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为何会将大量火炮遗弃在战场上


来源:澎湃新闻网

中国购买的105毫米轻榴炮,在抗战初期大量被遗弃在战场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牵引车辆被毁,又无法畜力挽拽行军。

核心提示:无奈的德国人只好参考老式火炮的前车,制造了一批新的前车,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中国购买的105毫米轻榴炮,在抗战初期大量被遗弃在战场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牵引车辆被毁,又无法畜力挽拽行军。

 

晋造山炮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白孟宸,原题:阎锡山办太原兵工厂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

曾有朋友问笔者,为啥不写写民国时期的官办兵工厂,而专写红色军工。其实并不是不能写,而是写出来怕引起争吵。在笔者看来,清末的中国军事工业虽然举步维艰,而且大多是封建官僚用来邀功和增强个人权势的工具,但总有一点办工业的样子。到了民国年间,军事工业本应扩大,但到了30年代初,面临日本侵华的威胁,国内竟然没有几家能够制造身管火炮的兵工厂,岂不怪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清末军事工业大多带有明显的派系色彩,结果民初遭到清洗,随后国民党再对北洋背景的兵工厂进一步清洗,一来二去老厂大多败落。另一方面,从洋务运动开始“买”和“造”的争论,在民国期间愈演愈烈,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良性发展。

造炮专业户

那么民国时期官办兵工厂里面有没有值得说一说的呢?当然有,比如金陵兵工厂,是清末李鸿章创立的兵工企业,在民国期间逐渐压过汉阳兵工厂和上海兵工厂,最终在西南成为支撑抗战中国陆军作战的主要兵工企业。当然这些老厂古木逢春,主要要靠特别之人,金陵厂就应该感谢李承干。而其他诸如汉阳兵工厂、德州兵工厂这样的企业,因为缺乏合适的掌门人,或者干脆消失,或者逐渐凋零。不过,民国年间也有些兵工厂崛起,例如巩县兵工厂,虽然因为日本侵华而草草内迁,但好歹在中国兵工史上留下了“巩造”的印记。当然相对于太原兵工厂的成就,巩县兵工厂的命运就显得相当无奈。

太原兵工厂的成就,主要在于制造炮械。除太原厂以外,1931年前,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和奉天兵工厂都拥有造炮能力,但是随着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爆发,奉天兵工厂被日寇占领,上海兵工厂在搬离上海的过程中被汉阳和金陵瓜分,而陆军和兵工署人员认为汉阳厂制造的汉十年式山炮性能落后,结果汉阳厂造炮能力也被束之高阁。在这种情况下,太原兵工厂成为国内硕果仅存的火炮厂(确切地说是线膛平射炮,因为金陵兵工厂还在生产迫击炮),它生产的晋造系列火炮,大量装备晋绥军、桂军、川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那么蒋系中央军的火炮从哪里来?当然还是靠买。抗战前从德国进口的150毫米加榴炮和105毫米轻榴炮性能先进,但是这些火炮价格高昂,而且是为西欧和中欧作战环境量身打造的。也许有朋友会说,都是火炮,西欧和中国的差距在哪呢?这差别还真挺大的。比如中国采购105毫米轻榴炮之后,发现一个问题,这款火炮无法用骡马等大牲口挽拽行军。这倒不是德国人坑我们,而是德方在设计这款火炮时,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畜力挽拽的问题,因此没有设计和制造相应的前车。二战爆发后,德军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时,除了使用本国的欧宝卡车外,还大量掠夺占领区的车辆,保证了后勤需要。但当德军转锋入侵苏联时,却意外发现,竟然还有如此恶劣的道路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可怕的俄罗斯严寒中,当地耐寒的马匹是挽拽火炮的唯一选择。无奈的德国人只好参考老式火炮的前车,制造了一批新的前车,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中国购买的105毫米轻榴炮,在抗战初期大量被遗弃在战场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牵引车辆被毁,又无法畜力挽拽行军。那么有没有为中国战场专门制造的武器呢?当然有。日本侵略者的很多装备就完全以中国战场作为假想作战环境来设计,小到三八大盖,大到能够在中国三种轨制上自由机动的九五式铁路装甲车,这样的型号比比皆是。

那么太原兵工厂生产的火炮,是不是都是按照中国战场和军队的特点来设计的呢?阎锡山和他的兵工管理团队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南京理工大学保存着一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火炮,它采用克虏伯150毫米重榴弹炮的炮架,但是身管长度达到22倍径,远超常见的克虏伯出口型重榴弹炮。据说这款火炮就是阎锡山在1935年要求克虏伯方面设计的。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的150毫米重榴弹炮给中国守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也给中国将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阎锡山没有蒋系中央军的财力,又不愿意仿制一战德军的落后装备,便直接要求克虏伯工程师在成熟炮架设计上加装长身管,借此来提升射程。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