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青年毛泽东曾将何职业作为自己的志向?


来源:人民网

1921年初,毛泽东在新民学会讨论“会员个人生活方法”时说:“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可见,当记者曾是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之一。

核心提示:1921年初,毛泽东在新民学会讨论“会员个人生活方法”时说:“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可见,当记者曾是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之一。

青年毛泽东(资料图)

本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江卉 李震 王婵媛,原题为:《当记者曾是青年毛泽东的志向》

明日,是第16个记者节。本期档案解密,说说和记者有关的话题。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我党的机关报,在《人民日报》之前,还有一份叫《向导》的周报。《向导》诞生于1922年9月,是当时第一个公开举起“反帝反封建军阀”旗帜的报刊,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该报在内地大中城市及香港、巴黎、东京等地设有30多个分销处,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0万份。1927年7月18日,因国民党叛变革命,出版201期的《向导》被迫停刊。

作为我党首张机关报,时过境迁,现存的报纸非常有限,合订本更为稀有。黄石市档案馆却珍藏着《向导》合订本的前3集(共5集),对研究中共党史及大革命时期时局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合订本,跃然纸上的都是熟悉的名字: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还有湖北籍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他们以笔为枪,为革命大义而战斗。

1923年夏,青年毛泽东热衷时评

1923年7月11日至8月29日的50天中,毛泽东以“泽东”、“润之”为笔名,先后撰写了《北京政变与商人》(1923年7月11日第31期见报)、《省宪经与赵恒惕》(1923年8月15日第36期见报)、《英国人与梁如浩》(1923年8月29日第38期见报)、《纸烟税》(1923年8月29日第38期见报)四篇共计5000余字的时评。

这些时评少则七八百字,多则两千余字,分析独到、见地深刻。

《北京政变与商人》,被认为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篇目。文中说,“这次政变发生了,惊动了老不注意政治的商人忽然抬起头来注意政治,这是何等可喜的一个消息。”“中国现在的政治问题,不是别的问题,是简单一个国民革命问题:用国民的力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这是中国国民历史的使命。”初步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思想。《省宪经与赵恒惕》从当时《民国日报》报道的赵氏花钱请民众游行维持省宪的事入手,揭示赵恒惕惨杀劳工、向商人勒捐、向农民提征田赋的行为,文中说,“我们历来反对联省自治,因为他不是联省自治,乃是联督割据;我们历来反对军阀烂政客假窃名义的省宪,因为他不能做人民的保障,反做了军阀烂政客争权争利的保障。”

毛泽东或痛斥,或抨击,或疾呼,笔调辛辣凌厉。《省宪经与赵恒惕》这样结尾:“赵恒惕这样万恶不赦的东西,居然还在那里假借名义大吹大擂‘护宪’,真不怕羞死湖南人!”

[责任编辑:唐智诚]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