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毛泽东给吴晗著《朱元璋传》提意见:不要写得那么坏


来源:同舟共进

毛认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的晚年)。

那么,毛泽东指出的“彭和尚”是怎么一回事呢?彭和尚是元末民间组织弥勒教的首领彭莹玉。此人借传教组织力量拉起起义队伍,成为首领。但起义成功后,他便没了下落,史料上的记载也不多见。当时的吴晗对自己参与政治活动,也认为是应社会一时之需。他曾与闻一多相约:“等到民主政治实现,便立刻退回书斋,去充实自己,专心著作。”所以,他认为彭莹玉和尚是“功成身退”了,在他看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在《朱元璋传》一书中,对“彭和尚”的结局,吴晗发出这样的赞叹:彭莹玉可以说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是一生志气,勤勤恳恳播种、施肥、浇水、拔草。失败了,研究失败的教训,从头做起,决不居功,决不肯占有新播种的果实。第一次起义称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做皇帝的是徐寿辉,虽然谁都知道西系红军是彭和尚搞的,彭祖师的名字会吓破元朝官吏的胆,但是起义成功以后,就烟一样消失了,回到人民中间去了。任何场所以至记载上,再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了。

毛泽东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他对吴晗说:这样坚强有毅力的革命者,不应该有逃避的行为……毛泽东还判断:不是他自己犯了错误,就是史料有问题。这对史料阅读搜寻精细的吴晗,显然有很深的触动。在退回《朱元璋传》原稿时,毛泽东还特地给吴晗附上一函,除去肯定书的优长,还从整体上谈了对该书存在问题的阅读感受:

辰伯先生:

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谨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四日

原信末的附言中毛泽东这样写道:“介绍乔木同志来见,乞加指教。他是我这里的秘书,兼管新华社工作。”故此信应是胡乔木带去的。虽然毛泽东提出建议,但大约当时工作匆促,吴晗已来不及对全书进行改动了。这部稿子大致还按原来的样子,次年四月交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朱元璋……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

由于吴晗追求进步,早早进入解放区,并受到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人的约见,几个月后,他便与钱俊瑞等人受中共中央委托,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实行接管。吴晗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同年11月,他又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此时的他,大约是难返书斋,过他先前向往的那种读书生活了。1950年初,他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检讨,写出了《我克服了“超阶级”观点》一文。此文除去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求学以及做学问过程进行回溯分析外,对毛泽东指正的这部《朱元璋传》中的具体问题,也在思想上做了检讨:

我和(闻)一多都具有知识分子的洁癖,孤高自赏,脱离群众。自以为清高,其实是逃避,自以为超阶级,其实并不如此。在我的《朱元璋传》里也浓厚地透露出这样的思想。我写一个元朝末年的革命组织者领导者彭和尚,一辈子作宣传、组织工作,是西系红军的领导人,他坚强不屈,领导人民斗争,跌倒了舐舐血爬起来又前进。但是到徐寿辉起义成功以后,他突然不见了。我对这个人赞叹不已,认为功成不居,不是为了做大官而革命,真是了不得的人物。当然我很中了《史记》的毒,吃了张良的亏。但是司马迁张良不能替我负责,我得对我自己负责任。

其实,吴晗的这些看法,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致都有的,似乎也算不得什么过错,但在当时如摧枯拉朽的迅疾形势中,这些想法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吴晗走到这一步,除去性情因素,也是时潮推衍所致。

对于毛泽东当时对“彭和尚”结局的推断,这篇文章也有了回应:“果然,在回到北京以后,再细翻《明实录》,居然查出,又过了多少年,彭和尚被明朝军队所擒杀。这样看来,他并没有逃避,一直革命到底,斗争到底。”“在我的书里面,不但看法是错误的,连史料也是不完备的。虽然现在还没有其他史料来说明为什么当时他会离开起义根据地。”当然,吴晗并没有把话说得绝对,结尾的一句表明他还存有疑点。

如此看来,这部《朱元璋传》就有按照指示,重新予以理解和修改的必要了。吴晗遵嘱开始了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的学习。他细读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认识了国家的意义、阶级的意义;他还认真阅读了《毛泽东选集》,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他尤其感到,从毛泽东的著作里,他“懂得了辩证法的运用”。通过这些学习,“我不再赞叹彭和尚了,我已经应人民的征调,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服务。”

在这段时间,吴晗一面紧张工作,一面思考。他并未立即开始动手修改《朱元璋传》,而是“蹉跎了五年”,到1954年4月,他才下定决心挤出时间,按当时的思路和对指示的领会,开始重写《朱元璋传》。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标签:毛泽东 吴晗 朱元璋 意见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