016-08-26 11:270
2016-08-12 09:560
2016-08-05 09:300
2018-07-16 11:140
2018-05-22 16:250
2018-05-03 20:500
2018-05-03 20:400
2018-05-03 20:280
2018-12-26 18:230
2018-12-20 18:200
2018-12-17 17:110
2018-12-11 16:130
2018-12-07 13:280
2018-12-30 20:030
2018-12-30 16:320
2018-12-30 16:310
2018-12-30 15:320
2018-12-30 14:520
2018-12-04 10:410
2018-12-01 11:450
2018-12-03 13:390
2018-11-30 01:020
2018-11-27 20:030
2018-11-30 17:160
2018-12-01 16:230
2018-11-27 07:160
2018-11-26 13:530
2018-10-18 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