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毛泽东给吴晗著《朱元璋传》提意见:不要写得那么坏


来源:同舟共进

毛认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的晚年)。

核心提示:毛认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的晚年)。

 

朱元璋 资料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03期,作者:杨建民,原题:《朱元璋传》:一改再改的史著

写作为解燃眉之急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吴晗应友人约请,仅以两个月的时间,编写出一本《由僧钵到皇权》(又名《明太祖》)的历史通俗介绍小册子。编写这册书的目的,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当时吴晗在叙永分校,因来回路费弄得几乎倾家荡产;家乡沦陷,母亲和妹妹衣物荡然无存,而此时物价又天天上涨。实在没有法子支持下去时,友人来约稿,报酬不低,有一万元,吴晗欣然同意了。这笔钱先拿到手三千,吴晗立即寄两千元回家,以解燃眉之急;余下一千元,做了妻子的医疗费。

据吴晗后来在1964年的说法:写作此书还有另一个原因:“由于当时对反动统治蒋介石集团的痛恨,以朱元璋影射蒋介石,虽然一方面不得不肯定历史上朱元璋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却又指桑骂槐,给历史上较为突出的封建帝王朱元璋以过分地斥责,不完全切合实际的评价。”正是出于对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因素的考虑,吴晗写出了这样一部书稿。这本小册子先后印成两个本子:一为《由僧钵到皇权》,一为《明太祖》。多出一次,稿酬可多得一些,这是当时无可回避的现实。

《由僧钵到皇权》中,有明显的借古讽今的内容。书中第四章题为“恐怖政治”,吴晗从史料入手,讨论了胡惟庸、蓝玉等朱元璋一手制造的冤案,揭示了朱元璋大量诛杀臣属的情形。吴晗列举出大量例子,对这种黑暗的统治方法及手段,给予了强烈批判。他还揭示了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镇压威慑各级官员及百姓——“在军队中,在学校中,在政府机关中,在民间,在集会场所,甚至交通孔道,大街小巷,处处都有这样的人在活动”,与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国家的治理进行比照。

《由僧钵到皇权》写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当时资料匮乏,有些基本的如《明太祖实录》《高皇帝文集》等书也找不到,只好利用些更普通的书籍。幸好吴晗作为专家,素有积存卡片的习惯,有一些重要资料还零星记在上面;更主要的,吴晗对明史相当熟悉,这使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部不失阅读兴味的小册子。尽管如此,吴晗毕竟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学者,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久,他就对此书表示不满了。回到北平后,在史料充裕的情况下,他决定重写此书。1946年,清华大学迁返北平,第二年,吴晗便开始了对《由僧钵到皇权》的全面改造。由于资料比之前要丰富,书的篇幅也增加了将近一倍。为与前书区别,修订本使用了《朱元璋传》的书名。

毛泽东质疑“彭和尚”的结局

毛泽东与吴晗开始发生联系,正是因为《朱元璋传》的修订本。1948年8月,此书初稿写定。就在这时,吴晗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协的号召,从北平辗转进入解放区。对于文化人而言,著述也许是最为自珍的,所以《朱元璋传》原稿也随身携带。当年11月,吴晗来到河北西柏坡,受到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接见。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博览群书之人,会见中,他大约询问起吴晗这位明史专家的著述,吴晗便将这部手稿交给毛泽东阅读。当全国即将解放,千军万马在前线激战正酣之际,领袖却在百忙中抽暇开始阅读这部书稿。阅读中有了感触,还特别约吴晗谈了一个晚上。给吴晗深刻印象的,是毛泽东“除掉指示出书中许多不正确的观点以外,特别指出彭和尚这一条……”显然,这次约谈对吴晗震动很大,以至于他在1950年2月发表的《我克服了“超阶级”观点》一文里认为:“(谈话)给了我极深刻的阶级教育,挖出了我思想中的毒瘤,建立了我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标签:毛泽东 吴晗 朱元璋 意见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